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耐力训练及轻度限制饮食过程中大鼠体重、体成分及静息代谢率的变化,比较耐力训练及轻度限制饮食减体重的效果。方法:将经过适应性训练筛选出的30只SD大鼠平均分为3组,随机分为安静组、限食组及耐力训练组。训练组大鼠采用水平动物跑台进行耐力训练6周。限食组大鼠饮食量控制为安静组大鼠的90%。试验期间每周称量大鼠体重,试验前、试验1周、3周、5周末测定大鼠静息代谢率,试验后处死大鼠并剥离其肾周、腹股沟脂肪及腓肠肌,称量其重量。结果:6周限制饮食及耐力训练后大鼠体重增幅较安静组大鼠均显著减少,且耐力训练组大鼠体重增幅显著低于限制饮食组。6周试验后,训练组大鼠肾周及腹股沟脂肪含量以及两部位脂肪总含量较安静组大鼠均显著下降,而限食组与安静组大鼠间则无显著差异。试验后各组大鼠腓肠肌占体重百分比间无显著性差异。试验后各组大鼠静息代谢率均发生显著下降,但3组大鼠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耐力训练使大鼠体重增幅显著减少,体成分有良好改变,瘦体重及静息代谢率得以保持,减体重效果良好;从减体重幅度、对体成分的影响角度看,轻度限制饮食减体重效果不及耐力训练。  相似文献   

2.
游泳运动员慢耐力训练和快耐力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泳运动员慢耐力训练与快耐力训练基于乳酸的阈值,这种阈值取决于在30分钟内运动员保持一定的速度,而乳酸值不发生显著上升。对于长距离游泳运动员来说,这种阈值是很重要的。如果以心率来衡量,每分钟比最高心率慢10-20次,但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血乳酸的测试,本文将对此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陈晓晴  沈枫 《体育世界》2011,(5):119-120
随着现代足球的发展,足球比赛的激烈程度越来越强,这就对足球运动的耐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一场比赛最终结果往往和运动员的耐力有很大的关系。本文在对中外足球运动员耐力训练的比较,就现代足球比赛中经常出现运动员耐力不支的情况,进行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4.
<正>当今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都是掌上明珠,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即使参加学校体育训练队,也很难达到训练量,取得预期的效果。不论什么项目,在高强度的比赛中要想正常发挥甚至超  相似文献   

5.
篮球运动以其对抗性强、技术动作复杂、战术多样、高强度、观赏性较高等特点成为了大众最喜爱的运动之一。也正是其特点要求篮球运动以耐力速度型、对抗性身体练习为主,以保证运动员在激烈的比赛中能准确地投篮得分。这表明篮球运动不单纯是技能类运动项目,而且对体能也有很高要求的运动项目。正因如此,篮球运动发展正朝着越来越灵活,攻防转换迅速,强调个人和集体作战能力的协调为主要的进攻方向,使得篮球运动员的耐力在篮球比赛中就愈发显得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6.
王萍 《中华武术》2018,(4):43-44
近几年,我国对大学生体力检测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大学生耐力跑分值定位提升到20%,并作为加分项目。本文随机选取同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大学生接受耐力跑创新训练模式干预组与随机对照试验组耐力跑水平的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探析对力跑创新训练模式对大学生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7.
耐力运动员较少进行力量训练,主要担心肌肉肥大对毛细血管和线粒体功能产生潜在负性的影响。但是肌肉的无氧工作能力、肌肉力量和肌肉的爆发力可能影响耐力运动项目的成绩。力量训练能够提高神经肌肉特征和无氧代谢能力。耐力训练中嵌入力量训练的训练模式可能有助于提高耐力性项目成绩。  相似文献   

8.
篮球运动员的无氧耐力训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提出发展篮球运动员的专项耐力素质,应着重提高无氧能力,并依据人体在负氧债情况下剧烈活动时能量代谢的规律,归纳和推出用不同负荷强度对篮球运动员进行“非乳酸性”与“乳酸性”无氧耐力训练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竞技体育中一些按体重级别参加比赛的项目,如举重、摔跤、拳击、柔道等,运动员的体重已经成为影响比赛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运动训练中减、控体重的主要目的是使运动员努力达到该项目所需要的最佳体型、体成分和能量储存,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运动能力;或为参加较低级别的比赛等。可以说,减体重和控体重已成为以上运动项目训练和比赛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减、控体重也成为运动员和教练员在训练中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10.
唐军 《中华武术》2023,(8):11-13
在初中的各项体育运动中,田径运动是一项基础的运动项目,也是比较有意义的训练项目。田径运动主要包含田赛和径赛,具有比赛功能和健身功能,而耐力训练是田径运动的基础,耐力对于学生来说有促进体能和意志发展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重视耐力的训练,并通过科学长跑和意志训练两个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耐力,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田径运动技能。  相似文献   

11.
低氧训练过程中大鼠体重及能量代谢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低氧训练过程中大鼠体重、体成分、能量摄入及静息代谢率的变化,初步探讨低氧训练过程中大鼠体重变化与能量代谢变化间关系。方法:经过适应性训练筛选出的50只SD大鼠平均分为5组,保证每组大鼠体重基本一致,随机分为常氧安静组、常氧限食组、常氧训练组、低氧安静组、低氧训练组。训练组大鼠采用水平动物跑台进行耐力训练6周。试验期间每周称量大鼠体重,每3天称量一次大鼠食物摄入量。试验前、试验1周、3周、5周末测定大鼠静息代谢率,试验后处死大鼠并剥离其肾周、腹股沟脂肪及腓肠肌,称量其重量。结果:低氧训练组大鼠体重增幅除在第6周末与常氧训练组无显著性差异外,均显著性低于其他试验组,试验前3周其体重出现负增长。试验后低氧训练组大鼠肾周及腹股沟脂肪总含量显著低于其他试验组,而腓肠肌重量与其他组无显著性差异。低氧训练组大鼠试验期间总食物摄入量较其他各组大鼠低,尤其在前3周。低氧训练组大鼠静息代谢率先上升而后逐渐下降,至试验3周末时仍高于试验前值,试验5周末时降至低于试验前值(差异不显著),而除低氧安静组外的其他组大鼠静息代谢率则持续下降,至试验5周末时均显著性低于试验前水平。结论:从减缓体重增加幅度及对体成分的影响角度看,低氧训练减体重的效果优于限制饮食、耐力训练及低氧暴露。低氧训练过程中食物摄入量减少及静息代谢率增加可能是大鼠体重增长减缓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耐力训练对SD大鼠氧化应激及MAPK~(ERK1/2)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对运动,氧化应激及MAPK信号系统的关系做深入研究,以期从分子生物的角度阐明它们之间的联系机制.研究方法:选用健康雌性SD大鼠,自制动物运动跑台,将选出大鼠随机分安静组(对照组),耐力训练组,急性运动组.运动后即刻处死,取左腿腓肠肌,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羟胺法测定SOD活性,硫代巴比妥法测MDA含量,放免法测血清雌二醇含量,RT-PCR测ERK1/2mRNA表达.结果:6周训练后,急性运动组有少量线粒体出现肿胀和空泡状;急性运动组雌二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训练组大鼠SOD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运动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耐力训练组和急性运动组大鼠MD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训练组和急性组大鼠ERK1/2 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1)中等强度耐力训练后机体氧化还原系统达到平衡,线粒体基本没有破坏,雌激素水平没有变化,中等强度运动本身可能发挥抗氧化剂作用;2)耐力训练和急性运动均可激活ERK1/2信号通路,但两者之间ERK1/2mRNA表达没有显著性差异,ERK1/2基因表达不受运动强度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长期的有氧耐力训练对高脂饮食肥胖大鼠减肥效果及机体糖代谢的影响,雄性SD大鼠高脂喂养8周后按体重分为肥胖组大鼠(DIO)、肥胖抵抗组大鼠(DIO-R)和介于之间的中间对照组大鼠(C),再随机将每组分为两个亚组即运动组和非运动组,继续高脂饮食7周,运动组进行为期7周的游泳训练,末次训练后12h禁食,24h取样。测定体重和腹腔内脂肪含量及血糖、肌糖原、肝糖原,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胰岛素。结果显示:肥胖组大鼠与中间对照组大鼠相比体重、脂肪量、体脂率和胰岛素均增高极显著(P〈0.01),而血糖、肌糖原、肝糖原无显著差异(P〉0.05);肥胖运动组大鼠与肥胖组大鼠相比,体重、脂肪量、体脂率、血糖均降低极显著(P〈0.01),胰岛素降低显著(P〈0.05),肌糖原、肝糖原无显著差异(P〉0.05);中间对照运动组大鼠与中间对照组大鼠相比体重极显著下降(P〈0.01),血糖水平显著下降(P〈0.05),肌糖原、肝糖原、胰岛素、脂肪、体脂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抵抗运动组大鼠与抵抗组大鼠相比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大鼠对高脂饮食诱导肥胖敏感程度存在很大差异,高脂饮食诱导大鼠肥胖与胰岛素抵抗有关。长期有氧耐力训练对肥胖组和中间对照组大鼠有明显的减肥作用,并且可有效降低肥胖大鼠的血清胰岛素,改善胰岛素抵抗。但对抵抗组大鼠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耐力训练对大鼠FTO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与摄食量的关系。方法: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将大鼠分为对照组(C组)和运动训练组(E组),以12周无负重游泳为运动手段,测定肝脏、骨骼肌、脂肪组织和下丘脑组织中FTO基因mRNA表达、大鼠体重、肾周与附睾周围脂肪重量及脂肪重量与体重百分比、大鼠每天摄食量。结果:FTO基因mRAN在骨骼肌、脂肪组织和下丘脑中表达均显著高于肝脏组织,下丘脑显著高于骨骼肌和脂肪组织,脂肪组织与骨骼肌未见显著性差异,耐力训练对肝脏、骨骼肌和脂肪组织中FTO基因mRNA表达未见显著性影响,而脑组织表达显著升高;大鼠体重在不同的对应时间点,运动训练组与对照组未见显著性差异;大鼠摄食量在不同对应时间点,运动训练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肾周及附睾周围脂肪组织重量及脂肪重与体重百分比运动训练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耐力训练可以提高下丘脑中FTO基因表达,从而刺激大鼠提高摄食量,而运动能量的消耗抵消了因摄食增加引起的体重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负荷耐力训练对大鼠腓肠肌铁贮量、铁转运蛋白表达及NO(nitricoxide)含量的影响,阐明运动中NO对骨骼肌铁代谢的调节机制.方法:1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G)、适度运动组(MG)、运动性低血色素组(SG).于运动5周后取材,测定腓肠肌、肝脏及骨髓铁含量,血清及肌组织NO含量;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腓肠肌铁转运相关蛋白:二价金属离子转运体1(divalent metal transporter 1,DMT1)、转铁蛋白受体1(transferrin receptor,TfR1)及膜铁转运蛋白1(ferroportin1,FPN1)表达的变化.结果:适度运动组大鼠腓肠肌铁含量和NO含量均比对照组升高(P<0.01),运动性低血色素组血清NO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适度运动组;运动性低血色素组骨髓铁贮量急剧下降,肝铁变化不明显;一定范围内,大鼠腓肠肌铁含量与NO含量线性相关(r=0.81,P<0.01);与对照组相比,适度运动组和运动性低血色素组大鼠腓肠肌DMT1(IRE)、TfR1表达增加,FPN1减少(P<0.05),而DMTI(non-IRE)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中等强度运动可使腓肠肌细胞膜上向细胞内转运铁的TfR1和DMT1(IRE)蛋白表达增加,而向细胞外转运铁的FPN1表达降低,增加腓肠肌铁含量.运动中腓肠肌的铁代谢可能受到NO调控.而长时间大强度的运动则会引发机体铁代谢紊乱,可能与过量NO有关.  相似文献   

16.
用表面肌电技术对背向滑步式推铅球动作不同重量铅球时的肌肉测试,总结肌肉动员特征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论为,背向滑步式推铅球动作中,主要参与肌肉为右肱二头肌,右三角肌,右股四头肌等等;使用8千克铅球进行训练时,多数体表肌肉肌电信号值比背向滑步式推铅球有明显的增加,部分肌肉的肌电信号衰减。右股四头肌和左背阔肌在使用8千克铅球训练时利于背向滑步式推铅球动作。  相似文献   

17.
低氧训练对血清体重调节相关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低氧训练过程中与大鼠体重密切相关的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对体重的调节.方法:10周龄雄性SD大鼠100只,经过适应性训练后筛选出50只分为5组,保证每组大鼠平均体重基本一致,分为常氧安静组、常氧训练组、低氧安静组、低氧训练组,其中低氧训练组包括6周低氧训练组及复氧2周组,建立模拟海拔3 500 m的高住高练低氧训练动物实验模型.实验前、实验1、3、6、8周末分别取鼠尾静脉血,分离血清测定瘦素、睾酮、皮质酮、生长激素(GH)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结果:低氧训练组大鼠在实验前3周血清瘦素水平逐渐升高,至实验3周末达显著性水平,随后逐渐下降,但至复氧2周末仍显著性高于实验前水平.低氧训练过程中大鼠血清睾酮水平持续下降,至6周末显著性低于实验前值,复氧2周后有所上升,但仍低于实验前值.低氧训练组大鼠血清皮质酮水平在实验前3周呈逐渐下降趋势,随后上升,至实验6周末显著性高于实验前水平,复氧2周后下降至接近实验前水平.睾酮/皮质酮比值实验前3周无显著性变化,随后下降,至实验6周末显著性低于实验前水平,复氧2周后又逐渐升高,但仍低于实验前值.与常氧安静组大鼠比较,低氧训练组大鼠在实验过程中GH、IGF-1水平无显著性变化.结论:低氧训练引起大鼠血清瘦素水平显著升高,使大鼠摄食量及体脂减少,从而减少大鼠体重增幅,改善大鼠的体成分,这一效应得以保持到复氧2周后.低氧训练使大鼠血清睾酮水平发生显著性降低、血清T/C值下降,血清睾酮水平的下降及T/C值下降使大鼠合成代谢水平下降和/或分解代谢水平上升,其体重增幅降低.  相似文献   

18.
丙酮酸和二羟丙酮都是糖代谢过程中的三碳化合物。长期丙酮酸和二羟丙酮补充可以降低体脂和延缓体重获得,这种变化可能与体脂消耗和热量损失上升有关。丙酮酸和二羟丙酮补充也可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降低高胆固醇膳食所致的血浆胆固醇水平。另外,长期丙酮酸和二羟丙酮补充还可以提高有氧耐力成绩,其机制可能与血糖利用率增加因而节省肌糖元有关。长期补充丙酮酸和二羟丙酮可有利于疾病预防和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长期耐力训练及限食对老龄大鼠骨骼肌线粒体氧化及抗氧化水平的影响,比较其单独及协同作用,为"线粒体衰老"学说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32只17月龄雄性SD大鼠分为4组:安静组(Control,C)、限食组(Caloric-Restricted,CR)、运动组(Exercise,E)和限食加运动组(Caloric-restricted and Exercise,E+CR),训练方式为跑台运动,中等运动强度(64%VO2max,15m/min,60分钟/天,每周5天),限食摄入的标准为正常摄入组的60%,共训练及限食12周,相同月龄对照组正常饲养。12周后于末次训练后取大鼠骨骼肌分别进行线粒体氧化损伤水平及抗氧化水平测定。结果:CR组、E组和CR+E组骨骼肌线粒体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显著降低,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anganese-containing superoxide dismutase,MnSOD)活性显著增加,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 peroxidase,GSH-PX)活性显著增加;E组和CR+E组骨骼肌线粒体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显著增加。结论:耐力训练提高机体的抗氧化水平,同时使细胞机能节省化,耗氧量相对下降而减少了自由基的产生,限食减弱了机体的氧化应激,减少了自由基的产生,阻止了脂质过氧化,同时限食动员了一系列的适应性的网络防御机制,增加了抗氧化水平,加强了防御。耐力运动在机体抗氧化能力上明显强于限食作用,而耐力运动与限食的协同作用对某些抗氧化酶的影响强于其单独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