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中国出国留学人员和海外归国人员的持续增长,在西方高校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回到中国高校任教的"海归"教师已经逐渐成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体力量之一。但是学界对海归教师回国任教状况的关注度不高,特别是从学校的角度对这些海归教师作用发挥状况的调查研究还很欠缺。研究采用了质性研究方法对20所中国大学的校长进行深度访谈,在每个访谈的录制、转写和编码的基础上聚焦五个主题的分析和讨论:聘用海归教师的原因;聘用海归教师的标准、要求和期望以及对海归教师的满意度;海归教师的优惠政策;海归教师的优势;海归教师的劣势和困难。最后提出了海归教师重要作用的再认识,海归教师优惠政策的再落实,海归教师优势的再发挥和海归教师劣势的再克服等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
学缘对教师学术职业发展有重要影响,而海归教师因同时拥有国内和海外二元学术关系网络而在学缘上表现出特殊性。本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在量化部分以上海21所高校的359位海归教师为样本,在质性部分对来自上海6所高校的10名海归教师开展一对一半结构访谈,共同探究学缘对海归教师学术职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高校海归教师对自身学术职业发展现状的评价不高;学缘影响海归教师学术职业平台选择以及职业"入场券"的获得。"校缘"对海归教师学术职业发展影响不显著,但与海外导师联系的频率对海归教师学术职业发展有显著正向影响。研究最后从高校、学院和个体层面对促进高校海归教师学术职业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部分高校青年海归教师的访谈研究发现,海归教师认为我国当前学术体制与环境在总体趋向合理的同时,在学术发表、职称评聘、项目申请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关系"导向的学术环境,海归教师采取了顺应、利用制度、坚守等应对策略,以获取学术资源,促进个人职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使用履历分析法,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4所高校2664名海归教师为样本,分析其教育经历和海外工作经历,探究我国高校海归教师学术背景和学缘关系分布的一般规律。研究结果显示,4所高校的多数海归教师接受过较好的教育,但不同高校海归教师学术背景存在一定差距;4所高校的海归教师与本校的学缘关系密切,尤其在优势学科方面。建议高校应以一流学科发展为导向,突出学科建设重点,进一步完善开放透明的竞争性人才选拔机制,并主动加大从世界一流大学引进人才的力度。  相似文献   

5.
以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为例,分析了海归教师在带动校园氛围国际化、科研国际化、教学国际化和学生国际化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发挥海归教师在高校国际化建设过程作用,高校应为海归教师营造良好的国际化环境、提供和谐自由的学术氛围、建构先进的高校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6.
马慧  张宁 《江苏高教》2020,(2):91-95
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背景下,中国高校不断增强对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人才的引进力度,青年海归教师在高校教师队伍中占比逐年增大,促进了高等教育国际化和现代化水平的提升。但是高校青年海归教师的成长发展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他们在工作中充分发挥所长。文章结合对南京地区部分“双一流”建设高校青年海归教师的调研访谈,对他们所处的内外环境进行分析,总结高校青年海归教师在思想、生活、文化、学术等方面面临的困境,从个人、高校、国家三个层面剖析原因,探寻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使用自编的《高校新教师专业发展需求问卷》对上海市8所市属本科高校142名新教师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整体而言,高校新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程度高,且科学研究发展是"第一要务",新教师在科学研究发展方面的需求与其面临的科研压力、职称晋升压力和经济压力显著正相关;教书育人发展需求在环境适应程度上有显著差异,且与环境适应程度显著正相关;高校新教师面临的职称晋升问题不同,对改善学术环境和氛围的需求有显著差异;新教师是否为海归博士,对于提升教学技能需求有显著差异。高校要全方位提供服务,满足新教师各方面的专业发展需求并引导新教师把教书育人工作放在专业发展的首位,同时要构建新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机制,给新教师减压、赋能,提升他们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帮助他们快速起跑,助推其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论专业化进程中的教师专业组织——基于文化学的省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专业组织是教师群体实现专业自治的专门组织,是一个介于国家与普通教师之间的缓冲组织,是影响教师专业化进程的一股重要力量。教师专业组织的自身构造决定了它极易陷入专家主导型教师教育、组织功能异化和组织生活符号化的误区。要促进教师专业组织的健康发育,所有组织成员应该秉承文化自由、自治的原则,积极求助于倡导组织内的文化宽容、推进专家的文化功能转变、构建和谐的专家——教师文化关系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是在国际化人才归国回流率不断攀升、实施"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工程"的背景下,基于本校、本院的实际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对如何引导海归教师参与学院国际化建设问题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海归教师在国际化建设中的大多数任务中能起到主要参与者的作用,应建立院级侨联组织吸引更多的海归教师参与到国际化建设项目中来。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2014中国大学教师调查"数据,分析了海归教师在我国高校的分布特征及其国际化表现,以及他们在科研产出、教学内容与方式、国际交流三个维度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影响。与本土教师相比,在科研产出上,海归教师调整科研生产策略以达到更高的国际化水平,偏重发表国际期刊论文,较少发表国内论文和申请专利;在教学内容与方式上,他们更注重课程的国际视角和国际化内容;在国际交流上,他们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出国研修的次数更多。留学经历奠定了海归教师学术职业国际化的比较优势,高校应充分发挥他们促进科研、教学国际化以及国际学术交流的主体作用,加快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相似文献   

11.
随着海归教师规模的不断扩大,其思想教育状况日益引起关注与重视。本文通过海归教师在理想价值信念、人才培养意识、科学研究能力、文化传承融合观念以及管理引导等方面的现状,就如何加强其思想教育工作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2.
高校海归教师是归国留学人员的重要组成群体,他们知识储备丰富、国际化视野宽广。本研究基于跨文化再适应视角,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41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1417名海归教师回国后的科研表现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海归教师对其在课题申报和成果发表方面的评价不高;其在海外学习和工作期间的适应情况、对院系工作氛围的认同程度以及与海外导师、同事或同门开展合作的频率,对海归教师的科研表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3.
基于35所“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教师调查数据,根据近似性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分析海归教师的海外和本土二元学术网络特征,考察海外流动的学术网络构建作用。研究发现,海外流动对海外和本土学术网络产生相反的影响,海外流动经历显著优化了海归教师的海外学术网络规模、关系强度和网络顶端,但显著降低了本土学术网络关系强度。不同类型的海外流动对学术网络构建的影响作用存在差异,海外博士/工作流动对海外学术网络的优化作用和对本土学术网络的削弱作用最大,其次是海外博士留学,最后是海外工作流动。不同回国阶段海归教师的二元学术网络特征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回国时间的推移,海归教师的海外学术网络优势逐渐下降,本土学术网络劣势有所修复。高校应充分利用海归教师的跨国社会资本优势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并促进海归教师尽快融入本土学术圈。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Hofstede的文化维度为视角,考察了高校"海归"教师在旅居国文化价值观的影响下,回国之后在工作中经历的跨文化逆向性适应过程,试图探寻高校"海归"教师心理不适应背后的文化根源。根据理论研究提出三点假设,并用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客观论证假设、得出推论,探讨不同文化价值观对跨文化逆向性适应所带来的影响,探索高校"海归"教师在逆向性适应中的应对策略,从根本上帮助这一群体尽快完成归国工作后对国内文化、社会、学术环境的再适应,从而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论发展性教师评价与教师专业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性教师评价作为一种评价理念,其核心思想是以教师为核心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发展性教师评价具有评价内容全面性、评价组织主体性、评价方法多样性等特点。教师专业发展是一项非常复杂、要求极高的活动,发展性教师评价摒弃了传统教师评价的弊端,通过对教师专业态度和情感、专业信念、专业知能、专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专业服务精神几个组成部分的促进作用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教师需要与教师专业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今,各国都开始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逐渐达成一种共识——没有教师的协助和积极参与,任何教育的改革都不可能成功。然而过去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或政策的制订多是从促进学生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所需要的教师的角度出发来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应然过程,片面夸大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工具价值,相对忽视了教师专业发展满足教师自身需要的本体价值。这种研究的缺失忽视了教师专业发展中教师主体性的发挥,会造成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不足。因此,本文试图对教师需要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做一个初步分析,以便给教育研究…  相似文献   

17.
教师专业发展标准是规范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的准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保障。2007年,英国颁布了新的《合格教师专业标准》,它从教师专业素质、专业知识和理解、专业技能三个方面明确界定了教师专业素质的结构,强调了教师专业的社会性、综合性和动态性。2012年初中国颁布了教师专业标准的试行稿,从教师的专业理念和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方面定义了教师的专业性。与英国的教师专业标准相比,中国的标准还应关注教师专业学科结构的综合性,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能动性,以及教师专业标准一体化的建立,从而确保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推动人类教师职能的再分工,教师专业发展如何与人工智能时代相适应成为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面临以下挑战:知识碎片化解构着教师专业权威、技术发展强化了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技术深度介入弱化了教师的专业精神.基于此,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需提升教师知识素养,重塑教师专业权威;转变专业学习与培训观念,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立足育人目标,强化教师专业精神.  相似文献   

19.
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策略之一,深入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对于教师专业化、教师教育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如何更好更快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论文时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若干途径.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重新解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教育技术》2016,(6):41-46
"互联网+"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重新解构需要从教师角色入手,着眼教师专业发展的诉求,最终落脚到教师知识。在"互联网+"时代,教师功能逐步从单一走向多元,教师本人逐步从台前走向屏前;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由独立走向融合,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也逐步多元化,而教师专业发展知识更是体现了创新、创造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