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明朝继续实行省制,省称布政司,流俗仍称省.省统府、州、县.府州县只领民户,另置卫、所以领军户,卫所隶都指挥司.  相似文献   

2.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父亲范墉,曾在北宋成德军节度任掌书记,最后任武宁军节度掌书记。军,是宋代地方行政区划的一种,与府州同级、隶属于路,或与县同级、隶属于府州。武宁军即今徐州,为府州级。“书记”,“谓文字之士也”(《文选注》)。唐、宋时,帅府、节度使的属官有“掌书记”。“掌”,执掌主管的意思。掌书记,即掌管笺奏和记载的书吏,简称“掌记”,也就是泛指古时在官府和社团中主管文书档案及缮写的人员。此类小吏职卑官微,历来是不受重视的。不过由于范墉办事勤谨,为人诚实,虽吏职卑微,还是受人敬重的。范仲淹就出生于这样一个掌管文档的书吏之家。  相似文献   

3.
"帖"是唐代的一种下行公文,主要有堂帖、府帖、州帖、县帖等名目."堂帖"是宰相处分百司、号令四方的一种重要公文,大约出现在安史之乱以后;"府帖"即折冲府下发的军帖,使用于府兵制实行之时;"州帖"、"县帖"则是州下于县、县下于乡的一种文书,主要流行于唐后期.唐令规定,尚书省下于州、州下于县、县下于乡皆曰符.帖与符相比,具有简便和随意的特点,因此往往成为符的一种替代,与符并行于世.  相似文献   

4.
粤剧又称"广府大戏",源自南戏,大约明末清初形成于佛山,现在流传于广东、广西、香港、澳门以及海外华人社区。明清时期广东的行政区划有"十府一州",广州府、韶州府、南雄府、惠州府、潮州府、肇庆府称上六府,高州府、雷州府、廉州府、琼州府称下四府。粤剧在发展过程中,因传播路线、活动区域的不同分为广府班和过山班,在表演上逐渐形成上六府和下四府两种艺术传统,下四府粤剧又称为"南派"。本文以粤剧南派艺术的传承班社为考察对象,探讨粤剧的地方性传统,思考中国传统戏剧的历史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5.
官刻本     
《津图学刊》2004,(3):39-39
指清及清以前历代出公帑或由国家某种机构、单位主持雕印的书本。中国雕板印书始自唐朝。自五代起,始由国子监校刻经书,开官刻本之先河。两宋国子监、中央各部、院、司、局、殿,地方各府、州、军官署,各府、州、县学,各地仓台、计台、公使库;元代兴文署、广成局、中书省、行中书省、各路儒学、各地书院;明代两京国子监、中央各部、院、内府各监、各藩府、各布政使司、各府、州、县衙署,各级各地学校;清代武英殿、内府各监、中央各部、地方各级行政、文化机构、各省官书局等,凡由这些单位出资或主持刻印的书,均可称为官刻本。官刻本…  相似文献   

6.
清代的幕友是由秦汉时期的幕府制度发展而来的.宋代正式把"入幕之宾"称为"幕僚"、"幕客".到清代,方有"幕友"之称.据清人王衍梅说:"今自制府.中丞、司、道以下州郡县,受马币,应是聘者,率呼之日'友'.'友'于义何居?日以属则寮,以德则师,以礼则宾.寮近乎卑,师过于尊,宾介乎尊与卑之间,故日'友'之云尔."  相似文献   

7.
乾隆中晚期科举考试史料(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学政吉梦熊为报永春等地生童岁试情形事奏折乾隆五十五年五月二十九日  臣吉梦熊跪奏 ,为奏明考试情形 ,仰祈圣鉴事。窃臣荷蒙恩命督学闽中 ,于上年十二月到任 ,即檄行各府州县举行岁试 ,并月课各学生员 ,饬各学教官举报优劣 ,业经恭折奏闻在案。本年二月二十九日开考兴化府 ,接考永春州、泉州府 ,至五月二十八日试竣。臣按试各府州 ,俱先期檄令提调官严密查访 ,务令诸弊肃清。臣考兴化时 ,将各学新举优生当堂给赏奖励 ,所报劣生 ,原考三等者降附四等 ,并视其过失之轻重 ,分别训诫杖责 ,仍照例令教官详细确查 ,俟科试时能否改过自新 ,…  相似文献   

8.
1911年辛亥革命起于武昌,但是在北京,直到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时,才开始民国纪元.当时,由于军阀内部和南北两方势力斗争激烈,无暇顾及地方的政权建设.临时参议院虽然决定北京为国都,而北京所在地的顺天府,却仍由清朝任命的府尹丁乃扬留任维持.1912年12月24日袁世凯任命的顺天府尹张广建,是民国以后第一任北京的地方官.1913年1月8日公布《划一现行中央直轄特别行政官厅和地方各级行政官厅组织令》,规定顺天府尹公署设内务、财政、教育和实业四科.至于地方治安、市政建设等项工作,并不归  相似文献   

9.
高邮别称秦邮,公元前223年,因秦王赢政时筑高台、置邮亭,故名高邮。西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设高邮县,属广陵国。宋、元时期,因置高邮军、承州、高邮路、高邮府,领辖过高邮、兴化、宝应三县,为淮扬间繁华之地。明代撤县建州,辖兴化、宝应两县。自清代乾隆时起,遂为散州。民国元年(1912年)废州为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高邮县。199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县级),同年4月1日正式建高邮市。“华夏一邮邑,神州无同类”,高邮是全国2000多个县市中唯一以“邮”命名的城市。  相似文献   

10.
1911年武昌起义后,苏南地区纷纷响应,迅速光复,革命军兵锋直至苏北地区. 张氏兄弟策动 通州和平光复 江苏的通州,于1911年11月8日(清宣统三年九月十八日)宣布光复.1912年,江苏省临时议会议决废府州厅,省以下设县,通州改称南通. 清末,通州是一个偏处江北海隅的中等城市,相当于府一级的直隶州,下辖如皋、泰兴两县.其时,实业家张謇已在通州创办了新型工厂,同时又兴办了学校.  相似文献   

11.
<正>札作为一种下行文书,始于宋代。札周剳,为古时写字用的小木片。元、明时期改称札付。清代沿用札和札付,并规定,凡六部、都察院行文顺天府、奉天府;六部行文太常寺、太仆寺、光禄寺、鸿胪寺、国子监、钦天监、太医院、宝泉、宝源局、各仓监督、布政使、按察使、城守尉、各关监督、各省织造;都察院行文六科;礼部行文各省学政;兵部行文各提督总兵;顺天府尹行文各省布政使;军机处行文布政使、按察使;经略行文提督、副都统,都用札文。凡提督行府厅州县,巡抚行副将、参将、游击、都司,用札付。札文文首以"某某衙门或某某官员为札饬事"或"给札事"开始,再以"照得"或"某某  相似文献   

12.
朱檀(1370~1389年)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子,洪武三年出生,即被封为鲁王,十五岁就藩兖州,辖兖州府四州二十三县。朱檀自幼礼贤下士,博学多识,好诗书礼仪,颇得朱元璋喜爱,但十九岁服丹药毒发伤目而亡,朱元璋恶其荒唐,谥号"荒"。逝后葬于山东省邹城市与曲阜市交界处群山延绵的九龙山南麓,称"鲁荒王陵"。  相似文献   

13.
1905年清朝末年状元、资产阶级实业家、近代著名的立宪派张謇奏请清王朝首先提出在北京建立国家博物馆的主张.他在《上南皮相国请京师建设帝国博览馆议》和《上学部请设博览馆议》的奏折中说:"且京师此馆成立以后,可渐推行各行省,而府而州而县,必将  相似文献   

14.
严德香 《兰台世界》2012,(33):61-62
南宋政府财政管理体制基本继承了北宋元丰改制后一套制度。在中央以户部为主,另有总领所、司农寺、太府寺、国用司等机构;在地方由府州或是军监长官全权负责治域的财政事务。而转运使司则起着连接中央和地方财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西魏北周的"防"在行政体制上可分为与州具有同等地位和统属于州两种。都督(总管)所辖的"防"大部分布在与东魏(北齐)或和南朝的边界地区。而防主或以刺史兼任防主者管辖的"防"多集中于和东魏(北齐)相邻的地带。此外,统辖"防"的都督(总管)中的关陇河南山东人士为宇文氏集团所亲信,并被委以重用。防主或以刺史兼任防主的关陇河南河东将领因远离政治中心,几无升迁机会。  相似文献   

16.
孙庆国:现任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兼任首席产业研究员. 翻开全国各大书业媒体,都可以看到"开卷"各种各样的数据提供与调研报告.  相似文献   

17.
《清史稿》卷69《地理志·四川》载:"[雍正]十二年,升嘉定、潼川二州为府。"同卷《地理志·嘉定府》又载:"顺治初,因明制为直隶州,领县六。康熙十二年升府,以其地置乐山县。"同一卷,对嘉定州(治今四川乐山市)升府的年代记述前后矛盾,一说为"雍正十二年"(1734),一说为"康熙十二年"(1673),相差达61年。读者要问,到底哪个说法正确?清嘉庆十七年(1812)版《乐山县志》卷2《舆地志·沿革》载:"雍正十二年,升嘉定府,仍置县曰乐山。"嘉庆二十一年(1816)版《四川通志》卷4《舆  相似文献   

18.
荟萃八方文化精髓的会馆--会馆的兴盛与衰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馆原亦称"公所",是中国旧时同乡或同业的封建性团体,即中国旧时同省、同府、同县或同行业的人,在京城、省城或大商埠设立的机构,主要还是以馆址的房屋供同乡、同业的人聚会或寄寓."会馆"一词最早见于明代:"会",即机构;"馆",即建筑实体--屋舍.屋舍内设有机构才能称为会馆,即是以省、府、县三级为定位,及由相邻地区合组或同一行业在客居地建起的邸舍内设置机构的通称.  相似文献   

19.
重庆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建城至少可以追溯到东周时期.秦汉时代,这里是巴郡的郡治所在.南宋淳熙十六年(公元1289年),升州为府,得名重庆,距今已有八百余年.就近代意义的城市来说,重庆于1927年设市,抗战期间,曾作为国民政府陪都而为世界知名.这是重庆博物馆事业起步的城市背景.  相似文献   

20.
行政区域,是国家为进行分级管理而划分的,其划分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对该地区的统治效率和该地区的发展。清王朝定鼎中原以后,对全国进行区分治理,分别建立特别区(如京师等)、少数民族区(如新疆、内外蒙古、西藏及少数民族聚居区)和一般地区(即各直省)。省内设府、厅、州、县,厅、州又可分为直隶厅、州和散厅、州。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府、厅、州、县的情况又有所变化。这里从馆藏军机处录副奏折、吏科史书中选辑了一组雍正、乾隆年间地方行政区划变更的史料,予以刊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