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半个多世纪以来,岭南建筑师坚持不懈地在现代建筑创作中探寻岭南地域特色,形成了享誉海内外的岭南建筑学派.三代岭南建筑学派的代表人物夏昌世、莫伯治、何镜堂从建筑技术、建筑艺术和建筑意境三个方面对岭南地域特色的探索,发生了由表及里至核的转变与升华,而建筑师们自身的建筑教育背景及所处的社会环境是影响这种转变与升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自勷勤大学建筑工程系成立以来,以林克明、夏昌世、莫伯治、何镜堂为代表的几代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大师,始终坚持现代主义建筑思想,不断提高建筑理论研究和建筑创作水平,使岭南建筑创作的影响力逐步扩大至全国,不但具备了成为建筑学派的外部可识别特征,同时也形成了学派的精神内核.本文从学派的学理标志出发,纵向分析和研究岭南建筑学派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特征,探讨学派形成的学理标志,以期勾画岭南建筑学派形成的历史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3.
2012年11月,惠州学院与《学术研究》杂志社联合主办了2012"岭南建筑学派与岭南建筑创新"学术研讨会。与会学者对岭南建筑学派建筑理论和岭南建筑创新,特别是对"两观三性"、"文化地域性格"、"文化现实主义"等理论成果,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何镜堂的建筑创作历程置于现代岭南建筑学派这一独特建筑体系的发现、阐释与渐进的语境之中去调研梳理,认为何镜堂建筑的渊源与发展为“岭南建筑学派”的形成有益的支撑,他的“两观三性”跨越了从创作实践到创作理论的屏障,他提出的目标很明确,把岭南建筑学派推向世界建筑之林.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1980年以来岭南建筑学派研究的文本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实践性的建筑历史与文本性的建筑理论相结合的研究模式,即从文本研究出发,将当代岭南建筑学派研究视为一个不断建构、反思与超越的历史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对当代岭南建筑学派研究的进展进行梳理与评述。当代岭南建筑学派研究以何镜堂"两观三性"为标志,对学派思想和实践进行了具有哲学深度的系统整理与理论建构,为当代岭南建筑学派超越地域性建筑流派的思维定势,走向更为广阔的世界舞台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清代扬州学派的形成“夙有端绪”。由于扬郡本地、邻邑淮安先儒及家学的濡染、沾溉,并接受了顾炎武等进步思想家与吴、皖二派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从而使扬州学派具有极为深广的学术渊源。  相似文献   

7.
永嘉学派与泰州学派都是在当时商品经济刺激下产生的带有启蒙意义的哲学学派,但由于商品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两个学派学者代表的阶层也不同。永嘉学派与泰州学派思想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一定的差异。对永嘉学派与泰州学派思想渊源进行比较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两个学派的学术主旨与历史影响,从而使两个学派的历史文化成果更好地为今天的建设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文学随着经济重心的转移而逐渐南移的大趋势下,岭南文学自元末明初开始崛起国中,与区域文学的发展同步共调。在这种后起的过程中,学界均承认有一个师承问题,然往往认为是以中原为师,诗风雄直古雅。事实上这是一种想当然。从对明初岭南士宦与宋濂等的交游考察可知,岭南文学师法江南但又充分保留了自身的特质,并反过来影响到江南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波  赵丽 《文教资料》2013,(5):81-83,91
当代小康社会思想一方面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继承发扬了源远流长的传统小康思想,另一方面形成发展于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起直到十八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之中,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蔡元培的高等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思想内核是学术,其思想渊源是他在德国的留学经历及德国大学思想.主持北京大学给他的这些思想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天地.  相似文献   

11.
湖湘文化,特别是作为其主干和实体的湖湘学派的思想和学说是青年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底蕴和源泉,成为其思想发展过程中顽强而鲜明的文化履印。湖湘学派对青年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在宇宙观上,青年毛泽东对大本大源的探求秉承了湖湘学派崇尚哲理思维的旨趣;在辩证法上,青年毛泽东辩证法的萌芽浸润着湖湘学派“气化日新”的主变精神;在知行观上,青年毛泽东的知行观体现了湖湘学派经世致用的实学传统;在历史观上,青年毛泽东的圣贤观突显了湖湘学派对德业俱全的追求。  相似文献   

12.
风雨桥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风雨桥建筑的选址、装饰、构造等独特的民族艺术形式反映了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如"天人合一","贵和尚中","神人以和"等。对民族建筑文化伦理思想进行研究,试图弥补我国现代建筑民族伦理文化的缺失,弘扬和丰富多民族的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3.
陶塑脊饰是岭南传统建筑装饰"两塑"之一,是岭南特有的传统建筑脊饰,是建筑空间表意的重要元素。岭南传统陶塑脊饰在国内保存比较完好的仅为广州陈氏书院、佛山祖庙、三水胥江祖庙和德庆悦城龙母庙四处(港澳台、泰国、缅甸、越南、新加坡等地还有遗存)。在与岭南传统建筑空间的关系上,陶塑脊饰首先强化了建筑空间的边界,引导了建筑空间的序列;其次界定了人的心理空间范围;最后营造了建筑空间的氛围,表征了建筑空间的性质。在与岭南传统建筑装饰的关系上,陶塑脊饰是岭南最高等级的传统建筑装饰,是灰塑在材料上的继承和发展,其题材也代表了岭南传统建筑装饰的特色题材。  相似文献   

14.
据可信的考古资料、文献资料、民族资料,运用划段、倒推和古文字学知识,考辨岭南越族来源可知:广东马坝人距今约12.9万年,历史最为悠久,可能是越族主体。后从原始群末期至战国时期,越人进化是连续的,越族可能是本地起源的土著居民。百越支系之间的越人是往来流动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相似文献   

15.
陈白沙是明代岭南著名哲学家、文学家。他开启了明代新的学风,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其门人辑录的《白沙子全集》以及对他的研究文献流传甚广,在内地、港澳台地区各大图书馆以及美国、日本等国家均能见到。对陈白沙及其弟子的研究文献作以钩沉、归纳,将为陈白沙研究提供索引与方便。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美育思想的核心观点是“礼乐教化”,作为“乐”的一个类型,中国古代建筑从空间组织、造型与装潢及自然观等三个方面充分体现了这一要求,具有浓厚的美育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