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帝内经》虽然没有把“精气神”三个宇连在一起说,但“精气”和“精神”的概念随处可见,说明三者有密切关系。养生要重视“精气神”,比如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相似文献   

2.
大家现在普遍都在说一个字,这个字用的频率非常高,那就是“忙”字。大家都很忙,遇到谁打招呼都说:“你现在忙不忙?”回答一般是:“这一阵太忙了。”  相似文献   

3.
《黄帝内经》用了大量篇幅,告诉我们治疗情志病的方法。有意思的是,这些方法并不是吃什么药,而是用情志来治疗情志的“五志相胜法”。  相似文献   

4.
《学语文》2013,(5):12-14
【教学目标】1.学习将深刻哲理寓于生动故事中的写作手法。2.理解“养民”、“养生”、“养气”的道理。3.领悟“顺天致性”的智慧并指导生活与学习。(评点:时下不少教学设计在设定教学目标时生硬地套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隋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  相似文献   

5.
刘勰《养气》篇提出“养气”说的思路重在“养”与其在《原道》篇中提出 :“自然之道”是吻合的。“养气”以作者自然逍遥的态度、自然而为的方式而养自然之气。刘勰的“养气”说在继承和发展了先秦儒道和魏晋曹丕的“养气”说和“文气”说的基础上确立了“养气”的实质和特征 ,具有重要的创作论、作者论、批评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刘勰《养气》篇运用养生学理论,从生命学角度对文学创作与作家生命之关系作了系统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命题,理论深刻,内涵丰富,对于现代作家和作家理论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无为与养气——《文心雕龙》“养气”说与魏晋玄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详细考察《文心雕龙》中的“养气”说与魏晋玄学的关系。本文认为 ,《文心》的“养气”说与由孟子“知言养气”而来的文气说完全不同 ,它不是从精神方面而是从生理方面立论的 ;《养气》篇的基本宗旨是创作过程应该因任自然而不要强作妄为 ;这种以无为论养气的主张 ,显然受到王弼、郭象等玄学家“无为而无不为”观念以及嵇康“养生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浅谈《淮南子》的养生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越来越重视养生保健,古代人又是如何对待这一问题的呢?《淮南子》一书体现的养生观主要以养形为基础、养气为过渡、养神为根本,三者不可缺一,但只有不以追求养生为目的的养生,才真正有利于养生。  相似文献   

9.
刘勰养气思想中的"气"属于自然体气、生理之气的范畴。其"养气"思想包含有两个突出特征:第一,保养好体气。顺应人的自然本性,不要过度劳神苦思;第二,强调气的个体差异性,顺势利导,不要勉强。养气思想的提出与汉魏以来社会动乱、朝不保夕的社会历史背景,与汉魏以来崇尚"养生"的社会风尚以及个体意识的觉醒等几方面只有渊源关系。刘勰"养气"思想至今依然拥有鲜活的生命力,值得潜心品味和身体力行。  相似文献   

10.
章针对把《庄子·养生主》一“刀刃若新发于硎”的“硎”解释为模子的说法,指出此说于理解章捍格难通。并从《汉书·玉褒传》、《淮南子·修务训》所述铸剑工序“剥脱”和“砥砺”,考证了“发”为训释为“启”,俗称“启刀”,“硎”非“型”的借字,仍应作“磨刀石”解。章补充肯定了王力《古代汉语》对“新发于硎”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一个非常注重音乐养生的国度,经典著作《吕氏春秋》、《黄帝内经》等对此都有过很多深入的探讨。中国古代音乐养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调"情"养生、调"气"养生及调"神"养生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西游记》的主题是“金丹大道”--这是明清时大多数《西游记》研究的观点。20世纪90年代,李安钢先生重提这一观点,遭到了不少学的反驳。这就是说式图通过辨析《西游记》中的“佛教”,“心学”,“游戏笔墨”等关键性问题,澄清以往学对《西游记》的误解以证明这种观点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长横 多用于一字之横担者。起收有方圆藏露之分,行笔有提按快慢之别。如“不”字的上横,中部略按。从位置上,又分上弧横、中弧横、下弧横。居上时皆覆其下(如“不”字),居下时则皆承载其上(如“五”字),中长横对结体起重要架构作用(如“著”字)。从形态上看,有细长横(如“五”字)、曲长横(如“果”字)等。  相似文献   

14.
《衡水师专学报》2014,(2):52-52
当今时代,风云变幻,纷争迭起,危机丛生,多元共处、和平发展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心声。安徽大学哲学系资深教授、国际知名学者钱耕森先生以史伯的“以他平他谓之和”阐发史伯“夫和实生物说”,并特概括为“和生学”;又以老子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阐发“道生万物”说;打通二者,特命名为“大道和生学”。该学说可谓是解决当今时代诸多危机与矛盾的一剂理论良方,为我国别开生面的又一种新的和谐文化。2013年12月28日,在黄山文化书院成立25周年之际,特以钱耕森先生研究有年的“大道和生学”为本届年会研讨主题。本刊特刊发有关钱先生与“大道和生学”的一组文章,以飨读者,并引起大家对“和生学”的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吴燕芳 《现代语文》2011,(2):118-119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3.背诵并默写全文。(二)能力目标1.重视诵读,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  相似文献   

16.
为迎接党的"十八大"的隆重召开,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及东方卫视联手播出大型主旋律专题片《大道同行》,该片以具象、客观、人本、真实、全面的创作特征获得了由业界至学界的广泛好评。确保意识形态安全,是政府对传媒业要求的底线,也是追求的优先目标。在今天这个全民论政的时代,媒体应以人为本,在新的技术条件与社会环境下,充分考虑广大受众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17.
《养气》篇是《文心雕龙》中文艺生态思想最集中的文章。刘勰以“养气”为核心,并根据文学创作的规律和特点,论述了作家创作所需要的生理心理条件、创作对作家生命生态的负面影响及“养气”对于创作和作家生命存在的意义等文艺生态学问题,提出了“养气”、“卫气”的具体方法。《养气》篇的文艺生态学思想具有普遍的规律性,因而在今天仍有重要的实用性和理论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养气”说是中国古人对文学理论的重大贡献,孟子、庄子及后来很多文人论述形成并发展了“养气”说。在古代,“养气”说对古典诗歌及诗人的修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就是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及实践价值。对于指导艺术家自身建设,阐释艺术内部规律,塑造理想人格、弘扬刚健不息的民族精神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儒家经典《论语》中"之"字出现频率高,涉及用法范围较广。用作动词时,"之"字为表示"到、往"的及物动词;用作代词时,"之"可作人称代词,指代人物、事物,也可作指示代词,表示"这(些)、那(些)";用作助词时,"之"字主要体现在作结构助词和语气助词两方面;用作介词时,"之"字相当于"于"、"对于"。  相似文献   

20.
刘勰《文心雕龙·养气》篇的解读和探究,既有"气"独立出来进行哲学或是文学创作论上的溯源和分析,又有对文学创作之中养气的方法进行拓展性的挖掘。但从刘勰创作《文心雕龙》的基本价值立场和取向出发,《养气》篇则侧重于从文、赏文和为文的统一性上探讨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即以人为主体的美学意义上的审美意趣,也就是一种"虚实"审美思想上的统一,亦人身体之本器(素心)与文道在审美层面上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