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谁是最好的老师》是国内图书市场上非常少见的一本体验教育纪实著作。作者是一对母女,她们通过自己在自然当中的体验,揭示了孩子成长中如何获得各方面的能力。本书有两点特别值得大家一看,一是于优美、舒畅的文字中得到真知灼见;二是每个章节后都有具体的实践操作经验。  相似文献   

2.
城里的孩子是否已经远离了大自然?他们是否已经很难领会大自然的壮美神奇?固然,城市中有钢筋水泥的建筑,有霓虹灯,有柏油路;但城市也不公园,绿地,有绿意葱茏的郊野和四季变换的天空。只要带领孩子们去认识、去感受,他们一定会体验到自然的和谐和美丽。《与孩子共享自然》一书的作者约瑟夫·克奈尔是当今世界上最受人尊重的自然教育家之一,他认为此书为孩子提供令人兴奋的体验自然的方式,培养他们对周围民办的爱与尊重。 我们从中摘编了比较好操作的一部分,希望父母和孩子共同走入大自然,去领略自然和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3.
陪女儿逛书店时,我无意中发现《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难得的好书,便买回家,当作枕边书,反复翻阅了好多遍。喜欢阅读的我看过许多家庭教育书籍,但当我捧起这本书时,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书中把我们生活中的情景-再现,用最朴实的方法提炼出了最科学的教育理念,让我们真切地看到本书作者尹建莉老师面对孩子时如何“有心”,教育孩子时如何“无痕”,她对女儿的用心良苦,  相似文献   

4.
点名活动是托班一日活动中常见的一个环节。经过研究与实践,我们发现点名活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集体活动形式,是促进孩子情感、语言、认知等各方面发展的好时机。在点名活动的定位上,我们立足于孩子的情感培养。第一阶段“我来了”———稳定孩子的情绪,缓解焦虑、紧张心理,使孩子逐步适应集体生活;第二阶段“谁来了”———帮助孩子认识同伴,初步感受共同生活的乐趣;第三阶段“谁没来”———培养孩子关心同伴的情感,初步体验与表达同伴友爱、群体生活的愉悦。下面我们就以三个阶段的部分点名活动为例,说一说点名活动的内容、形式、方法。一…  相似文献   

5.
像牛顿一样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一本家教类原创作品,作者是任教十余年、读了北师大教育硕士、又培养了一个优秀女儿的尹建莉女士。本书作者以叙述的笔法、以充满爱心的语言改变了家教类书不好读、看不进去的印象,改变很多家庭教育的错误观念。有着极强的实用性,能很好地借鉴,是父母教育孩子的工具书。  相似文献   

6.
向您推荐     
《江西教育》2004,(8):46-46
“高考”在美国———旅美教育学专家眼里的中美“高考”:〔美〕黄全愈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美籍华人黄全愈教授继其2000年震撼中国教育界的《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之后又一力作。《“高考”在美国》以其发人深省的教育理念,带给我们对于教育的全新体验,也激发出我们进一步创新教育的热情。作者风趣的语言、睿智的见解、深刻的剖析、明晰的比较无不带给读者以思想的启迪和心灵的震撼。艰难的日出———中国现代教育的20世纪杨东平主撰文汇出版社/出版本书是“文汇原创丛书”之一。以往有关中国20世纪的教育史,作者认为是一部“被过多地…  相似文献   

7.
刘传凤 《广西教育》2013,(37):96-96
感恩是一切情感的基础,不懂得感恩的孩子长大以后也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当今社会,仍然存在很多孩子不懂感恩的不良现象。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思考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并致力于采用相关的教育策略改变这种现状。为此,笔者积极地开展感恩教育活动,让幼儿在体验与感受中学会感恩。一、以绘本感恩故事为载体。播撒爱的种子  相似文献   

8.
吕晶 《家教世界》2022,(4):44-45
林雨飞是一位践行家庭美育多年的妈妈,她重视让孩子感受生活,接触自然,并且在美育的路上陪伴着女儿栗子一起成长.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一家人有了更多的情感联结,女儿的精神世界也更加丰富多彩. 培养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双能听到美的耳朵 "孩子3岁以前,我们就是以玩为主,充分接触生活,接触自然."林雨飞认为,身边的美无处不在,多...  相似文献   

9.
杜玉瑶 《福建教育》2020,(25):60-62
<正>偶然获得马克斯·范梅南的《教育的情调》,那是一本薄薄的册子,却有着延绵无尽·不忍释手的魅力。这本书基于教育现象学,将教育理论用一个个简短生动的教育现象故事来呈现,让我们细细品味着"教育的敏感性和机智"。"教育现象学是一门探讨成年人与孩子如何相处的学问",作者用朴实而温暖的笔触带领我们去感受教育的温度,感受教育的爱与细节。打开《教育的情调》,第一页就写着:"作为教育者,无论我们的举动多么充满善意,我们的言语和行动所表达的情境仍然可能与孩子体验到的那  相似文献   

10.
热点图书     
本期推荐:《会做饭的孩子走到哪里都能活下去》 【阿奔的话】 这本书的三位作者,是一家三口——爸爸、妈妈和女儿。身患癌症的年轻妈妈千惠,在女儿阿花五岁时就教她学做饭等家务活儿。  相似文献   

11.
美术课程作为一门人文性很强的课程,有极为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在生命教育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在有意识地渗透生命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和感受生命美、体验和热爱生命美、创造和升华生命美,应是美术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义务。初中美术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内容是:认识生命,敬畏生命———让自然生命得到呵护;尊重生命,珍爱生命———让社会生命得到塑造;经营生命,升华生命———让精神生命得到激扬。美术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让学生在欣赏评析中感受生命美;让学生在造型表现中体验生命美;让学生在设计应用中创造生命美。  相似文献   

12.
对孩子进行生态环境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教育孩子从小保护环境、爱护地球,是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让孩子从小亲近自然、了解自然,从而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呢?著名的美国自然教育家约瑟夫·克奈尔的自然教育经典之作——《与孩子共享自然》(共两册)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该书以让孩子们在自然中体验快乐、启发心智为目的,介绍了各种让孩子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感受、体验的创造性游戏。书中对每个游戏的时间、地点、材料、参加人数、适合年龄、体现的概念、培养的态度及品质都作了具体的说明。读者可以轻…  相似文献   

13.
《教育》2014,(4):78-78
用讲故事的方式教育孩子茅青云 在《做个快乐读书人》这本书里,作者刘墉用自己教育儿女的方式,通过实例来讲解家庭教育这个现在的热点问题。从这本书能瞥见一个父亲对教育儿女的不同方式。当然,这本书不单是作者写给女儿的,也是写给每一位师长和孩子的。  相似文献   

14.
课本剧好像是一道能引得孩子馋涎欲滴,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它极大地开拓和提高了孩子的视野和语水平,能让孩子在创新中体验快感,并感受成功的愉悦。  相似文献   

15.
有问有答     
《少年儿童研究》2014,(11):56-58
怎样兼顾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体验呢?我经常看教育孩子的图书,有专家说:"生活是最好的教科书,孩子需要在学校和课本学习之余有更多的生活体验。"现在,我的孩子上初中了,课程确实比较紧张,怎样兼顾呢?初中阶段应该重视哪些体验?刘称莲:初中孩子的课业比起小学的确繁重了很多,但生活的体验可以是随时的。比如自己骑车上学,就会有很特别的感受。女儿初一的时候骑车上学,有一天在学校车棚放车的时候,碰倒了一大排车子,  相似文献   

16.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教师要引领着孩子步入“园林”.让孩子去感受、揣摩、体验、感悟,与课文对话,与作者交流。一句话,就是要把课上到孩子的心里……  相似文献   

17.
陈思 《陕西教育》2005,(9):46-47
陈蓓,我们的女儿,已经4岁了。回首过去的岁月,有的是对拥有蓓蓓的满足、感激和庆幸。孩子的妈妈今天居然叫孩子“贝儿”,这个称呼凝聚了我们对女儿的多少爱、多少感动,以及由此在而生的多少创造和妙想!  相似文献   

18.
经过研究和探索,对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在幼儿园的美术活动中越来越注重孩子的感受、体验和情趣,越来越注重生活化、人文化;幼儿园的美术活动内容和形式更是丰富多彩,不再是照葫芦画瓢,不再是只注重技能技巧,美术活动越来越注重孩子的自主活动,活动往往是孩子的一些创意,是孩子"情"与"趣"的体验,更是孩子快乐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顽皮的杜鹃》这一课例的研究,提倡让孩子在各种音乐活动中自主来体验音乐,让孩子在体验主动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找到乐趣,激发他们的兴趣。并且以新《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将审美教育贯穿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中营造美的氛围,设计多用形象、具体的音乐形象以及身体动态的感受来引导学生对音乐本质的体验和感受,并且以学生为主体,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一口气读完陈惠芳的《触摸教育的风景》,让我在教育的风景中触摸到了内心极大的震撼与羞愧。感谢陈老师带来这么一道丰盛的精神大餐!读完这本凝结了作者教育教学活动经验与智慧的佳作.感受着她“智慧资本”与“文化资本”的成功.沉甸甸的心中感到无比的爽快。这本书,是她对教育教学充分忘我的体验,也是一位普通教师走过的充满酸甜苦辣的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