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主要要素,对理解小说主题至关重要。笔者从三个角度对《孔乙己》的思想内容进行了分析。一、孔乙己形象分析在语文教学中,对孔乙己的"可笑"之处,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孔乙己的"可笑"表现在他外貌的奇特和思想的迂腐上。单从小说对孔乙己独特的肖像描写来看,也约略可以判定,这是一个颓唐不堪、没有前途的书呆子。旧社会的生活对这个人物显得是那样残忍无情,几乎把  相似文献   

2.
依据叙事学家的理论,文学作品尤其小说不能视为一种固定不变的结构,而是视为由各种不同的"符码"编织起来的一个网络,可以由不同的读者进行不同的解读。《孔乙己》的叙事"符码"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网络结构,以此来解构孔乙己形象,会获得形象内涵的新认知。对孔乙己在作品中表现出的显性特征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挖掘其隐性的文化意识和心理特质。  相似文献   

3.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继《狂人日记》之后又一短篇小说,其意蕴丰厚,笔法老到,脍炙人口,读后令人流连忘返。在解读中,如果先让我们脑子一片"空白",没有"时代背景",也没有"作家简介"等等之类的信息,只有这一篇独立的小文章,那么我们如何来解读呢?本文试着做了一些探究。  相似文献   

4.
开健 《文学教育(上)》2009,(18):127-127
鲁迅在《孔乙己》中塑造了孔乙己这一栩栩如生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形象,向人们展示了孔乙己这一形象丰富而深刻的社会思想意义,使作品达到了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本文试从“喝酒”和“语言”两方面对孔乙己形象的符号性特征进行简要的分析,以探究其形象的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5.
孔乙己的死亡是个悲剧吗?这似乎是个问题,一个活生生的人没了,自然是一出悲剧,然而不禁有人要问:孔乙己生活得那么无奈,那么没有自尊,他存在的唯一价值就是让人笑几声,死了不正是解脱吗?也许这才是他最好的去处,那不正是他的喜剧?悲剧亦或是喜剧?鲁迅给了我们这样的解读: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而喜剧则是把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  相似文献   

6.
7.
一、关于短衣帮"看酒"细节的解读文中写短衣帮来喝酒的内容不多,其中写了他们"细心""看酒"的细节。"他们(短衣帮)往往要亲眼看着黄酒从坛子里舀出,看过壶子底里有水没有,又亲看将壶子放在热水里,然后放心……"显然,这个温酒的过程,短衣帮是目不转睛地过滤了的。表面看来,作者是在直接刻画短衣帮的小气和不信任人,其实,透过这一表象,我们会不难看出作品揭示的深刻的社会主题:封建盘剥无处不在,封建剥削思想对下一代(小伙计)的毒害。二、关于"十九个钱"的解读文中写斯文人(穿长衫的)喝酒的细节并不多,总体勾画的仅一句:"……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  相似文献   

8.
“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典型论的重要命题。考察文学形象的典型性,不应简单地把形象和时代特征相对应,不应该仅在这样的关系中考察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而应该把文学形象和现实中的人联系起来。在更大范围、更深的层次去创造典型,去认识形象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9.
教育学常常给人以“亲近但似乎缺乏专业感”,“个性化思辨似乎缺乏科学性”,教育学者(家)都是“杂家”,一块任人驰骋的“领地”,“理论总是脱离实践的”,入行门槛低等印象。究其原因则在于它本身所固有的基本特点:研究对象的普遍性与平凡性,问题域界和解答的恒定性与不确定性,学科基础的广泛性与跨学科性,理论类型与性质的多元性,理论结构的层次性,学科属性的综合性等。  相似文献   

10.
新写实小说存在而且具有鲜明的典型形象。它以展示生活原生态,描述生活原型为特征的创作方法是对现实现实主义叙述方法和塑方学典有效探索。  相似文献   

11.
以"天府"作为区域文化形象概念,其内涵随着社会发展应予以丰富和发展,才能适应时代需要。结合历史和当代人对"天府"内涵的认识,作为世人向往的地方,"天府"象征着"富庶、兴旺、和谐、智慧、美丽、幸福"。按照"天府"内涵的六大要素,四川在古史神话、历史文明与现实世界三个层面形成了形象叠加,"天府"既是古今四川的区域文化形象,也舍四川莫属!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9,(72):14-15
咸亨酒店是当时社会的缩影,酒店掌柜更是社会群生像中的一个精妙存在。本文从四个方面来解读掌柜这一形象:一,在人物的行为对比中显示其性格;二,在人物的正面刻画中丰富其形象;三,在情节的发展进程中体现其作用;四,在作者的主观意图中探究其意义。通过这四方面的剖析,还原掌柜在小说《孔乙己》中的作用与地位。  相似文献   

13.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以伟大思想家高度的敏锐感知和探索精神,在塑造阿Q、祥林嫂等典型形象的同时,也以极为经济的笔墨细致地写出了严酷的社会环境,刻画出了一批麻木愚昧的看客和闲人。“看客”成为鲁迅笔下经典的群体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4.
孔乙己这一形象之所以能经久不哀,这与鲁迅对各种艺术技巧的运用是分不开的。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浅论:一、创设典型环境;二、以“笑”深化主题;三、巧用侧面描写。由此小说既可使孔乙己的形象深深地扎根于现实之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又深刻地表现了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15.
典型形象的共性包含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典型形象的类的代表性;第二个层次是典型形象的深刻性,即揭示了社会生活的本质规律。新写实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只包含了共性的第一个层面,而抛弃了对共性第二个层面的提炼。因此说虽有典型,但不够典型。  相似文献   

16.
李凤 《云南教育》2008,(9):18-19
手是人体最敏感的感觉器官之一。在表现人物年龄、职业、生活境遇、思想性格等方面,手往往比脸和眼睛或其他部位更直接、更真实、更坦白、更深刻。  相似文献   

17.
汉语里的词具有各种不同的意义,其中词的形象色彩意义往往能够带给我们很多的联想和想象,从而产生形象生动、丰富多彩的形态美、动态美、绘画美、音乐美、触觉美、味觉美等,增添了文艺作品丰富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8.
鲁迅先生曾说过:“《孔乙己》是在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一般社会到底是怎样凉薄苦人的”这里暂且不议.我只是试着谈一谈对苦人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9.
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的多余人形象.他唯一被人念念不忘的就是他“还欠十九个钱”.这十九个钱究竟是喝了多少次酒欠下的,这是极其美妙的悬念.文章循着鲁迅先生对鲁镇成亨酒店以及各色人等的描述,想象还原孔乙己的生活画面,设想了这“十九个钱”是如何欠下的.对这个问题的追问,可以窥视和思考孔乙己走向末路的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20.
孔乙己     
孔乙已是唯一上学不带书包的人。他身材高大,脸色青白,眼睛里时常夹着些血丝,一副似醒未醒的样子。虽然他有时也带书,可全是武侠小说之类。他对人说话总是你死我活,叫人半懂不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