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案例回放】 《争论的故事》开头是这样的:从前,大山脚下有座小村庄。小村庄住着以打猎为生的兄弟俩。一天早上,一群大雁从他们头顶飞过.兄弟俩想射下一只大雁来充饥。  相似文献   

2.
[案例回放] 在教学"菱形"一课时,一位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通过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导入新课.画完后教师让他们谈谈平行四边形有哪些性质.有的学生认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如果从边、角、对角线等三个方面叙述就不会漏掉某一项.老师高兴地评价道:"说得真好,思考问题就是要这样有序,这样为我们后面研究别的特殊四边形提供了思考方法."  相似文献   

3.
【案例回放】在教学“菱形”一课时.一位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通过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导入新课。画完后教师让他们谈谈平行四边形有哪些性质。有的学生认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如果从边、角、对角线等三个方面叙述就不会漏掉某一项。  相似文献   

4.
今天上午听一特级教师给三年级学生上一篇传统的也算是经典的课文——《争论的故事》。当学生和文中兄弟俩一样展开争论时,我突然感到不对劲。《争论的故事》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它将清代笑话集《笑林广集》中的一则笑话自然地结合于师生对话的场景中,同时把“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巧妙地蕴含其中,发人深省,寓教于乐。课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写盛老师讲的故事:兄弟俩看到大雁不去射,反而争论怎么吃大雁,还找过路的老人评理,最后大雁飞走了,兄弟俩再也射不着了。这一部分在叙事中寓理——兄弟俩因“争论”而错失射雁的时机。第二部分,…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争论的故事》(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时间:2011年4月1日教学场合:"善学:我们的教学主张"名校课堂巡礼(镇江句容站)教学年级:三年级一、讲故事,激发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6.
《争论的故事》是以讲故事的形式呈现的一篇寓言,意思是:两个兄弟看见一只正在天空中飞翔的大雁,想把它打下来吃,但一个人要煮着吃,另一个人要烤着吃,等他们争论有了结果后,再回来射雁,此时大雁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相似文献   

7.
沈正亭 《现代教学》2010,(1):143-143
为了推动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必须对学生学习的表现立刻做出价值判断,并采用合适的回应方式。然而,在教学中,教师是如何使用即时评价的呢?  相似文献   

8.
9.
在数学教学课堂上,我们经常要即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总结。对学生的情况了解得越透彻,即时评价越到位,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适当的夸大性的褒奖、表扬,会对学生起到一个心理暗示:我很聪明,我有发展前途,我可以做得更好,将来我一定能实现我的梦想,可以成就一番事业。  相似文献   

10.
《故事新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故事新编》描写古代题材,一则着眼于历史精神的澄清,二则旨在刻画“中国的脊梁”。儒家推重的伯夷叔齐、道家智慧的代表老庄,都被予以批判性的重新审视,揭示出其自相矛盾的喜剧性;而女娲的急公好义、眉间尺与宴之敖的决绝复仇、墨子的“兼爱”与刻苦、大禹的克己奉公与开拓进取,都得到激情饱满的描绘与弘扬。在创作方法上,鲁迅以其深厚的造诣与创新的精神,继承并发展了中国古代喜剧传统,于历史小说中时有古今错杂的神来之笔,体式、语调、风格也呈现出多种风姿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时时闪现着灵动的光彩。但这种灵动不是我们事先能预设的,它是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它突如其来,又稍纵即逝。如果你不善于用教学机智去驾驭这种灵动,它也许会成为横亘在教学中的一只拦路虎,让你陷入僵局。如果你捕捉住这份灵动,高明地运用即时评价,则会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为课堂打开一条通往成功的意外的美丽的通道。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3个方面解读长篇小说《孟宗的故事》:孝的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并重;孝的践行——孝敬长辈、忠君为民的统一与游离;孝的弘扬——“极端之举”与“回归自然”的选择,认为该书给当代人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正>一、课前谈话,巧妙引题师:老师想在班上搞一次活动,做表情或吃薯片比赛,你们选择哪种?(生答,师相机板书:争论)师:刚才我们争论的话题,课后会有答案的,就看你们上课的表现了。(师板书补全课题)师:文中哪个词和争论的意思相近?  相似文献   

14.
在《争论的故事》的教学过程中,作者通过"听记词串、概述故事""朗读对话、感受争论""逐层提问、领悟寓意""情境写话、迁移写法"等四个环节,循循善诱,促使学生自主思考。然而一堂好课,永远会走在思考和改进的路上,点评者就"朗读"与"写话"两个环节提出了值得思考与改进的假设。  相似文献   

15.
争论的故事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有一篇课文《争论的故事》,故事讲的是兄弟俩看见一只大雁飞来,想把它射下来,但是,一个说要煮着吃,另一个说要烤着吃。哥俩为了大雁的吃法而争论不休,结果大雁飞走了。故事揭示的道理是做事要注意抓住时机,不要进行无谓的争论,否则就会错失时机。在教学中,当学生通过朗读、讨论、辩论等,教师让学生说一说“听了这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后,学生的回答有好多种,其中有以下几种比较典型的回答:学生1:“我觉得他们不能去射大雁,要保护动物。”学生2:“我觉得他们哥俩没有必要为了一只大雁争论不休,这样会伤了和气。”学生3:“我…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故事类型分析,对《杜修己》进行解读,重点梳理了女性被妖异祟奸、女性与异类结合的故事类型及与之相关的几种故事类型。分析得出,这些故事类型都反映了男女性别文化地位不平等的主题。在分析过程中还涉及了故事类型归类、故事传播的文化背景、叙述话语及模式等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文本是由细节构成的,把握细节就是解读文本的钥匙。文本又是靠细节支撑的,解读教材,其实就是通过文本诸多细节的析读,把握全文。我们往往通过营造某种情境,来设计某些细节而预约精彩生成。  相似文献   

18.
李静  黄娟 《海外英语》2015,(1):201-202
作为美国音乐剧发展的里程碑,《西区故事》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生活的超现实写照,它赋予《罗密欧与朱丽叶》超越时代的现实意义,让经典文学以新的姿态屹立在文学界的巅峰。该文试图从主题、人物、音乐和舞蹈层面解读此音乐剧,分析它如何将文学经典融于现代社会,如何将艺术融于生活。  相似文献   

19.
师:《月光曲》是贝多芬在茅屋里弹的第二首曲子。这首曲子的产生与贝多芬眼前的人和景有什么关系呢?请仔细读读第二节到第七节,体会体会。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