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给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并不是每个行业和专业都适合进行大学生创业的,很显然那些面向中小型企业的专业,是比较容易进行创业并发展的;以技术和制作为专业特点的行业是比较容易创业的。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是具备以上特点的创业优势专业。在目前的创新创业形势下,开发适合当前创新创业大环境下的高职广告设计与制作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创新创业的能力培养,提高高职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造力和创业精神,引导学生崇尚科学、创新,追求真知,激发大学生科技创业,热心实践广告制作技术的热情,以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广告制作行业从业人才是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2.
信息化技术在各行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已日渐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之一.智能建造与管理创新大赛作为一类适合交通土建类尤其是铁道专业学生参加的高水平竞赛,不仅能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同时还能增强大学生灵活应用信息化技术于铁道工程行业中,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基于四川省大学生智能建造与管理创新大...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的建设,为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教育发展提供了新动力。以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为研究背景,对目前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围绕“互联网+”时代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改进措施,以期提高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使其获得更多就业与创业机会。  相似文献   

4.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10):219-222
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建立了自动化与智能技术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基地。介绍了大创基地的组织管理结构、人才选拔与培养、项目管理等。依托大创基地,开展了各类创新创业训练。实践表明,创新创业训练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促进了自动化与智能技术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互联网+”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例,对现有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进行解读。剖析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探讨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新思路。结合人文素养理念,提出土木工程专业在专业培养中增强学生创业能力的对策。本文对于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有关创业内容的优化具有一定的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行业呈现多元化格局,在为求职者带来创业机会的同时,也对求职者的各项技能提出了较高要求。通过分析高职院校辅导员践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现状,讨论辅导员在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最后研究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辅导员能力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7.
大数据时代不仅对信息产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且给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创业教育带来了新的变革。高职学生是大数据时代数据技术的学习者、应用者、推动者,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给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要正确认识大数据对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作用发挥,深刻把握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在此基础上优化大数据视角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路径,促进大数据技术应用与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良性互动,为推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和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坚强保障。  相似文献   

8.
智能建造作为新一代融合信息技术和工程建设技术的新型工程建造模式,是未来保障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科技手段。培养适合未来智能建造发展的创新型复合人才,对于我国实现建筑业的转型升级和国家数字化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介绍了智能建造专业的发展现状以及通专融合课程体系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并详细阐述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通过建设智能建造专业知识逻辑体系、对课程综合化设计及交融性研究、实施智能建造专业通专融合课程项目化应用、构建智能建造专业通专融合模块化课程体系及教材知识结构体系四个具体措施,期望为培养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复合型智能建造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满足大连及瓦房店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创新型技能人才的需求,学院通过校企合作完善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建设,对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学院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重点培养自动化专业学生在控制系统设计、智能传感器和先进控制技术等方面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本研究确立了自动化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并使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10.
朱万旭  李明霞 《广西教育》2023,(3):147-149+153
本文基于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的现状,针对土木工程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缺乏有效结合、实践平台较薄弱、课程体系不完善、师资团队专业水平不一等问题,提出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能力在创新创业教育视角下的提升思路,包括健全工作机制并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创新创业硬软件配备、强化实践平台培育方式、加强校企合作等策略,以提升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培养土木工程领域创新实践型人才,满足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对建筑行业的人才需求。  相似文献   

11.
冯靖 《教育教学论坛》2019,(31):112-113
《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教学肩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任务。目前,该门课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设计待创新、教材内容待充实、教学的有效性待提升。教师应充分发掘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与形式、重视榜样教育、运用信息化教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教学。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重要举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一致,两者能够通过教育内容的共融共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与辅导员队伍合作平台的共建以及对学生评价机制的共融共通等途径实现两者结合,形成互补优势;两者的结合能够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育人的合力作用,推进高校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互联网时代高职《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课程特点及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在课程中进行了教学模式改革探索,采用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辅助信息化教学手段、智能手机云教学的方法。教学实践表明,课程改革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海派小说雅俗互动态势的形成与上海作为西方各国的租界,全面移植了资本主义的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在上海的现代消费文化环境中,海派小说有着明显的商业化写作色彩,这是海派小说通俗性与世俗性品格获得的根本原因。同时,上海这座城市所体现出的现代性又使海派小说超越了俗性特征,与世界新潮携手,攀上了先锋文学的高度。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从整合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形成网络资源库;增强师生互动,开展线上特色活动,拓展学习新空间;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发挥学生榜样示范作用三个方面开展了思政课教学微信公众号平台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工会民主监督是整个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工会的职能重点在于服务职能的体现,通过对高校工会民主监督的现状进行调查,高校工会监督规章制度比较完备、民主决策程序得到保证、民主监督取得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高校工会的民主监督最终体现的为"建议权"、高校工会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法律法规尚存空白等问题。可以从高校党委应当明确高校工会民主监督的程序性规定、高校工会应当将民主监督融入到服务职能当中来加强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的高校工会民主监督。  相似文献   

17.
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高校专业课程体系是其一项重要的建设与改革。系统工程课程是一门专业理论基础课,具有方法论特色。本文针对系统工程课程的特点,以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为出发点,从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构建等方面探索具体的教学实践改革,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同专业知识形成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8.
组建上海开放大学,是上海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构建上海开放大学,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签订的《共建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提出建设与构建学习型社会和教育信息化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现代化开放大学的任务。组建上海开放大学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举办,这是一所具有本科、专科办学权和办学层次,专事于市民终身教育的开放大学。上海开放大学将依托上海电视大学,整合区域内成人教育资源组建,以"大学+系统+平台"模式,形成"大学—学院—学习中心"三级架构。上海开放大学可以先行先试,探索宽进严出的开放教育学习制度,探索建立学分银行和学分认证制度,探索建立终身学习"立交桥",探索统筹和开放社会教育资源的途径。上海开放大学必须体现中国特色,既不同于传统高校,又不同于国外开放大学。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对"食品资源循环与利用"课程思政建设背景介绍的同时,提出该课程的课程建设目标与德育目标,对思政课程建设的意义予以说明,阐述了该课程的思政教学建设方法,还分享了课程改革的实践成果。  相似文献   

20.
企业顶岗实习是培养高技能复合型数控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校企合作的主要体现。围绕数控专业学生企业顶岗实习现状,依据数控技术(中高职贯通)专业的实际情况,通过与企业的沟通,探讨了对教师"产教研"融合能力的培养途径,建设了"产教研融合"平台,构建了基于复合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和"五位一体"的创新教育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