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声屏世界》2015,(1):100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智能终端的普及,消费者接收信息的习惯也在悄然变化。数据显示,50%以上的消费者同时接触电视屏、电脑屏和手机屏等多种屏幕,互联网用户和手机网民的人口数量正在紧追电视人口。受此影响,电视媒体每年的收视分钟度会有几分钟的下降。面对PC、Pad、Phone、Cinema等新兴屏媒的冲击和侵蚀,电视媒体,特别是中央级电视媒体的价值该如何被重新定义和评估?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全媒体、大数据时代已经悄然到来。广播、电视节目不再仅能出现于收音机和电视屏幕中,在手机屏、电脑屏、户外大屏等其他接收终端里,也能发现它们的"身影"。广播、电视节目的多屏呈现,意味着受众有了多种选择,这对依赖单一传播渠道广告收益的广电媒体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冲击,"受众流逝—开机率下降—广告增收乏力—节目质量下滑",这一恶性循环,正在全国广电媒体内愈演愈烈,怎样走出困局是摆在广电媒体人面前的时代命题。  相似文献   

3.
杨柳 《新闻世界》2010,(5):159-160
手机媒体的出现,带来了技术革新潮流。手机正从人际传播工具向大众传播媒体转换,它已不再仅是通讯工具,还担当起了"第五媒体"的重任。随着3G时代的到来,手机功能将得到更加完美的展示,手机作为新媒体的特点将会更加明显。本文从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动融合角度,从手机报、手机广播和手机电视三个方面来分析手机媒体的特点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文闻 《新闻前哨》2012,(7):101-102
随着3G手机的普及,电脑、手机、电视三屏联动的信息发布模式很快形成,传统媒体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在媒体多元化竞争时代,地市级党报要不断吸纳新媒体的可用元素,拓展新闻资源空间,推进采编转型,做到上应“天气”,下接“地气”,才能进一步发挥主流媒体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舆论引导能力和传播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传播载体将进一步融合,终端(电视、电脑、手机)也将呈现"三屏"融合的态势。基层记者要积极适应互联网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明确工作的意义,具备融合思维与创新意识,要熟悉和掌握媒介传播速度的竞争需求,充分发挥融媒体的权威性,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本文主要针对融媒体时代下基层记者必备技能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6.
李广涛 《新闻窗》2014,(6):80-80
一、新媒体时代概述 新媒体时代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于1967年提出的,新媒体时代的"新"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它是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综合利用了网络技术、移动技术和数字技术等先进科学技术,通过收集、数字电视、电脑等终端和无线通信网、卫星、互联网等渠道,向用户提供娱乐和信息服务的媒体形态和传播形式。新媒体也可以称为"数字化媒体",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概念。  相似文献   

7.
随着移动客户端的发展,使用手机浏览互联网的人数比例远远超过观看传统电脑获取资讯的人数,人们越来越习惯于手机竖屏获得资讯,用户使用客户端的习惯迫新媒体与传统媒体都在推动竖屏时代的发展。今天为了实现手机便携式传播目的和效果,新兴的竖屏剧迎合受众观感,逐步从实验短视频一步步发展到日常观看的电视剧综艺电影等,竖屏影视剧运用新鲜的故事机制,结合沉浸式的传播方法,论证了新媒体的"沉浸感"与竖屏时代新的传播策略,加强视听交互性,而竖屏剧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电视剧及电影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姚远 《视听》2016,(6):15-16
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使得多屏、跨屏等现象兴起,并逐步成为常态。终端渠道的不断多元化以及终端融合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传统媒体受众群正在不断地被互联网PC终端、平板电脑、手机移动客户端等渠道分流。尤其是对于年轻受众群体,笔记本电脑、平板以及移动手机已经取代电视等传统终端成为其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跨屏时代的来临决定着媒体测量思路和技术的相应转型。  相似文献   

9.
匡文波  王权 《今传媒》2010,(5):29-31
随着3G时代的到来,作为小型迷你型电脑的手机正在成为互联网的重要终端设备之一,并逐步从人际传播走向大众传播。作为网络媒体的延伸,手机媒体除了具备互联网的各种优势外,还因自身的携带方便、互动及时打破了地域、时间和电脑终端设备的限制,成为真正意义上能随处接收文字、图片、声音的"在场"媒体。  相似文献   

10.
每一次技术的变革都会创造一个新的时代,而3G移动技术的出现带动了手机媒体产业的发展,将人类带入了移动媒体时代。本文首先阐述了手机媒体的概念和特点,然后将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进行对比并分析了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过程,最后提出手机媒体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发展的趋势,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张超 《青年记者》2006,(16):15-16
如今三块屏幕倍受瞩目——电视屏、电脑屏、手机屏。这大中小三块屏幕的背后,分别是电视、互联网和无线通信三张网。笔认为,第三块屏——手机屏,正成为挤占报纸生存空间的最有力威胁。手机被称为“带着体温的媒体”,是牢牢粘在手中身上的媒介终端。以前一直认为手机屏幕小、功能有限,日前笔因工作需要新购进一部智能手机,并包月上网。经过不到一个月的琢磨和体验,竟也成了拇指一族。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的每一次创新,都带来信息传播的大革命。如今,计算机技术、信息网络技术与无线通信技术的结合催生了一种新型的媒体——手机媒体。除通话外,手机还用来上网、看新闻、收发邮件、游戏娱乐、订购商品和服务,许多人将其称为"第五媒体"。手机通过通信运营商的无线网络平台出售信息产品。以中国移动通信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移动)为例,其推出了"手机报"、"手机电视"等业务,2006年,又推出了一款即时通信工具——飞信(Fetion),  相似文献   

13.
手机媒体是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作为网络媒体的延伸,除了具有网络传播的各种优势外,手机媒体还打破了地域、时间和电脑终端设备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接收文字、图片、声音等各类信息,实现了用户与信息的同步。随着第三代手机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和逐渐普及,手机将成为随身携带、个性化、交互式、多媒体的大众媒体。  相似文献   

14.
姚崇  ;安昱霏 《新闻世界》2014,(10):103-105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第五媒体",影响和改变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在手机媒体运用的过程中产生了过分依赖和"微焦虑"等心理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工作如何辩证的看待手机媒体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探索手机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对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邓璇 《青年记者》2012,(8):65-66
从报纸到广播、电视、互联网,媒体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四个时代.在发展中,随着数字技术 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新媒体异军突起,在传统媒体的市场空间中划分着自己的份额.在新媒体中,更是有一股强势力量——手机媒体,正在逐步开辟属于自己的“第五媒体”时代. 手机媒体,是以手机为无线终端,WAP网络为平台的大众传播媒介.手机媒体的形式较多,早期以短信、彩信、手机报为主.2009年国内3G正式上市以后,手机业务变得更加丰富,手机电视、手机微博、WAP网站等都成了手机媒体的媒介形式.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发展,手机不仅仅是人们重要的通信工具,还是有很强覆盖力的传播载体,因此,手机被称为新兴的"第五媒体",并且以这一媒体为载体的文学称为"手机文学"。手机文学改变了传统文学的传播方式,对传统文学的生存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值得我们去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大数据时代,信息传播的方式、渠道、内容和速度前所未有,用户的媒体消费行为变化之大远超我们的想象。忽然之间,我们发现自己身处在一个多屏时代。地铁、公交、楼宇、超市、影院、网络视频、手机客户端、平板电脑客户端……我们日渐被包围在屏的海洋中。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说,"没有人能左右变化,只有走在变化的前头"。多屏时代,用户的媒体消费行为变迁速度非常之快,目标受众接触媒介的习惯差别之大,带来了很多传统品牌策略的不适应症,但换个角度看,这未尝不是一次新的机会,我们要善于发现其中的机会,勇于创新和探索。  相似文献   

18.
媒介技术的发展已经成功地将受众从“单屏时代”带进“多屏时代”.在“单屏时代”,电视媒体是我们接收信息和获得娱乐的唯一屏幕,可谓“一屏独大”.技术的发展打破了电视媒体一统屏幕天下的局面,新的屏幕不断地被创造出来,PC屏、手机屏、移动电视屏、户外显示屏等层出不穷,多屏时代悄然来临.  相似文献   

19.
数字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日渐完善推动了"自媒体"这一概念的诞生。从"自媒体"到"自媒体时代",原先只能通过传统媒体进行传播的信息越发具有"亲民"的特性,这意味着自媒体时代下悄然转变的传播模式,正从根本上冲击着传统媒体。  相似文献   

20.
我国数以亿计的网民和手机用户一同创造了自媒体时代,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自媒体悄无声息地出现在生活中的各个角落。移动互联网终端渐渐地发挥着电脑、闹钟、手表等功能,人们越来越多地选择网络和手机这两种新的接入方式收听广播,传统广播在时代变迁中感受着压力,也迎来了逆袭的契机。广播行业必须迅速作出调整,只有满足受众新的需求,才能跟上"自媒体时代"的步伐,在未来的媒体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