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田刚,1958年出生于南京市,现任北京大学教授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西蒙讲座教授,同时担任包括《数学学报》等多种世界性数学杂志的编委;自1998年起,为教育部“长江计划”在北京大学的特聘教授。  相似文献   

2.
柳百新院士,材料科学专家,1935年6月出生于上海市,196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六年制)核材料物理专业并留校工作至今.他历任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和博士生导师.1981年~1982年他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做访问研究学者,1993年起应聘任国际期刊J.Nuclear Materials顾问编委会委员,1994年起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1998年当选为美国物理学会理事.  相似文献   

3.
黄春辉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教授,无机化学专家;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 黄教授主要研究稀土配位化学和分子基功能膜材料。前者涉及到稀土元素的萃取分离和稀土配合物的分子设计、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特别是稀土配合物的光致发光及电致发光性质的研究。她在分子基功能膜材料的研究中,将二阶非线性光学材料分子设计原理引入光电转化材料的设计中。在具有二阶非线性的  相似文献   

4.
高玉臣,男,汉族,1937年5月生于长春市,中共党员,博士,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固体力学领域的教学和研究,现在北方交通大学力学研究所工作.  相似文献   

5.
张楚汉院士,1933年lO月出生于广东梅州。195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1965年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1978年~1981年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从事研究。回国后,他先后任清华大学水工教研室主  相似文献   

6.
秦国刚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半导体材料物理专家;1956年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1961年该系研究生毕业。 秦教授和他的研究组在半导体杂质与缺陷和多孔硅  相似文献   

7.
8.
9.
10.
中国科学院第七次院士大会今天选举产生了首批14位中科院外籍院士。这些外籍院士都曾对中国科技事业作出过重要贡献,在国际上具有崇高学术地位。他们是(按姓氏英文字母排列): 英国有机化学家德里克·巴顿勋爵教授(D.H.Barton); 美国物理学家张立纲教授(L.L.Chang);  相似文献   

11.
叶培大教授1915年10月18日出生于上海,1933年进入上海私立大同大学物理系就读;次年夏,考入国立大学北洋工学院电机系;1938年毕业于西北联合大学工学院,留校任电机工程系助教;1945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就读;1946年回  相似文献   

12.
13.
14.
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分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和工程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在我国,迄今有34位科学家与工程技术专家,即双院士,他们是:  相似文献   

15.
16.
17.
<正>2013年4月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计算数学所所长袁亚湘教授莅临我校,在图书馆三楼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从瞎子爬山到优化方法》的精彩报告。学院党委书记肖地楚代表学校致欢迎词并向参加讲座的师生隆重介绍了袁亚湘院士;院长曹石珠颁发聘书,聘请袁亚湘院士为我院客座教授。袁亚湘是郴州籍享誉世界的数学家,他的研究领域是计算数学、应用数学和运筹学,以最优化计算方法为主攻方向,在非线性优化计算方法及其理论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国外同行称袁亚  相似文献   

18.
高庆狮,出生在福建厦门,悲苦的童年除了在他的心灵深处留下生活艰辛的记忆外,就是那伴着海浪拍岸的涛声在教会学校读书的时光。后来,高庆狮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总体设计组,这是中国第一个计算机体系结构研究组。他们在学习苏联小型机说明书基础上,开  相似文献   

19.
对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祖洽教授的采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中学生应如何学习物理?您中学时期是如何学习物理的?黄:你提的问题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不过也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存在各种各样的条件,所以很难有统一的答案。比如中学生所处地区不一样,所接触过的东西不一样,特别是现在科技发展这么快,在发达地区的学生从小就可能接触到许多前沿的东西,但是,欠发达地区的中学生,就很少有接触现代科技产品的机会。所以,若个人、地区、学校等条件不一,这个问题便很难有统一的答案。要说我中学时是如何学习物理课程的,我的情况就很特殊。那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就读的九江中学,当时已从九江搬到江…  相似文献   

20.
问:中学生应如何学习物理?您中学时期是如何学习物理的? 黄:你提的问题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不过也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存在各种各样的条件,所以很难有统一的答案。比如中学生所处地区不一样,所接触过的东西不一样,特别是现在科技发展这么快,在发达地区的学生从小就可能接触到许多前沿的东西,但是,欠发达地区的中学生,就很少有接触现代科技产品的机会。所以,若个人、地区、学校等条件不一,这个问题便很难有统一的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