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触动参与式报道是指新闻媒体(报纸、广播、电视)通过自身策划或参与社会活动,同时吸引公众与组织参与,媒体对活动进展予以详细报道的一种新闻报道方式,是一种新的报道尝试。 九十年代初,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地的传媒就开始尝试这种由媒体策划的触动参与式报道,九十年代中期,这种报道方式蓬勃兴起。《上海青年报》1994年春节组织策划的“好心人抱一抱孤儿”活动的报道,天津新闻界1994年10月关于大地艺术“走红”毁而复生的报道,《羊城晚报》关于好军嫂韩索云的报道等,都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王宇韬在《天津新闻界的触动参与式报道》一文中指出了触动参与的特征。所谓触动特征是指:新闻媒介报道的事实,是由新闻媒介的触动而发生、发展的,新闻媒介又连续报道这些事实;所  相似文献   

2.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两会”的报道也是中国新闻界每年必演的“重头戏”。多年来,新闻界在“两会”报道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面临着如何把“两会”报道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新的水平的问题。2012年的全国“两会”。江西人民广播电台和江西电视台充分发挥传播优势,开拓报道思路,积极创新“两会”报道方式,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3.
开栏的话每年春天召开的全国人大、政协会议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对“两会”的报道也是中国新闻界每年必演的“重头戏”。多年来 ,新闻界在“两会报道”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同时也面临着如何把“两会报道”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新的水平的问题。事实上 ,这个问题不仅是新闻业务问题 ,它还牵涉到新闻媒体如何全面、准确、及时地宣传“两会”精神 ,从而促进社会的平衡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等重大问题。因此 ,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提高“两会报道”的水平就显得非常必要。在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鄢光…  相似文献   

4.
1992年3月20日,《人民日报》二版发表了题为《代表寄语新闻界》的消息,消息说“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不少代表呼吁新闻界把目光‘聚焦’于广阔而丰富的现实生活”,“把着眼点更多地放到群众关心的事情上去,把群众作为报道的主题”,“多让一些反映改革开放和火热生活的新鲜事进入版面和荧屏。”人大代表的呼吁为新闻界深入调查研究增加了力度。  相似文献   

5.
今年3月至4月间,席卷大半个中国特别是北京地区的沙尘暴,使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关注骤然集中。新闻界围绕沙尘暴进行了大量报道。这次报道对沙尘暴景像和所产生的深层次原因,触动面较广,深度思考较深,通过对生存环境的忧思,人们加深了对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理解,是突发新闻与深度思考结合较好的实例,对我们搞好今后的灾害性报道、气象报道提供了启迪。  相似文献   

6.
丰富典型报道“百花园”《人民海军》报李文喜一段时间,新闻界有人提出典型报道是“大一统”体制的产物,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信息社会的发展,典型报道失去了“轰动效应”,应该“寿终正寝”了。而实际上,典型报道不但不会“消亡”,反而仍是报纸的“拳头产品”,读者...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投诉”一词经常见诸报刊和广播电视节目中。其中,既有新闻界对社会投诉中心处理投诉问题的报道,也有新闻界把受众到媒体反映情况当作“投诉”的误用。  相似文献   

8.
“虚假报道”与“有偿新闻”、“低俗之风”和“不良广告”一起作为新闻界的“四大公害”之一,受到了民众的谴责和社会的唾弃。在新闻界今年开展的“铲除虚假报道”的声浪中,它已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但实际上,处在“四面楚歌”中的虚假报道, 至今却仍然猖獗,时不时地还会在媒体上露脸亮相,“招摇过市”。前不久发生的有关我国“啤酒甲醛超标”的失实报道,就是在新闻界高喊“打假”的过程中“顶风作案”的一个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9.
形成报纸宣传的强势──人民日报’94重点报道浅析孙爱国(-)重点报道——这并非是一种新闻体裁(文体),而是近年来中国新闻界的一些同仁超越新闻体裁,对某一类新闻作品作出的新的涵盖。很明显,所谓“重点报道”是从“重点工程、重点目标”等词汇衍生而来。在没有...  相似文献   

10.
郭万江 《新闻三昧》2001,(10):42-43
企业报要在日趋激烈的报业竞争中立足与发展,必须研究和了解读者,更好地贴近读者。那么,如何才能实现有效的贴近呢?第一、加强策划,多做公众话题,吸引读者参与,这是报纸增强贴近性的一个有效方法。这种方法就是所谓的触动参与式报道,即新闻媒介抓住有价值的新闻线索,通过策划或直接  相似文献   

11.
提到“2008年奥运会”能让每一个中国人骄傲、振奋,中国的新闻界也是秣马厉兵、跃跃欲试。然而,要想在“抉为止举办得最好的奥运会”上,作出“迄今为止最好的奥运报道”。仅有激情和骄傲,够吗?不够!奥运会是中国新闻界展示自己实力的一次机会,也是向世界新闻界学习的一次机会。我们应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学习吸收人类文化的精华,以强壮我们的体魄,提升我们的能力,办好我们的奥运。为此,我刊自本期始陆续选登部分国际著名媒体的体育报道成功经验,为中国新闻界加油鼓劲。[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汪波 《传媒观察》2006,(2):33-34
“正面报道”与“负面报道”,这两个互为相对的孪生词语对中国的新闻媒体管理、采编从业人员和理论研究都可以说是耳熟能详,脱口而出的术语了。如果追问一下人们挂在嘴边的“正面报道”与“负面报道”到底是指什么时,其大部分概述可能就是:“正面报道”就是“报道正面”,就是指报道“好人好事”;“负面报道”就是“报道负面”,就是指报道“坏人坏事”。正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的新闻管理部门在监督新闻媒体工作时可以简单地统计出,每月媒体的新闻报道中“正面报道”为百分之多少,“负面报道”又为百分之多少。一些西方人士也据此引发出中国的新闻界只准报道“正面——好的”消息,不准报道“负面——坏的”消息的议论。  相似文献   

13.
李娟 《新闻知识》2002,(1):17-18
什么是大特写?对于这一问题,新闻界目前还没有一个十分一致的说法,不仅在理论界没有统一的结论,新闻界从业人员也持不同的态度。大特写曾经被指代具有报告文学意味的长篇通讯报道,而近年来,又出现了一些新的说法,有人说大特写不是“纯新闻”,有人说大特写是“写人与人之间的新闻”,有人则认为大特写是一种独立的综合文体,甚至也有人认为只要篇幅较长的纪实作品都可以被称为大特写。给大特写下一个十分确切的定义或许很难,但我们可以从大特写写作上报道上的特色来把握大特写。大特写是深度报道吗?笔者的回答是肯定的,但它又不完…  相似文献   

14.
李茜 《新闻窗》2005,(4):53-53
深度报道是近年来新闻界流行的报道形式,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都给这种报道留出了专门的版面和时段,比如有的媒体称之为“焦点”,有的称为“关注”,有的称为“调查”等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篇幅长、题材大、牵涉的方面多,文章结构较—般的报道复杂。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新闻界来说,“深度报道”这一名词并不陌生。自20世纪80年代被介绍到我国后,虽然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却活跃了我国新闻界的思维,推动了我国新闻人对传统的报道形式进行反思与创新。20世纪80年代后期,深度报道在报纸新闻中已占相当数量,并诞生了一批激动人心、永垂史册的优秀作品以及具有现代新闻意识的记者。从90年代开始,深度报道继在报纸上取得巨大成就后,又开始向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体大举进军,一批有影响的电视深度报道栏目如雨后春笋般地先后涌现,堪称中国新闻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1998年3月24日《羊城体育》一篇《“首尾”之战场外音》引发了一场新闻官司,同时也引起新闻界关于“客观报道”的争论。上海《新闻记者》1998年第6期贾亦凡、顾向东《“羊城疑案”谁与评说》一文提出对“客观报道”的看法;四川《新闻界》1998年第5期发表程天敏教授《也谈“客观报道”兼舆论监督》对此观点提出异议。1999年《新闻记者》开辟“客观报道讨论”专栏。而谈及客观报道,又会牵涉到新闻倾向性的问题。1998年—1999年四川《新闻界》发表数篇文章讨论“新闻倾向性”问题。读过这些文章,感觉受益非浅…  相似文献   

17.
每年3月召开的全国人大、政协会议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多年来,新闻界在“两会”报道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面临着如何把“两会报道”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新的水平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多次参加“两会”报道的实践和体会,就全国“两会”报道模式的继承与创新这一问题,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看法。一、全国“两会”报道缘何备受关注今年的全国“两会”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第一次会议,也是本届全国人大、全国政协的最后一次会议,全球数百家传媒的近3000名记者云集京  相似文献   

18.
西方新闻界经常自我标榜说,西方的新闻报道如何如何“客观”,如何如何“不偏不倚”。 对此,江泽民主席曾于2000年8月15日在北戴河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60分钟”节目主持人麦克·华莱士的专访时一针见血地指出:“不论是中国的新闻界还是西方的新闻界,它们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但是对客观事实不能歪曲。中国的新闻,特别是对我们的《人民日报》,人们非常重视。如果它把某一个事实报道错误了。老百姓会信以为真。不像你们那儿,反正随便报,就是不符合事实,也无所谓。” 西方的新闻报道真是“不偏不倚”、不存在任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热点新闻受到了新闻界的重视。然而,热点新闻报道困难多、阻力大、有挫折,几乎是新闻界的共同感受。近年来,我们从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人手,认真研究和探索进行热点新闻报道的途径,致力于端正热点新闻报道的动机,把握热点新闻报道的时机,讲究热点新闻报道的方法.作为提高热点新闻报道艺术的三大要素,并把播出效果作为检验这三者的标准。  相似文献   

20.
读了“钱江浪花”专栏发表的文章,很感惊讶,很感兴奋:我们的省委机关报,我们的党报上有这么多好看的东西、这么精采的新闻呀! 感慨最为强烈的,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正面宣传报道中的“规定动作”怎样才能搞好。 “规定动作”怎么“出彩”,正面宣传、正面报道如何提高报道效果,这个问题一直是新闻界致力探索的课题。它不仅是“下面”关心的,同时也是“上面”关心的;不仅是新闻界本身关心的,而且也是新闻界以外广大受众所关心的。无论称其为报道也好、传播也好、宣传出好,都要使宣传效应最大化。从“钱江浪花”的新闻实践看,我们的正面报道、“规定动作”完全可以做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