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地方本科院校以培养地方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为目标.数学专业作为基础专业之一,肩负着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数理人才的重任.在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挑战中,如何利用区域优势、自身优势,探索与实现地方本科院校数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地方本科院校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通过分析数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存在弊端,提出改进培养的措施,实现对地方本科院校数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图生存、谋发展,走向自强之路,要确立符合本校实际的办学思想和办学定位,要成功改造教师教育专业和建设应用型专业。怎样建设应用型专业,该文以绥化学院建设应用型专业的成功经验为案例阐述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建设应用型专业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大力推动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等院校转型发展,正确引导地方本科院校转变为应用型高等院校,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的重大举措。本文基于地方本科院校的调研,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与探讨。研究指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实现转型发展,则需要做到以下几点:要通过转变办学理念明确新的应用型培养目标、不断加强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和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做到突出地方特色积极推进适合区域发展的专业群建设、构建校企合作提升学校服务社会的意识和提高"产学研"能力等办学路径的实施。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专业应用型大学毕业生是地方经济发展中强烈需求的一类人才,地方院校办学模式应该充分意识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性,改善计算机学科的专业教学和实践内容。对目前地方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培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地方本科院校在办学价值取向、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建设等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结构,构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课程体系。最后以一地方高校为实例,给出了培养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5.
作为培养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管理人才专业基础课程的管理学,其教学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应用型管理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本文首先对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在管理学课程教学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简要分析,进而根据当前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对管理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作了深入详细的探索,旨在为地方本科院校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管理类人才提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应用型本科机械类专业学生机械制图教学效果的分析,分析了机械制图课程设置的问题,进而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基于OBE的教育理念,构建机械制图课程群,对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以期在提高应用型本科机械类专业毕业生的培养质量上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人工智能促使产业经营模式转变,进而导致人才需求转变,反向影响地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与人工智能尚未融合、培养目标与岗位能力要求不匹配、教与学脱节、忽视实验课的作用、缺乏数据处理课程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通病,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多年办学历史积累的大量数据、高校制度改革压力、客观评价教师水平的呼声、积极有效的学生管理为专业改革引入人工智能思想提供了现实基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尝试从建立数据部门、构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通识课程、人工智能技术与专业特色融合、专业培养过程人工智能化四个方面着手展开专业改革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莆田学院学报》2019,(3):104-108
阐述应用型高校的特征。分析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院校转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莆田学院为例,提出专业调整优化先行、课程教学改革驱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师资队伍建设保障的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策略。  相似文献   

9.
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担负着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和输送经济与管理方面应用型人才的重任。针对目前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多、专业面广而不专、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差的现状,为提升经管类学生的岗位适应性、竞争力和应用能力,地方本科院校应适时调整经管类专业培养目标,树立为地方经济服务的观念,对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系统再设计,在加强素质教育的同时,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专业建设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托,是高等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建设水平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体现着办学实力与办学水平。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专业建设是激发先进办学理念、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主要力量,如何通过专业建设,强化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能力,更好的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应是地方本科院校实现高等教育功能,发挥在地方经济建设中作用的关键。因此,结合地方经济建设与地方本科院校实际,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专业结构,不断强化专业建设,将对地方本科院校以及所在区域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强化专业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高校推进雷锋精神育人常态化的理论意义,认为高校要弘扬和发展雷锋精神,以雷锋精神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育人是关键,应该着重从雷锋精神及雷锋式人物进行宣传教育;着重从雷锋精神育人常态化反馈机制开展育人活动效果的评估和改进;着重从雷锋精神育人常态化长效机制实现雷锋精神育人活动的持续性、广泛性和深入性.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雷锋精神的培育,对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社会发展与民族振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辽宁省高校大学生雷锋精神培育的整体态势良好,但仍存在有待改进之处.文章结合德育环境理论,从大学生主体、家庭、学校和社会角度分析当前雷锋精神培育的现实困境及其成因,认为应从注重雷锋精神培育的全面性、创新雷锋精神培育方式方法、构建"四位一体...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党员是党的新生力量,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在大学生中起着模范带头作用,当代大学生党员学习雷锋的意义重大。但是,目前部分大学生党员学习雷锋还面临着不能全面理解雷锋精神的内涵与实质、学习雷锋的方式简单陈旧、活动流于形式以及缺乏相应的保障与评价机制等一系列困境,高校应针对难题采取措施,为大学生党员学习雷锋提出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4.
对耒阳方言音系作了描写。内容包括耒阳方言的声韵调、耒阳方言的音系特点以及耒阳方言同音字表。  相似文献   

15.
“雷达的文学评论与中国化批评诗学建设研讨会”于2013年6月1日在兰州召开,会议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兰州大学文学院等单位主办。李敬泽、贾平凹、程金城、赵学勇等评论家、作家、学者70余人出席会议。与会者分别从雷达批评的中国化风格、雷达批评的文学史价值、雷达批评与个性气质的关系、雷达创作和批评的关系、雷达批评的学术评价、雷达的批评家定位、雷达批评的引导意义,以及雷达批评的不足之处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对于在当下批评语境中建构现场批评、本土批评和专业批评富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类哲学看西方心理学的人性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行为主义、精神分析学派和人本主义学派的人性观,并从类哲学的角度对其进行了解读。笔者认为西方心理学对人性认识的历程展现了从本体论的理念向类哲学的理念发展的趋向,但对人性的认识又有自身的局限,仍没有过渡到类哲学的高度。类哲学是时代的精神,只有在类哲学的指引下,心理学才能对人性有符合时代的深刻理解,进而推进心理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I. In the history of China's youth movement, seldom has there been any model that has created such a deep and long-lasting influence as Lei Feng. The shining example of Lei Feng's thought and ideological commitment had been like a long spiritual river that flowed from agelong heights, and that nurtured the growth of several generations of China's young people. Nonetheless, under the impact of the great wave of commercialist economics, and with the changes in the concept of values among this contemporary generation of young people, the model effect of Lei Feng has, subtly and somewhat imperceptibly, begun to be weakened. Indeed, even in the barracks of the armed forces, those barracks that had given birth to Lei Feng, this glorious standard that once stood for China's youth no longer gives forth the splendor and light that it once did.  相似文献   

18.
张耒是北宋中后期的著名作家,在当时的文坛上享有盛誉。张耒的诗文作品浸染着浓浓的雅化色彩,其作品是作者高洁洒脱的胸襟气度、人格操守和审美情趣的流溢与呈现。张耒的"崇雅"意趣,深深地植根于"宋型文化"这一大的时代文化背景当中,是当时文人士大夫崇雅情趣、崇雅心态的折射和反映。笔者在此文章中,对张耒"崇雅"意趣所蕴涵的多重意蕴及形成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傅雷既是著名的翻译家,又是中国新文学史上颇有影响的文学评论家之一。文章以他的《论张爱玲的小说》为基础,从论说缘起、得失、影响三个层面考察,分析傅雷论张爱玲的正确性和缺失性,从而给予傅雷的张爱玲论以一个科学的文学批评史地位。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60年代,形成于特殊时代背景下的雷锋精神,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在雷锋精神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周恩来是拨动历史脉搏的关键人物,在整个学雷锋活动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他不仅高度认同雷锋的精神风范,而且在中央领导人中首先概括提炼出雷锋精神,深刻阐释了雷锋精神的丰富内涵,并以实际行动自觉践行雷锋精神,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良好的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