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8 毫秒
1.
郑慧清 《上海教育》2006,(10A):56-56
经常听到学校领导在大会小会上教育教师们要“安贫乐教”。多年以来,我们也已经习惯把它当作真理信奉。殊不知,“安贫乐教”是有悖于常理的。第一,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各位学校领导自己都不能“安贫”,还怎么要求教师呢?第二,正当的经济利益,是市场经济所张扬的理念,而“安贫”却是与此相悖的。第三,教师这一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工作辛苦,劳力又劳心,但待遇却比之不如。第四,教师很难有升迁的机会。不像其他行业,教师要为人师表,要讲求奉献,要淡薄名利。第五,教师的社会地位依然不高,尽管我们一直在提倡尊师重教,可我们的教师却还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又怎能“安贫”,怎能“乐教”?  相似文献   

2.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要加强师德建设。”对于学校而言,建设一支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高超的师识本领和掌握精湛师艺的教师队伍是办好学校的根本所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保障。教师的师德水平直接影响育人的质量,它是一个学校的建设之本、育人之魂,而抓好廉洁从教则是提高教师师德水平的重要手段。一、“安贫乐教”——教师最基本的素质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收入分配不均衡,教师收入相对偏低。基于以上原因,并受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教师队伍中出现…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的教育需要继承和延伸 ,然而它的主旋律是改革和创新 ,惟此才能吻合时代节律 ,我们必须积极主动地投身教育改革 ,以改革创新的教育行为推行素质教育。教育科研是提升教师素质的必由之路 ,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学校发展要坚定不移地树立起教育科研这面大旗 ,走“科研兴校”之路。一、科研与超越超超自我 ,就是要经常提醒自己是否已胜过昨天 ,是否已为明天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它是科研型教师的精神品格 ,是教师成功的秘诀。教师能够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功利上超脱、事业上进取是成为科研型教师的最基本条件。人民教师的楷模陶行知先…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教师思想道德行为总的方面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不良倾向。少数教师敬业意识淡薄,缺乏安贫乐教敬业奉献思想。他们对选择教师的职业感到无奈,对本职工作厌倦和鄙视,授课照本宣科,工作敷衍了事,精力投入减少。部分教师的人生  相似文献   

5.
边远山区的办学条件落后,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也呈现出不容乐观的状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城乡差距的进一步拉大,人们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已经和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尽管学校绝大多数的教师能够安贫乐教,耐得寂寞,敬业爱岗,但部分教师中师德失落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倾向对于边远山区的教育产生着极大的损害。以下就此作一深思。  相似文献   

6.
曾传虎 《云南教育》2009,(20):42-44
教育是立国之本,兴国之要,富国之基,强国之道。教育事业的发展关乎民族未来。云南作为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省份,尤其需要重视和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多年来,特别是近年来,云南各级政府营造氛围、抓统筹、谋发展,广大学校教师呕心沥血、安贫乐教,谱写了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的新篇章,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7.
“一项事业是否高尚,并不在于事业本身,而在于是否有一群高尚的人能够始终为这项事业而奋斗……”近日。房县首场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报告会在该县实验中学举行。资教教师正海霞听完报告后激动地说:“这些教师的事迹实在是太感人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学习他们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学习他们安贫乐教、爱生如子的品质,学习他们克难勇进、勤于钻研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一支教鞭,两袖清风,披星戴月,安贫乐教转眼即成白头翁。这是旧时老师的形象。一台电脑,几本资料,备教批改,培优辅差眨眼已过几度春秋。这是今日老师的写照。  相似文献   

9.
《教育文汇》2014,(4):F0002-F0002
合肥市蜀山区乐农新村小学创建于1964年,2007年成立奥林校区。学校致力于建设“创新型、书香型文化名校”,追求“知者乐,行于和”的“乐和”校园文化理念,鼓励教师“合作和谐,教有风格”,引导学生“身心和谐,学有所长”。  相似文献   

10.
不少学校的领导和教师,经常教育学生要刻苦学习,并以“为四化刻苦学习”作口号,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提高教育质量。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对一所学校来讲,必须通过“教”和“学”两方面来体现。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是教师的“教”,这是问题的主要方面,刻苦学习仅是学生学习态度的一个方面,如果教师教得不好,甚至教不得法,就不可能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1.
陈华忠 《教书育人》2011,(23):43-44
曾几何时,我们的热情"像一团火,燃烧着整个沙漠";而如今,当桃李满天下的梦想不再,当教师仅仅成了养家糊口的职业,我们陷入了深深的困惑: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教师的工作热情,为什么消失了呢?教师工作热情消失的原因1.客观原因(1)为"光环"所累。长期以来,教师的职业承载了太多的社会期望,教师应怎么怎么,不该如何如何,一言一行备受社会关注,社会各方面以近乎苛刻的标准来要求教师、约束教师,须知教师也是"人"啊!就拿"安贫乐教"这个词来讲,虽有种田园牧歌式的意境,但现实中有多少人能做到"贫"而"安"且"乐",而这是对教师的要求;况且现在已在建设小康社会,让教师"安贫"也不合时宜。社会重压之下,教师精神之累可以想见。  相似文献   

12.
赵灿辉 《广东教育》2005,(11):13-13
教师是兴教之本。东莞市塘厦镇在抓好学校硬件建设的同时,遵循“硬件从实,软件从严”的原则,确立“人才强教”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创设良好的环境,在全镇形成了尊师重教、爱教乐教的社会风尚,并加强教育队伍的制度建设,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形成了一支师德良好、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安教乐教善教的教育人才梯队。  相似文献   

13.
高校教师的德育水平直接决定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思想水平,目前,高校教师的德育现状中重教书轻育人、趋功利淡敬业、重学高轻身正、乏严谨滋腐败值得关注,而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中存在的刚、柔、和三类精神价值,不独影响中国传统文人,更是对现代教师有着深刻的指导作用,“刚”即积极进取,敢于创新,以学立范;“柔,,即淡泊名利,安贫乐教;“和”即对于高校教师而言,就是要和如春风,对学生充满爱心。探讨传统文化和高校教师的最终目标,希冀把高校教师推向道德理想的“君子”境界。  相似文献   

14.
安贫乐教苦读报国──石家庄市第一中学李捷三1947年11自12日,华北重镇石家庄获得了解放。在捷报频传的凯歌声中,军管会于11月18日,接收了原有的7所中等学校,组成了石门联合中学。随着形势的发展,学校规模逐渐扩大。1948年9月,市政府决定,将其改...  相似文献   

15.
杨开秀 《课外阅读》2011,(6):246-246
我们学校有一位教师,可以说集各种荣誉于一身,领导欣赏他,同事佩服他,本学年学校领导安排我和他教一个班(六年级),他是班主任,我是副班主任,他教语文,我教数学,我感到荣幸之极,俗话说,和“英雄”站在一起,自己也“英雄”了,和“优秀”教师在一起,自己也“优秀”了,带着这样的一种心态踏上了和他教一个班的旅程。  相似文献   

16.
1.树理念,正确定位教科研。 学校领导必须真正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树立科研兴校(教)理念,彻底澄清和消除教科研无用论、教科研神秘论及教科研“短期效益”论等错误认识,以“应用性研究”为主,把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确定为教科研的起点,着眼应用,立足实践,关键在创新,提高学校教科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与此同时,学校领导要积极引导教师树立“科研兴教”“教科研能力是教师生存的必需素质”“课堂是教科研的主阵地”等观念,  相似文献   

17.
时闻大学生求职以教师为乐,一所学校十几个教师职位,竟有几百人求之,可谓“乐教”者甚众。然而,经常见诸报端的是学生不愿学,甚至有小学生对外婆说:“我什么时候也能退休啊?”为何乐于教的教师教出了不乐学的学生,乐教者又如何引导学生乐学呢?  相似文献   

18.
不灭的红烛     
向熊永琴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安贫乐教、不图名利的奉献精神;学习他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学习他爱生如子、公而忘私的博大胸怀;学习他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的崇高品德。———摘自中共瑞金市委、瑞金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向‘爱岗敬业标兵’熊永琴同志学习活...  相似文献   

19.
学校最本质的内涵是育人,其出发点和归宿是提高育人质量,促进每个学生德、智、体、美等素质的全面发展。办学过程中须坚持科学发展,与时俱进。以教兴校,以研为乐,让学生与教师共同成长,与学校一起发展。精心策划,运用资源,建立“特区”的策略是学生和教师共同成长,是学校得以发展。通过努力和实践,我校确立了促进教师“立人立己,达人达己”的发展目标,“文质彬彬的学生成长目标,“小学校,大雅堂”是学校办学目标。  相似文献   

20.
徐光斌 《今日教育》2013,(12):21-22
梁山小学坐落于梁平县城中心,始创于1952年,现有学生4473人,教职工175名,其中有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称号1人,特级教师4人。60多年来,学校形成了醇厚的校风和学风。教师教得活,作业少;学生负担轻,学得乐。“活教乐学”的课堂特色文化赢得了老百姓良好的口碑。通过全面、系统、长远的思考、摸索、实验,梁山小学将课堂的文化延伸至整个学校文化建设中,提炼出“活的教育、乐的人生”的“活乐教育”理念,让每—个走进梁山小学校园的人都能有意无意地感受到“活·乐”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