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邦栋(乐清细纹刻纸传承人,81岁,从事乐清细纹刻纸67年):我从事乐清细纹刻纸是祖传的,我是第四代,我的祖父、父亲是第二代、第三代。我是13岁的时候跟我父亲学的,开始时做大型灯彩,1970年的时候搞了《红楼梦》、《西游记》等灯彩的布景。我父亲灯彩、油漆画、细纹刻纸都会的,我的曾祖父也很喜欢这个东西,那时元宵节搞龙灯的时候都要用到的。  相似文献   

2.
高公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生于1949年,从事黄杨木雕42年):乐清黄杨木雕起源于以前的佛像雕刻和龙灯雕刻。龙灯是乐清古老的一种民间艺术,它是春节的时候老百姓扛在肩膀上抬的一条龙,龙上面雕着几百个人物,其中  相似文献   

3.
张全  王冬敏 《新闻实践》2012,(11):38-40
乐清日报自2011年3月改版后,专门开办了评论版,每周三期。设有“乐清观察”、“经济走笔”、“众议”、“巷议”、“140字”、“画语”、“政论”等栏目。到今年8月底止。刊出评论版240多期,发表评论文章近1700篇,其中由本报记者、编辑和特约评论员撰写的本地评论310多篇。在国内县市报中属评论版刊出频率较高、系统性较强的报纸。乐清日报评论版的闪光点,在于对本土评论的操作。因此在读者群中建立了较高的公信力,也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金坛市10位知名的刻纸艺术家正在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刻制巨幅刻纸《从雅典到北京》,作品由历届奥运会举办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历届奥运会的标记、和平鸽、五环标志以及所有运动项目的艺术表现图案构成。这幅有史以来最大的刻纸将耗费两年左右的时间,完工后将赴北京展出。这幅占据整面墙壁的精品,将是中国民间刻纸艺术的又一次精彩亮相。  相似文献   

5.
2007年,由乐清日报负责整合“乐清之窗”和乐清日报电子版,建成全新的地方门户网站中国乐清网,成功地整合了全市电视、报纸、广播的新闻资源,形成了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组成的全方位网站格局,真正做到了多媒体、立体化的新闻宣传模式。乐清日报创办的数字报缘何这般火热?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乐清日报社在用人、用稿、用钱等方面进行了制度创新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用人———试行“优胜劣汰”的竞争制发展报业,关键在于选用优秀人才。在这方面,乐清日报社坚持“公平、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把握好“优者进”、“劣者汰”这两个环节。进人过“五关”。乐清日报社从刚办报开始,就尝试向全社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近两年先后两次在全国范围内招聘业务骨干。对这些应聘人员,除符合学历、年龄等基本条件外,一律要过“五关”:一是个人成果关,须在正式报刊上发表作品15篇以上;二是专业考试关,参加报…  相似文献   

7.
《浙江档案》2007,(6):F0002-F0002
浙能乐清电厂工程位于浙江省东南部沿海地区温州乐清湾,是浙江省“五大百亿”工程和缓解浙江省“十一五”期间缺电局面的重点建设项目。  相似文献   

8.
草龙,又称稻草龙或香龙。舞草龙是开化县农民庆丰收兆吉祥,祈盼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一种民间娱乐活动,流传甚广,在县城西乡、北乡为多见,其中以苏庄草龙为最讲究,最壮美。马金、何田、菖蒲等乡镇又称迎香龙,因草龙捆扎是以稻草搓扎粗大绳索,再扎成龙首龙尾,形同长龙,绳索上插上点燃的香枝而得名。舞草龙总是选在每年的中秋之夜,当团圆饭吃罢,皓月当空,舞龙队便高擎香火草龙,“狂奔狂舞,穿梭于村中大道,起舞于晒场田野”。夜空中的香火龙飞舞腾跃,吞云吐雾,忽而“龙头戏珠”,忽而又“龙身打串”,一时“龙头咬尾”若即若离,一时又“龙尾圈头”缠缠绵绵,伴随欢快的打击乐声,给人带人亘古的文化畅想之中。  相似文献   

9.
《东江谣》     
《全国新书目》2023,(11):140-141
<正>本书以龙舟文化的兴衰、传承为主线,通过一群活泼聪慧的乡村孩童的成长历程,着力勾画充满岭南特色的社会图景,谱写了一曲地方特色浓郁的动人童谣。书中弘扬了激流勇进的龙舟精神,描绘出一幅清新质朴的民间风景画卷。起龙氹氹转,菊花园炒米饼,糯米团阿妈叫我睇龙船我唔睇,睇鸡仔鸡仔大,拎去卖卖得五百钱  相似文献   

10.
陆大杰 《群文论苑》2003,(2):38-39,12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炎黄子孙的吉兆祥瑞。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龙”在我国民间认为它有驱邪镇妖之功,具吉祥高照之意。凡喜庆盛典都要“耍狮子、舞龙灯”来表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现及降龙伏虎的英雄气概。龙舞起源于汉代,本是古代图腾舞蹈的遗风,它既是先民们精.神求雨的一种方式,也是倍受人们喜爱的一种民间艺术,更是展现民族气概的一种“劲舞”。如今,这彪悍威武、  相似文献   

11.
有两则寓言,一般的中国人恐怕都耳熟能详:一是“叶公好龙”,一是“郑人买履”。寓言中叶公与郑人都成了被人们嘲笑的对象,在今天看来,这恐怕多少有些误解。 叶公好龙之甚,以至于墙上画龙,柱子上雕龙,家中到处是“龙”。但真龙来了他为何又惧之?人家说他是假好龙,或者说是好假龙。我想他是一开始就未接触过真龙,在虚拟的龙的世界生活惯了,忘  相似文献   

12.
报业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涵的深化和外延的拓展程度。乐清报作为最基层的媒体,既受到所在地聚居人口和经济总量的制约,又面临其他报纸的挤压,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非常有限。在这种新态势下,我们乐清日报适时推出了“修内、拓外”的发展战略。修内——深化内涵的重要前提修内主要指报人的“修身”和报纸的“修身”两个方面。这  相似文献   

13.
张全 《新闻前哨》2010,(2):27-27
乐清日报“8531网上评报”是在浙报集团改版指导组的提议下,报社编委会决定开通的。在保持一人主评的基础上,其他人员既可实名上网评报,也可匿名发表看法,使原来纸质评报时的“独角戏”.变成了融合多个声部的“大合唱”。  相似文献   

14.
庄伟  李谦 《青年记者》2008,(12):56-57
问题提出的背景 2007年,针对“中国龙”是否改名在国内各大媒体上曾被吵得沸沸扬扬。一部分学者认为“中国龙”错译为dragon,违背了“中国龙”自身的意义和内涵,应该改译为loong;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从古到今,龙一直作为中国形象的一个代表性标志而为我们所普遍认同,没必要那么在意我们国家自己的图腾在别人那里会产出什么样的感想,所以不主张为中国龙改名。  相似文献   

15.
广电     
《新闻实践》2007,(1):49-49
丽水日报举办“报人论坛”活动;乐清日报QQ群网友为云南贫困生送去冬衣;  相似文献   

16.
今年7月28日开始,乐清日报利用浙报集团8531网络平台实行网上评报。在保持一人主评的基础上,其他人员既可实名上网评报,也可匿名发表看法,使原来纸质评报时的“独角戏”,变成了融合多个声部的“大合唱”。  相似文献   

17.
“龙”是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的代表,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广告资源.现代广告被认为是一种文化事件和塑造社会“拟态环境”的重要信息装置.在广告中使用以“龙”为代表的传统元素不仅能提高广告效果、塑造品牌个性、实现品牌的国际化发展、支撑我国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的战略转型,更能达到宣传祖国文化、提高文化认同、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广东要在20年内赶上亚洲“四小龙”(以下简称“追龙”),这是极为激励人心的历史重任。目前,广东的各行各业都在为“追龙”而制订规划、措施,满怀信心地为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这一伟大而又艰巨的任务而奋斗。广东的高校图书馆,必然也要投身于此役,做出应有的贡献。在“追龙”过程中,广东高校图书馆能够做到和应该做到的是什么呢?笔者拟在本文中提供一些背景材料,并试谈粗浅之见,敬请同行们指正,共同为完成“追龙”的历史性任务而努力。  相似文献   

19.
彭学名 《大观周刊》2006,(43):19-19
“糯米、糯米团团,火烧龙船,有人买米,掼下海底……。”这里所说的糯米团应该就是我们儿时记忆中的米花团吧。小时候吃个米花团对我们来说算是一种侈望,那甜甜的味道、香香的感觉、红红的底衬、黄黄的福字.要过年过节才能吃到。若干年过去了,米花团已经荡出了我们的生活.似乎已成了久远的记忆,然而.我们惊喜地发现.昆明市晋宁县的“三庄村”留住了米花团的香气。  相似文献   

20.
孙邦坤 《网络传播》2007,(10):38-39
2005年末2006初,中国新闻网站进行了一次大“变脸”。 2005年11月,干龙网新任总裁贺智生证实干龙网被北青传媒并购,他说.重组后的干龙网将继续保持“党网”定位不变。在经营方面,干龙网将积极引入北青传媒的成功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