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其基本价值取向是学生发展为本。实质上是把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作为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把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作为人的持续发展的基础,以培养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协调发展,使他们成为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湖北大学黎世法教授创立的异步教学,是教学方式的重大变革。以全新的教学模式顺应了现实改革的要求,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育新理念是:以人为本,其核心就是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改革,基本目标是在“学生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而赋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仅要关注教学的过程和效果,而且要关注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改革指出:新课程改革建构的主导不是学科知识的给予,而是学生能力的发展——建立的是以学生为本的发展观。尊重人的发展规律,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一切教育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以人文关怀为终极目标。这就是说,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及整体素质,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和个性发展,是新课程理念的精髓。作为人文学科的语文学科要关注人的发展一一让学生懂得人文关爱,获得情感体验,激发创追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把学生培养成为能读书能作文,能够以良好的言语、心智技能进行工作、交际的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结构设计要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惟一宗旨课程改革把“学生发展”作为基本的课程理念,“学生的发展”既指全体学生的发展,也指全面和谐的发展,终身持续的发展,活泼主动的发展和个性特征的发展。在此背景下,教师的课堂教学结构设计应体现这一思想,对传统  相似文献   

6.
许燕 《语文天地》2012,(24):41-42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语文教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积极变化,但在前进的过程中,不少老师认为,语文课堂还没有做到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也没有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主阵地,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还远远没有落实到位。语文课堂教学怎样才  相似文献   

7.
学生观是指教师对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地位、作用及其与其他教学要素间关系的认识,具体表现为怎样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教师的教学设计反映了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而作为教育思想、教育观念重要组成部分的学生观又决定着教学设计的方向.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时代,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正确的学生观是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强调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笔者最近经过实践和研究,收集整理了三种不同的关于分式概念的教学设计,透视出不同时期不同教师的学生观,提…  相似文献   

8.
周志忠 《考试周刊》2014,(75):127-127
<正>随着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部对老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新要求,要求老师不断创新教学观念、与时俱进,加速适应高中历史改革新观念,提高老师教学质量。一、老师要对新教材有充分认识旧教材把知识目标放在教学首位,主要让学生接受教材中的知识,存在内容较多、观念陈旧等问题。新课程改革要求老师在教学中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教学目标。新课程和旧课程的差别很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第一,新课程突出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观。新教材对课文的  相似文献   

9.
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课堂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在物理课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学习,切实提高学生参与和体验学习的程度,是落实课堂教学中学生为主体的这一现代教学原则。新课程标准把科学探究作为物理教学的内容之一,足以体现科学探究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作为物理教师,应该以新课标的要求为努力方向,在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训练的同时,重视  相似文献   

10.
梁洁  陈莹 《教学与管理》2007,(7):130-131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灵魂,这也是为什么把本次课程改革称为“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根本原因。因此解决学生的生存危机,完善学生的生存状态,让学生过健康、快乐而有质量的学习生活,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新课程改革倡导“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和价值,这种理念和价值的追求并不是一种漫无边际、虚无缥缈的言语行为。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既是学生的认知过程,更是学生生命的活动过程,现代教育的特征是高扬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而新一轮课程改革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身的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主体.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音乐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学生课堂中主体性的发挥。本文就从音乐教学生活化和音乐教学过程和谐化2个方面探讨以学生为主体的音乐教学,以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推动音乐教育的进一步改革。  相似文献   

13.
《吉林教育》2008,(3):18-21
在新课程背景下,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自2005年起,一直在推行有效教学。经过两年多的研究与实践,他们所推行的有效教学,从教学理念到实施操作,到督导管理.形成了一个系列,是教学工作的全面改革。这一改革有三个特点:第一,他们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教学的立足点,把学生学习质量的普遍提高作为教学的归结点,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第二,他们对有效教学的认识与操作,都密切从本校学生与教师的实际出发,可操作性强,为广大师生欣然接受;第三,有效教学推动了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的学习质量有明显提升,得到了家长与社会舆论的肯定和支持。近两年该校的中考与高考成绩有了大幅度提升。本刊发表该校关于有效教学的几篇文章,希望更多的学校投入到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中来,共同推动新课程试验的顺利开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尹惠民 《广东教育》2007,(10):61-62
新课程改革强调“知识结构”与“学习过程”,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把知识作为思维过程的材料和媒介.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是关键.如何使更多的学生思维具有灵活性呢?笔者在三角函数的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5.
课改倡导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的教学,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在获得知识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提倡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真正体现,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板书,学生记;教师安排实验,全班学生依葫芦画瓢。教师没有给学生留下发展、创造的空间,压抑了学生的创新和发展意识。新一轮课程改革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学科本位的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主体确立起来。  相似文献   

17.
目前,新一轮课程改革正以迅猛之势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进,广大教师以此为契机,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改革自己的教学实践。但笔者发现,有些老师对课改精神的理解有失偏颇:目前的语文教师很怕讲,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尽量多让学生讲,多让学生活动;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形式,一种点缀,只用两三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就草草收场;有的看似全员参与,实际上是好学生一统“天下”,学困生“袖手旁观”;不少教师把“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什么”、“你想说什么”之类的问题当作“万能钥匙”,不根据课文的特点,不分时间场合,不顾班级的实际,一味地使用。这些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不利影响。为此,本文对语文教学行为试作分析,以期引起大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在初中新课程“科学”教材中,放弃了传统教材所常见的长篇的叙述和严谨的归纳,而是根据问题的提出,做出相应的假设,找出分析、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9.
石留芳 《成才之路》2010,(32):88-88
新课程倡导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强调学生在课堂学习和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活动单导学模式顺应了这一改革潮流。实践证明。它代表了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给现代教育注入了一种新的活力,威为如皋教育的一大品牌。活动单导学以活动单为媒介,  相似文献   

20.
<正>长期以来,传统教学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把学生看做知识的容器,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出发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堂不再是教师个人表演的舞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提倡"做中学",重视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