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马建华 《钓鱼》2008,(4):24-25
钩饵为什么会存在盲区,尚钓友的解释是:“当铅坠或一颗钩饵在某一时刻能使钓组处于平衡时,鱼摄食另一颗钩饵在一定水域中游动,不会对已平衡的钓组产生影响,这一水域称鱼摄食钩饵的盲区。”尚钓友还举例说:“一触一拖状态的长子线钩饵,钓组平衡时,他就处在自身的盲区之中,在这个时刻,鱼吸它入口或口含钩饵在盲区中游动,漂尖没有反应。”  相似文献   

2.
吴芜 《钓鱼》2007,(8X):9-11
这张“鲫鱼双饵钓法图”让人困惑,主要有两处:1.上钩子线长30厘米,下钩35厘米,两钩相差5厘米;2.上钩用3-6号钩搓雾化饵,下钩小,1-3号,是不是用与上钩相同的饵没有说明。说困惑是与我们已经接受的台钓钓组不同,  相似文献   

3.
马建华  李淑梅 《钓鱼》2007,(10X):32-33
(三)浮标定位后的鱼讯特点 1.浮标下行到钓目稳定后,如果长时间一点动作都没有,排除调钓不合理或线组、钩饵较大等因素造成钓组过于迟钝外,则说明钓点内无鱼,此时应该换饵重抛加强诱鱼,如果选位不合理应及时更换钓位。如果钓点内有鱼,鱼的游动或试饵引起的水流运动会使浮标出现不到半目的上下起伏,这时应该随时做好扬竿准备,当发现浮标稍微上顶后突然下顿,应立即扬竿,这种情况中鱼率最高,也是最标准的底钓鱼讯。[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尚立和 《钓鱼》2006,(3):15-17
用悬坠法底钓,在同一钓点都调4钓2,因测水深方法及饵重等不同,两个钩饵在水底的状态也不同。在下钩上接铅皮测水深定钓目(以下称“下钩法”),水的深度是从下面的钩饵到钓目点的高度,下钓饵一定落底.上钩饵悬窄;又因饵重不同,  相似文献   

5.
张炎冰 《钓鱼》2004,(11):33-33
有一种说法:传统钓组钓大鱼,悬坠钓组钓小鱼。理由是空钩调标,加两颗饵到了底所得到的二次平衡是不稳定的,因为饵重减少.水压变化以及水流作用这些与鱼咬钩无关的动作都会在同一根标尖上反映出来,而坠钩平底的传统钓组是以铅坠移位为信号依据的.所以鱼讯真实,钓起来的鱼比较大。请问:浮标的稳定性与鱼讯是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6.
尚立和 《钓鱼》2010,(24):20-21
如1颗饵团重为12调钓目差,下钩饵就会全部参加钓组的平衡:它与上钩饵共有2钩的向下拉力(3目)与调钓目差的承载力(2目)之和(5目),正好平衡了无钩调目点与钓目点之间那段漂尾的承载力(5目)。鱼口含任一颗钩饵向上游动,这颗钩饵就不能参加钓组的平衡,只剩下另一颗钩饵参加平衡,从而导致钓组失衡,钓组就会自然而然地随着鱼口中钩饵的升高而同步升高,以减少漂尖的承载力寻求新的平衡,当升高1钩重与1/2调钓目差之和时,新的平衡形成了,  相似文献   

7.
任志新 《钓鱼》2004,(4):15-15
把标准悬坠钓组的长子线钩换成虫饵钩,并在这根子线上系上一小坠,两钩相距5~7厘米,小坠距钩同样3~5厘米就成为一钩装粉饵、~钩装蚯蚓的新钓组。这个结构与《风催标移的信号把握》(详见《钓鱼周刊》百期精选79页)一文接近,只不过该文是全用粉饵,所以双钩距离小。本文一钩用虫饵,为保证鱼儿安心吃食,小坠离钩3~5厘米,所以双钩距离拉大了。  相似文献   

8.
笋子  张铨 《钓鱼》2006,(17):14-14
双调目调钓法(见《钓鱼》2006年2期),在使用过程中,逐步显露其优点和缺点。曾经介绍过的使用“有钩饵调目”和“无钩饵调目”两种调目。主要优点是钓目、子线钩饵状态、钓组灵钝状态相关性很强.钓目能够比较精确反映水下子线、钩饵状态。换句话说.看到钓目就能够知道水下子线、钩饵状态。这对于精确调钓和理论探讨。很有好处;主要缺点是操作比较麻烦,要把双子线、双钩饵挂上、取下。不符合平常的操作习惯。平常保存线组时。子线和主线、连接环是连接好了的。  相似文献   

9.
一、有竿钓法 1.漂下单钩:应当客观公正地看待,这是一种垂钓理念比较前卫海钓技法的钓组应用模式,其基本原理与浮游矶钓如出一辙,可以认定是一种地地道道的泊来技法。表现形式是以浮漂带动坠钩组合,要求浮漂的浮力大于坠、钩、饵的重力之和,使钩饵悬浮于水体的表层,在海流的冲击或人为作用力的干预下,钩饵呈有规律的运动状态。诱钓兼备,纲举目张,歼敌于“游击战”中。配合使用的钓竿最好是浮游矶钓专用竿。漂下单钩钓组组合没统一固定的标准,即使高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所用的钓组亦各有千秋,少有雷同。很多钓友所使用的钓组浮力可能等于或小于重力,入水后会沉入海面以下,但由于海水对浮漂及钓组的浮力作用,稍有外力牵引钓组会呈斜向升降运动趋势。虽然样式略有改变,但原理一脉相承,万变不离其宗,同属浮游矶钓漂下单钩的范畴。以大连海域为例,使用这种杀伤力极强的钓组能擒获鲈鱼、黑鲪、六线鱼、黑鲷、缎虎鱼等。凡是食性喜荤的鱼类都难逃诱惑,成为钩下冤魂。笔者经常光临市内一处被公认鱼少人多的浅滩总有三五钓友操持此法,成绩不俗,单尾之最达5.8千克,一竿一钩90分钟有14千克入账,连警惕性极高的黑鲪也身不由己,前赴后继自投罗网。有一点需要提醒各位,运用漂下单钩动态钓法时要熟知钓场常见鱼种,不同鱼种对季节、生存环境、饵食的特殊要求及它们对潮位、水深的喜好。要针对目标鱼的口裂大小配钩,施饵。  相似文献   

10.
张新旺 《中国钓鱼》2000,(11):24-26
以二力平衡为基本原理,以长尾风漂为显示器件的悬坠长脑线钓组(以下简称钓组),在鲫鱼吸饵的第一时间,浮漂正常的反应是上浮下顿(钓组调钓在最高灵敏度状态下,以下都指这一状态)。这一现象,引起不少热衷悬坠底钓钓友的兴趣。本文旨在根据悬坠钓组的特点和直接对象鱼——鲫鱼,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对“上浮下顿”现象进行剖析,供有兴趣的钓友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有“水老虎”之称的鳡鱼,其钓法,除了正常的真饵钓法之外,还可以采用拟饵钓法钓之。用拟饵钓鲍鱼,一般有两种钓法,以下简介之。一、用路亚拟饵甩钓鳡鱼的方法就是垂钓者将路亚拟饵钩远投于垂钓水域,待路亚拟饵钩下沉至鳡鱼活动的泳层时,即提竿同时摇轮收线,使拟饵钩在该泳层犹如活鱼游动,诱使鳡鱼上钩。  相似文献   

12.
纪录台     
我在水库钓鲤鱼时,喜欢用玉米粒撒窝诱鱼,熟玉米粒挂串钩。这种方法劳逸结合,窝点一天续一次,钓饵不上鱼基本不用换。但在实践中,发现这种钓组有几个明显的缺点:一是此钓组线不能长于50厘米,否则影响抛投的准确和距离;二是拴钩不能太多,3枚最好,多拴钩因上面的钩离水底远,很难诱使鲤鱼吃钩;三是因钩少饵少,获鱼的机会相对降低。  相似文献   

13.
衣善新 《钓鱼》2006,(3):20-20
钓组入水后,不知鱼要吃哪粒饵,不知鱼用多大的力吃饵,不知鱼吃饵后向哪个方向移动,也不知鱼要移多大距离。水中的情况是千变万化的,这些具体情况的不同,引起的标尖反应也会不同,这里说的灵敏度,不是说鱼的某一次吃饵引起的标尖反应的大小,而是指钓组中,饵钩向多个方向移动产生而标尖沉浮变化的综合评价。首先,让我们简单分析一下鱼吃饵后抬送饵钩或鱼在饵钩上方吸饵时的浮标反应,这种反应大家都称它为送标。钓组送标能送多高?这要看子线的长度、调目钓目的目数多少及其他相关情况。我们假设送一粒饵能压沉标尖4目,假设上下钩的距离大于标尖4…  相似文献   

14.
晃饵     
张炎冰 《钓鱼》2010,(14):23-23
用商品饵钓鱼会遇到一种情况:鱼轻微触动钓饵,但不把它吞进嘴,浮标出现一次或两次微弱鱼讯后就没有动作了。此时钩上的饵还在,可是鱼再也不咬钩了。对此,有经验的钓手会拖动一下钓组,这样饵一晃动,鱼就咬钩了。  相似文献   

15.
一、冬钓选用钓饵是关键。冬季鱼儿依靠自身储备的营养,进入半冬眠状态,准备越冬,很少摄食,游动范围小,不活跃,垂钓时如再选用夏秋季常用的面团、颗粒饲料等素食做钓饵,就不适宜了。冬钓鲤鱼,选用鲜活蚯蚓(红蚯蚓最佳)做钓饵,改变索饵方法,很有效。用手竿钓,每钩穿挂2~3条蚯蚓,形成4~6  相似文献   

16.
钓浮,在钓界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广义的,即钩饵悬浮,不论离底多深都叫钓浮;  相似文献   

17.
马建华  曲强奎 《钓鱼》2004,(9):16-16
很多人钓鱼是先确定一个调目,然后找底确定钓目,在此基础一钓到底。当鱼情发生变化后,不知道适当调整水线,在不改变调目的基础上钓钝或钓灵适应鱼情,其结果是或者浮标的动作很小,不能反应鱼吸饵的信号,或者浮标的信号很大但中鱼率很低。即使知道需要调整钓目,但应该怎样调,钓几目,灵的极限和钝的极限在那里?很多人并不清楚。因此,在调整浮标的阶段称出钩饵可以压下的目数,对确定钩饵在水底的状态和最灵最钝点,从而使我们选择的钓目更适应鱼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欲就此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张炎冰 《垂钓》2002,2(10):28-30
在商品饵出现之前,人们对钓饵的认识主要是感性的。钓鲫鱼用蚯蚓,钓鲇鱼用蚯蚓,钓草鱼也用蚯蚓。当用蚯蚓钓不到鲢鱼之后,就断言鲢鳙不咬钩。只有聪明的钓手会从感性认识中发现某些异状,又由异状中总结出一般人不易发现的特殊规律。如:鲫鱼不咬钩时提钩逗一逗,鱼就咬钩了;中午水温升高,钓饵沉底后极少有鱼咬钩,但下沉过程中会出现半水截饵的信号,于是随鱼的泳层变化而有钓棚调整等等。  相似文献   

19.
《钓鱼》2006,(23):45-45
上次向太家讲解了“全游动”的钓法及注意点。 这次,向太家介绍可以用全游动钓组瞄准的钓点,和盗饵鱼对策的基本的技巧。 全游动钓法的基本要点是,不管怎么说要使钓饵和诱饵同调,同步。但是即使是在同一个礁滩上也存在着盗饵鱼多的地方和钓点少的地方,因此不要只拘泥于同一个场所,而是尽可能把钓组投向更多的钓点,寻找容易钓到鱼的场所,这也是提高钓果的一个诀窍吧。  相似文献   

20.
梁育民 《钓鱼》2004,(17):19-19
悬坠钓在大陆已开展有十几年了。但是关于悬坠钓的钓目,该咋调咋定的讨论屡见报端,这是一件好事。这说明垂钓运动的普及兴旺,也说明钓鱼人的素质在提高。我的钓龄快40年了,玩悬坠钓也有十几年了。悬坠钓的技术含量确实比传统的卧坠钓高,逼得我必须重新学习,以求识得庐山真面目。悬坠钓的钓组在水中的状态基本上可分二种。一种是钓组在半水中调成平水。此时钓组的比重或密度与水体的比重或密度不等,钓组在水中无剩余浮力,钓组在水中处于基本平衡的状态。当延长水线,调成下钩饵刚刚触底,视目杆正好为零目时,这就是人们所所公认的,悬坠钓的极限灵敏点。于是就产生了钓目愈小愈灵,钓目愈大愈钝的原则。我把去掉一个饵后的目数叫单调目,去掉二个饵后的目数叫双调目。单调目及双调目是必须要知道的,否则你就无法随时了解钩上留饵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