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在语文品读课堂教学环节中,将"互联网+微课"教学有效地应用其中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重点。围绕"互联网+微课"在语文品读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阐述,详细地分析具体的应用方式,旨在为日后教学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微课”这种创新教学手段运用到小学语文品读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全面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所学内容之中去了解、感受与体会,有助于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及素养的提升,有助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及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是传统教育界面临的一次改革浪潮,"微课"在国外已经开始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那么能否以及如何通过该教学资源方式和教学模式提升我国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效果已成为国内教学专家和教育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微课"的概念和特点进行研究,分析我国高职会计专业教师特征、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外部教学环境,提出"互联网+"下的会计专业微课建设思路,以促进会计专业微课建设后续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是互联网技术与其他行业的跨界融合,微信公众平台是其实现融合的重要载体。文章讨论了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现状、积极作用和存在不足,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何云 《教师》2023,(15):60-62
互联网时代为固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创新突破的机会,微课便是一种新型教学形式。因此,文章研究了“互联网+”时代基于微课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策略。文章作者通过分析基于微课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意义,总结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从而提出教师应从营造学习氛围出发,创设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情境;利用微课巧妙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借助微课将课程内容科学分块,实现教学演示的深化、细化;借助微课带领学生进行阶段课程总结,帮助学生复习所学知识并完成查漏补缺,有效提高整体教学成果等策略。  相似文献   

6.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必需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改革,互联网也随之进入教育系统.怎样将“互联网”与教育中的“微课”进行有效的融合,是初中物理教学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唯有推动“互联网+微课”教学模式,才能更高效的充分发挥“微课”的辅助教育功效.本文就此展开了深入研究,提出“互联网+微课”辅助初中物理教学的应用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现如今,互联网+时代下的基础教育模式改变了传统基础教育模式,大大提升了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为我国基础教育带来了质的飞跃。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较为重要,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念,合理创新工作形式,科学使用微课教学方式,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积极性,创建现代化与多元化的管理模式,使得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以提升,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姚依 《陕西教育》2020,(6):44-44,52
"互联网+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微课"是创新钢琴教学的重要方式,从"互联网+微课"的角度建构传统钢琴教学方式是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关键所在。基于此,文章在简要阐述微课概念与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微课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提出了微课教学方式,既能深化对微课特征与价值的认识,又能创新钢琴教学方式,提高钢琴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斯琪  苏相君 《海外英语》2022,(3):169-172
“互联网+”对教育理念、学习模式带来巨大影响,故“互联网+英语词汇学习”模式依托多种移动学习平台高速发展。文章以调查大学生使用英语微信公众平台记忆词汇的效果为目标,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探索“互联网+”时代大学生英语词汇碎片化学习的优势与弊端,为英语词汇微信公众号平台的开发与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微信公众平台的便捷性、泛在性、实时性、互动性有利于学习者的学习,但在功能区设置、篇幅推送及复习巩固环节亟须改进。  相似文献   

10.
格桑 《教师》2022,(20):81-83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课教学方式已进入初中物理课堂。文章立足当前“互联网+微课”背景,针对初中物理教学的策略展开相关研究。文章在分析微课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阐述了“互联网+微课”对初中物理教学的辅助价值,通过对课程预习、物理实验、物理理论生成及学生问题解答等系列“互联网+微课”的应用,继续对“互联网+微课”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创新进行探讨,得出利用“互联网+微课”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初中物理教学效果提升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现如今,"互联网+"已经上升至我国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互联网+"时代下的高等教育模式改变了传统高等教育模式,大大提升了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为我国高等教育带来了质的飞跃。本文通过对"互联网+"时代下的高等教育模式进行研究,将传统的教育模式与"互联网+"时代下的微课教育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出了微课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最后提出了"互联网+"时代下微课教育模式在高等教育应用中的新概念,希望能够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慢慢得到普及。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运用微课等互联网工具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已经是现在教育界普遍研究的主题。而如何运用微课等互联网工具引导学生进行语文课外阅读,使小学阶段的学生可以更加主动、更加有兴趣地自主投入语文课外阅读中去是教育中需要不断钻研的一个课题。基于此,重点对"互联网+"背景下运用微课引导学生进行语文课外阅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在新时代背景下,微课成为学校和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微课教学的优势,将其与高中地理教学融合到一起,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4.
新课改的全面深入,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采用先进高效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互联网+微课教学模式的运用,能够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探讨互联网+微课在小学语文品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并且对其应用方式进行详细分析,必可使语文品读课堂大放光彩。  相似文献   

15.
樊玉霞 《学周刊C版》2020,(2):149-149
新课改的全面深入,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采用先进高效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互联网+微课"教学模式的运用,能够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探讨"互联网+微课"在小学语文品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并且对其应用方式进行详细分析,必可使语文品读课堂大放光彩.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教育环境的变化,必给教育带来巨大的改变,“互联网+魔法微课”的应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目前,“互联网+魔法微课”集文字、声音、图像、影像于一体,成为师生高效学习,快速掌握知识的得力助手。特别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当地运用“互联网+魔法微课”辅助教学,可以让抽象的数学内容变得形象、具体,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真正实现了师生互动,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7.
段青青 《亚太教育》2021,(9):157-158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深入发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日益成为顺应时代发展,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的重要教学模式。但由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正处于探索实践的阶段,仍有许多不完善之处。在分析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前期实践经验,探索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多重路径,以更好地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计算机及各种移动设备日渐普及,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微课教学在当前教育领域中已发展成为一种受到人们追捧和重视的教学手段,在我国高等院校的成人教育中引入微课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本文以《数据结构》课程为例作一个典型分析,将微课在成人高等教育课程教学中适当应用。探讨并解析微课的特点、数据结构课程微课选题、教学设计和制作管理,并着重探讨了微课的发布应用,说明微课教学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及时掌握课程内容,培养实用型人才等方面起到的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我国互联技术快速发展,创造了具有包容性,且提供专业内容的"互联网+"时代。而在这种背景下,在大学生群体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可以稳定提升大学生专业素质,也可以为国家创新创业能力起到助推效果。本文从"互联网+"视角出发,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系统性研究。旨在为更多一线教师提供教学相关思路,为大学生群体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二十一世纪是依靠科学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时代,在这个过程中,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互联网+”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将“互联网+”运用到高校思政课教学活动中,是加强和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必然要求。分析了“互联网+”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阐述了“互联网+”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