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期,王朔和金庸这两位各自拥有广大读者的作家动笔过招,掀起了文坛惊澜。几天来,金庸的拥戴者在网上发起了对王朔的凶猛攻击。以下是王朔对这一事件的态度:“金庸回答我的那篇东西我看了,他  相似文献   

2.
最近,王朔发表了《我看金庸》一文,对金庸的作品颇有异议。这一下无疑在文坛内外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激起极大的反响。本期“文学视点”栏特摘编王朔的文章和金庸先生的复函,以及金庸研究专家陈墨先生的文章。下一期本栏将推出金庸为本刊的题词和一组中学生谈金庸的文章,标题为《说不尽的金庸》,欢迎广大中学生来稿。  相似文献   

3.
我看王朔     
王朔 ,何许人也 ?前不久 ?在《读者》上看到这么一篇文章《我看金庸》 ,正是王朔的杰作。这小子也太狠毒 ,尽用一些尖酸刻薄的话套在金庸先生身上 ,直骂得金庸先生一佛出世 ,二佛升天。似乎这世上有王朔就不能有金庸 ,即使有 ,也不能成为作家 ;即便成为作家 ,也不能写出洋洋洒洒的武侠小说来 ;即使有武侠小说诞生 ,也不能写出十四  相似文献   

4.
王朔骂金庸,骂骂而已,并无太多的真货色,查先生也就正好借势玩一把八风吹不动的儒雅。其实,大哥莫说二哥,一对难兄难弟的无奈。信仰危机中无奈极了的王朔小说,玩了一把反文化的后现代,从西方跳蚤市场虿了一套嬉皮士服,穿在了京城泼皮牛二身上。怀才不遇的查良镛是因为生计的无奈才贩卖武侠的,这也不是什么羞耻。在生意场上竟然举起了忧国忧民的信仰,便就滑稽了,王朔们真正不满于金庸的正是这种做作。为什么不剥光了皮给人看?仔细品味一下金庸、王朔这两代文化人的魂,也是十分有趣味的事。  相似文献   

5.
王朔批评金庸的事件中,对王朔我的第一感觉不错。不过我这里要谈的是,我觉得这场涉及面甚广的争论中体现了中国当代学批评的典型形态,那就是理论先行。  相似文献   

6.
王朔的批评文字大致可分为两个主题:一是谈论自己的创作与文学理念,二是评论文坛上的各种文学、文化现象。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对金庸和鲁迅的批评。王朔对当代文化和文化人物的点评的行为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带来了很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刀光剑影话金庸--对金庸小说争鸣现象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详尽的资料阐述了金庸小说在中国大陆的传播、"金学"的研究状况,王朔、金庸的正面交锋,争论的焦点及文化内涵、有关的网上大战等问题,对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最受人瞩目的争鸣现象之一--金庸小说争鸣现象进行了全方位、全过程的历史考察,提出了发人深省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王金事件一石千浪恶评之声狗尾续貂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许多沸沸扬扬之事,本是无所用心,事出偶然,其效果却出人意料,直至局面失控。自去年王朔在《中国青年报》发文批评金庸作品之后,烽火居然燃至今春。其实,剥去表层现象,冷眼旁观“王金事件”,之所以产生“炸弹”效果,一是文坛寂寞冷清,却又不甘寂寞冷清,人心浮躁,点火就着;再者金庸读者“拜金”多年,读者且众且广且用情极深,王朔又偏偏头长反骨,嬉  相似文献   

9.
大话武侠     
曾经有一段时间,雨现特别迷恋武侠小说,常常躲在被窝看金庸,趴在桌上读古龙,相信大家也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吧。然而一说到武侠,大家的头脑里浮现的总是金庸、古龙,古龙、金庸。其实不然,武侠作为一种文化,其内容之博大远非如此。同样,“大话武侠”作为本刊第9期“读者俱乐部”的话题,可写的方面也很多。比如一些事件:几年前王朔炮轰金  相似文献   

10.
黑与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想黑与白的出现是因为人性使然。这个世界本就没有真正的黑,也没有真正的白,它们互相穿插,共同主宰着这个世界,它们原为一体。一太阳如此灿烂却掩饰不了黑子的存在;乌云的后面永远是灿烂的阳光。佛曰:是即不是,不是即是。吾半惑半悟:黑即为白,白即为黑。二金庸王朔之战倒没有什么,但可把一些拿笔杆子的文人给急坏了。金庸先生退避三舍,不闻不问,于是有人嘀咕:“还是文学巨匠呢,就这样不清不白地给人骂,莫不是做贼心虚吧?”王朔老师英勇无畏,据理力争,于是有人指责:“神气什么?乱评什么?”他们写这些的时候真的明白了谁是谁非、谁黑谁白吗?…  相似文献   

11.
陈鲁民 《成才之路》2009,(6):I0001-I0001
著名作家二月河在谈论中国当代文坛时评价说:“金庸是天才。王朔是鬼才.我是人才。”平心而论.对金、王的评价比较到位.抓住了他们的特点;对自己的评价,则过于谦虚了一点,二月河如果是人才.那也是拔尖的人才、人才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2.
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坛热闹非凡。一是新人新作层出不穷,流派纷呈,如新生代、晚生代、文学新人类等。二是文人之间纷争不断、风波迭起,如余秋雨余杰之争,王朔金庸之战等。三是盖棺论定的名家及其经典之作重新受到挑战,如鲁迅、老舍、钱钟书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  相似文献   

13.
冷眼看批判     
不知从何时开始,文化批判和文学批判渐渐进入老百姓的视野。本来,文化这东西包罗百象,互相指点,批评改正,是好事。但偏偏有一些人,不知是出于何种目的,不仅批判别人批上了瘾,还动辄对人横眉竖眼,指手画脚,有点不可理喻。王朔批金庸,这是几年前的旧事。至今想来,也没什么可  相似文献   

14.
2012上半年中国作家"社会关注度"排行榜近日揭晓,88岁高龄的著名武侠小说大师金庸以百度新闻221000篇高居榜首,韩寒218000篇紧随其后,琼瑶157000篇成为"探花"、四川籍的郭敬明新闻110000篇排名第四成为名副其实的"小四",王朔、李敖、刘震云、铁凝、苏童、张一一也跻身前十。  相似文献   

15.
试论金庸、余秋雨和王朔创作的文学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庸、余秋雨和王朔的创作虽然显示了不同的创作倾向,但都具有媚的品格和受众面广大、超越一般通俗文学趣味的特点;三人的创作无法简单地归之于高雅艺术或大众文化,而且在今天区分三人创作的雅俗已经失去意义,应该重视的是他们这类当代的大众性创作所具有的历史进步性。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文学中,王朔是引人注目的,也是争议大的一位作家。该文以王朔已出版的全部作品为依据;从作家、读者两个角度,从内容与技巧双向分析研究,提出王朔作品的文学价值与意义,同时指出其副作用,力求全面而客观地认识王朔。王朔作品有一定的认识作用,推出了一系列过去文学中没有的形象,扩大了文学的题材。王朔的文学观念继承多于创新。王朔的语言优劣共存。王朔是当代文学不容忽视的,发展如何,“顽童”则必须慎思;读者也应重视,注意。  相似文献   

17.
1988年以来,王朔以通俗小说家的姿态突然走红了。小说一篇篇,一本本地出,电影一部部地演,电视剧一个接一个地获奖。这里并不想探究产生王朔这个幸运儿的社会原因,而要谈谈王朔作品中的一个奇怪的现象。 众所周知,王朔的小说否定一切传统观念中认为是神圣的东西,包括知识分子和大学生,对他们经常采取冷漠鄙夷和冷嘲热讽的态度。然而值得深思的是王朔小说的真正读者恰恰就是被他嘲讽和奚落的知识分子和大学生。  相似文献   

18.
在近年来的文坛上,叫的最响、闹腾最红火的大腕人物当数王朔。且不说1988年因王朔的四部小说同时搬上银幕而被称为电影的“王朔年”,也不提京城万人空巷观看室内剧《渴望》的盛况,瞅瞅书摊上那几卷厚厚的王朔文集和中央电视台购买《爱你没商量》那天文数字般的价格,就足以掂量出王朔身价的沉重了。王朔以及他的“海马歌舞厅”在商业气息渐浓的时代括起了一阵旋风,作为社会的敏感部位——中学校园自然也受到了这一旋风的袭击。红透中国的王朔在崇拜偶像、明星的中学生心目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9.
如果把王朔小说笼统称为“痞子文学”,进而认为王朔以小说游戏人生、玩弄人生,这只能是对王朔创作的浮面读解而忽视了深层内涵;也是只见王朔早期部分小说而忽视其发展变化的结果。1988年王朔四部小说(《顽主》、《橡皮人》、《浮出海面》、《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被改变成电影,由于商业目的的渗透,作品“刺激性”的力度加大,影视传播使王朔提高了知名度,却也加深了广大读者对其小说的误读,不少人单凭电影的印象,接受或认同王朔小说为“痞子文学”的概念。  相似文献   

20.
世纪末的自慰与赎救--论王朔小说的反讽与自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王朔登上文坛,便产生了极大的轰动,出现了一股持续不降温的“王朔热”。王朔小说的独特风格是反讽与自潮。这种审美追求迎合了世纪末人们的普遍心态;追求闲暇与超脱。王朔在小说中大肆运用反讽与自嘲实质上是作者本人寻求自我慰藉,进行自我赌救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