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通过分析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的家庭关系、主人公的自我价值和父亲的形象,揭示小说所包含的内蕴:亲情沦丧。自我价值丧失,父权的强大。它是卡夫卡虚幻的现代神话,表达了他对现代西方社会生活真实处境的真切感受。  相似文献   

2.
英国著名诗人奥登曾经说过:“如果举出一位作家,能和四大名作家并列的,那么,卡夫卡是首先令人想到的名字。”的确,卡夫卡所写的《变形记》、《城堡》和《判决》等多部小说,让我们看到的是作为现代派鼻祖的卡夫卡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他那篇举世瞩目的《变形记》。  相似文献   

3.
《变形记》是卡夫卡用荒诞的艺术为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异化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谱写的一曲哀歌,苍凉而悲壮。细读《变形记》,从故事的结构、语言的描写以及荒诞讽刺背后的艺术真实,我们不难看出,在这种荒诞艺术背后,作者独到的艺术见解和生活体悟。《变形记》作为荒诞大师卡夫卡的代表作之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奥地利德语作家弗兰茨·卡夫卡(Franz Kafka,1883—1924)是20世纪欧洲文坛上一位独特的作家,在现代主义文学中,卡夫卡被称为“荒诞文学之父”。说起卡夫卡笔下的荒诞世界,人们首先就会想起他的《变形记》,短篇小说《变形记》完成于1912年,1915发表在月刊《白色书刊》10月号上。这篇小说一经出版,立刻引起了读者的极大讶异与关注。《变形记》作为卡夫卡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变形记》为非现实主义作品的说法提出了相反的看法:从卡夫卡当时力求表现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变物现象的创作动机,从小说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的真实描写,从作者创作《变形记》前的个人经历、社会环境,从小说的内容,都可证明作者虽然运用了拟物化、象征等艺术表现手法,但坚持了“按生活的本来面目描绘生活”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思想和艺术两方面分析了卡夫卡小说《变形记》的风格特色,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变形记》在20世纪欧洲文学史上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思想和艺术两方面分析了卡夫卡小说《变形记》的风格特色,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变形记》在20世纪欧洲文学史上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卡夫卡是西方现代文学史上具有特殊地位的一位作家。《变形记》是其代表作,也是表现主义文学的杰作。其主要的艺术特征就是用写实的手法描写虚妄的事物。通过怪异的方式表达主观精神,用表面的荒诞揭示深刻的社会现实。在《变形记》里,深层与表层是涵义和象征的关系,具体表现为用隐喻使主观感觉外化,从而加深人们对现代社会中的“异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卡夫卡的创作建立在文学是现实生活的虚拟的艺术观基础之上。生活是实,文学作品是虚,文学创作的过程就是由实生虚、用虚来表现实的过程。日记记录了卡夫卡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也透露出他创作的秘密:重主观表现,重艺术想象。《变形记》、《诉讼》和《城堡》等代表性作品在总体构思上设置了一个虚拟的情境,但本质上又是现实的。  相似文献   

10.
卡夫卡是奥地利小说家 ,被称为现代派小说的开山鼻祖 ,是表现主义小说的代表人物。 190 6年获法学博士学位 ,后来在一家保险公司任职员 ,晚上则通宵达旦地看书和创作。他对自己的作品要求很严 ,很少公开发表作品 ,临终前他给密友勃洛德留下遗言 ,把他的作品“毫无例外地予以焚毁”。但勃洛德认为有必要把他的作品公之于众 ,先后有六卷本和九卷本的《卡夫卡文集》出版 ,从而 ,卡夫卡以他的《审叛》、《城堡》、《变形记》而扬名于身后。英国诗人奥登认为 ,卡夫卡写出了“现代人的困惑” ,在他与时代的关系这一点上 ,他是与但丁、莎士比亚、歌…  相似文献   

11.
卡夫卡的创作建立在学是现实生活的虚拟的艺术观基础之上,生活是实,学作品是虚。学创伤的过程就是由实生虚、用虚来表现实的过程,目永记录了卡夫卡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也透露出他创作的秘密“重主观表现,重艺术想象。《变形记》、《诉讼》和《城保》等代表性伤口在总体构思上设置了一个虚拟的情境,但本质上又是现实的。  相似文献   

12.
“孤独”是卡夫卡小说的主题之一。在卡夫卡的笔下(以《变形记》、《乡村医生》、《在流刑营》和《饥饿艺术家》为解读文本),孤独源于无法展开的交流。在卡夫卡看来,语言作为交流的途径已经失效,共同的身体感受(饥饿、疼痛等)才是交流得以实现的基础,但是,由于人之身体本身的缺席或共同感受的缺乏,交流最终会失败,所以孤独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3.
卡夫卡的小说是作者生命的体验,是一个深邃丰富的艺术世界。文章对《变形记》、《地洞》、《城堡》、《饥饿艺术家》进行了文本分析,探讨卡夫卡的精神世界所呈现出的对当代及未来社会的预见性。小说家通过艺术地呈现现代人的追求和内心世界来凸显人类的生存困境,真切地预兆着人类的未来。  相似文献   

14.
阎连科先生曾在他的读书笔记中提到卡夫卡,并将《变形记》誉为"上世纪最为异类的经典作品之一",阎先生对卡夫卡,对于卡夫卡的作品十分熟悉并且对他的评价极高,他自己的作品也在很多方面受到了影响。以阎连科的小说《日光流年》为例,分析了卡夫卡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卡夫卡(1883年-1924年),奥地利小说家。20世纪西方文学的彗星,现代派文学的祖师。《城堡》和《变形记》是卡夫卡的名作。《城堡》里K去城堡,要求当局批准他在附近村子里安家落户。城堡就矗立在前面的小山上,看来近在咫尺,想进去却比登天还难。《变形记》中的萨姆沙是一家公司的旅行推销员,一天早晨醒来,忽然发现自己变成一只大甲虫。他遭到亲人和社会的厌弃,最后在孤独和饥饿中悄然死去。  相似文献   

16.
一、文本外围:“推向”驱动与文学预备中介:“社会-家庭/个体”阅读框架的建构统编本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中卡夫卡的《变形记》以节选的形式呈现,这在篇幅有限的必修教材中,对外国文学名篇的推介,体现了编者对外国现代小说的重视,而在众多外国现代小说的名篇中保留卡夫卡的《变形记》到高中语文教材中,这与卡夫卡小说个体孤独的表达深刻长远影响着现代社会人们对世界的想象与理解应该是相关的。  相似文献   

17.
东写西读     
荒唐·沉重·善良——读卡夫卡《变形记》李逸飞卡夫卡的《变形记》我前前后后看过好多遍,每次读它都有新的感受。起初我以为那只是一个荒唐可笑的故事:小小的推销员格里高尔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大甲虫(第一次读时我年纪小,看到这里居然吓得不敢入睡呢,呵呵)……可怜的格里高尔承受着生活和工作的重压,变成大甲虫后终日生活在暗无天日的小房间中,父母和妹妹先后对他失去了耐心,他痛苦、无助、迷茫、孤独……他被世界抛弃了,于是他也抛弃了世界。在一个灿烂的早晨,当一丝阳光射进房间,照在他干瘦的外壳上时,他悲惨地死去。这是怎样沉…  相似文献   

18.
卡夫卡的神话小说《普罗米修斯》深受古希腊神话"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影响,其笔下的伟大天神成了被遗忘、被怀疑、被厌倦、被排斥的对象。而卡夫卡另外一部小说《变形记》与小说《普罗米修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主人公格里高尔实质是卡夫卡笔下普罗米修斯神话故事人物的变体。虽然格里高尔长着甲壳虫的丑陋肉体,却有天神普罗米修斯的高贵灵魂。化身甲虫的普罗米修斯苦苦挣扎以期得到周围人的同情与理解的惨剧揭示了卡夫卡生活时期金钱至上的资本主义社会对普通下层小人物人性的戕害与扼杀。  相似文献   

19.
卡夫卡的《变形记》是西方文学史上古老传统怪诞艺术的现代演绎。卡夫卡的"变形"艺术是个人潜意识内容和社会历史内容的双重书写。横向考察卡夫卡的"变形"艺术效应,可以归纳出现当代"变形"意象的基本特征,即萌发于时代基因和文化依托上的"变形"的外在成因及深化于语言哲学和表意方式的"变形"的内在成因。  相似文献   

20.
卡夫卡的作品常常给人一种怪诞的感觉,分析其作品中的怪诞,不能脱离他所运用的独特的叙事技巧。在《变形记》中,叙述态度、叙述视角和叙事空间的独特性,使小说的怪诞内涵得到了淋漓尽致地体现,从这三个方面把《变形记》的叙事形式与怪诞内涵联系起来,更容易体会卡夫卡作为一个孤独者近乎冷漠的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