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丽 《今日科苑》2012,(24):72-74
在化学元素史上,参加人数最多、危险最大、工作最难的研究课题,莫过于氟元素的发现。自1768年德国化学家马格拉夫(Marggraf,A.S.1709-1782)发现氢氟酸以后,到1886年法国化学家莫瓦桑(Moissan,H.1852-1907)制得单质的氟,历时118年之久。在这当中不少化学家损害了健康,甚至献出了生命,可以说是一段极其悲壮的化学元素史。  相似文献   

2.
《科教文汇》2014,(32):F0004-F0004
哈罗德·克莱顿·尤里(美国,1893—1981年),美国宇宙化学家、物理学家,因发现了重氢——氘,于1934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相似文献   

3.
《科教文汇》2012,(10):F0004-F0004
玛丽·居里(1867—1934),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因发现镭和钋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分别于1903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相似文献   

4.
诺贝尔奖     
《科学中国》2007,(3):57-57
诺贝尔奖(Nobel Prize)创立于1901年。它是根据瑞典著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1833.10.21—1896.12.10)的遗嘱以其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创立的。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支票。  相似文献   

5.
1811年法国化学家库图瓦从海藻中制取了碘,从而为化学元素家族中增添了一个新成员.……  相似文献   

6.
一、利用化学史进行优良品质的教育聪明在于积累,天才出自勤奋。英国化学家原子论的创史人道尔顿,以“午夜方眠,黎明即起”作为治学的座右铭,自学成才。瑞典化学家舍勒原来是一个药店的学徒工,由于他顽强的学习精神,刻苦钻研,结果发现了许多气体并合成了许多有机物。求真理,顽强不屈。如氟单质的制取,从1813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开始对氟进行研究到1886年由法国科学家莫瓦桑制得单质氟,其间有不少科学家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很多人中毒,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然而科学家们还是前仆后继,毫不退缩。严肃认真,敢于创新。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把天平作…  相似文献   

7.
最后一个偶然发现的元素1869年是化学史上不平常的一年。就在这一年,天才的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1834—1907)发现了化学上最重要的定律之一——元素周期律。这是“追捕”化学元素征途上的一盏指路明灯。1870年门捷列夫写道:“根据周期关系的指示……不仅可以指出还缺些什么元素,而且还可以有把握地确定这些尚未发现的元素的特性……”。他深信,他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中所留下的许多空位上,必有新元素补充进去;当时这些位置所以空着,并不是因为它们在自然界中不存在,而只是因为尚未被发现罢了。不仅  相似文献   

8.
《技术创新》2005,(10):35-40
早在1780年,瑞典化学家席勒(Scheele)就从发酸的牛奶中提炼出一种有机酸,称之为乳酸。美国著名的化学家W.H.Carothem等在1932年用丙交酯开环聚合法合成了聚乳酸(PLA),但由于所得聚合物分子量较低,机械性能差,作为强度材料几乎没有什么用途,未引起人们重视,只是被看用一种中间体,用于增塑剂或以PLA的形式贮存或运输乳酸而已。  相似文献   

9.
贺刚 《中国科技信息》2009,(19):19-20,25
实验采用热处理、酸浸泡及酸热复合处理分别对天然沸石进行改性。运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热重一差热分析(TG-DTA)对改性沸石样进行了表征,发现酸浸泡将天然沸石由Ca型改性为Na型斜发沸石,热处理使沸石水脱去疏通了沸石的孔道结构。考察了各改性沸石样的除氟性能,并对其除氟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酸热复合处理制得的改性沸石样静态除氟容量最佳,为0.294mg/g,约为天然沸石(O.032rag/g)的9倍,其动态除氟容量为0.089mg/g,除氟最佳州值为6~7,除氟容量随水样中氟离子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对氟离子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式。  相似文献   

10.
截至1949年年底为止,人类所知道的化学元素,共计只有九十六种,其原子序数由1(氢)至96(鉒)。今年年初,却在美国又从原子能研究中发现了两种新元素,其原子序数分别为97及98。元素97,是美国原子核化学家G.T. Seaborg, A. Ghiorso,及S.G. Thomson三个人,於1950年3月,  相似文献   

11.
《科学文化评论》2008,25(1):30-32
英国生物化学家克里克(Crick,Francis Harry Compton,1916—2004)(邮票C25a)曾在伦敦的大学学习,并继而于1953年在剑桥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二次大战期间,他作为一位物理学家在战地工作,当时他从事雷达和地雷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2.
改性沸石动态除氟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对经硝酸活化和硫酸铝钾、硫酸铝、氯化铁浸泡方法制得的改性沸石的动态除氟性能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改性沸石的动态除氟容量(DC)为0.170mg/g,约为天然沸石静态除氟容量(0.032mg/g)的5倍,除氟容量随水样中含氟量的增加而增加,改性沸石对氟离子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式(R2〉0.995),为单分子层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13.
《科学文化评论》2008,25(1):11-14
瑞典化学家阿里纽斯(Arrhenius,SventeAugust,1859—1927)(邮票A20a)幼时是个神童(3岁时就自学),在智力上大大超过同龄儿童。他上课时感到枯燥无味,常常同教师争论。高中毕业时,他是班上最年轻、最聪明的学生,各门功课都名列前茅。1876年,当他进入乌普萨拉大学后,就开始研究电是怎样通过溶液的,这是从戴维那个时代起将近一百年来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刘树森,中国科学院动物所研究员,生物化学家,细胞生物学博士生导师。1950年入南京大学,1956年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毕业,1962年莫斯科大学生物化学博士生毕业获Ph.D.学位。1980至1982年任纽约市卫生研究院、纽约州立大学爱因斯坦生物能实验室客座教授。历任:中国科学院动物所研究员、细胞生物学博导、副所长、所长,中科院、清华和北大联合“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一届主任。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理科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第二届理科成员、中国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会常务理事及国际生物能组中国代表成员、国际Bio Physical Reviewand Letters(新加坡)编委、中国线粒体研究协会(Chinese—Mit)2005-2011三届国际会议主席。  相似文献   

15.
《科学文化评论》2008,25(1):211-212
波美拉尼亚在历史上大部分的时间是属于德国的(曾是民主德国的一部分)。在瑞典化学家舍勒(Scheele,Carl Wilhelm,1742—1786)(邮票S7a)诞生的时候它属于瑞典,由于那个国家在上一世纪参加了“30年战争”。因此从家世来看舍勒可以认为是德国人,他经常用德文写作。但是他所有成熟的工作是在瑞典做的,故一般认为他是一位瑞典化学家。  相似文献   

16.
《知识窗》2012,(1)
美国能源高级研究计划局在一次会议上,公布了麻省理工学院一名化学家的一项神奇的发明成果。这位化学家将一种特殊的催化剂加入一瓶水中.只要在阳光照射下,这种新的光合作用过程就能将水分解成氧气和氢气.并能高效地为人们供应能源。据悉.这瓶加有催化荆处理的水经过大约4个小时的阳光照射.通过燃料电池的转换就能够产生30度(千瓦小时)的电能。这足够一个普通家庭使用一天.而且这种新的光合作用成本也十分便宜。  相似文献   

17.
《科学文化评论》2008,25(1):108-109
德国化学家哈伯(Haber,Fritz,1868—1934)年轻时曾在他父亲的药材商行里工作的尝试失败后,像费希尔^F9N一样,他发现自己更喜欢的是化学。他在柏林大学霍夫曼(Hofmann,August Wilhelm von,1818-1892,德国化学家)的指导下攻读化学,他23岁时取得了该领域中的博士学位。1898年受聘为柏林附近的达莱姆大学教授(邮票H1a,邮票H1b和邮票H1e)。  相似文献   

18.
在世纪之交的1999年,俄罗斯和美国的科学家成功地合成了迄今世界上最重的三种化学元素——114号、116号和118号元素,化学元素周期表上又增添了三个新成员,使人类已知的化学元素总数达到115种。现在的理论预计,化学元素周期表的终点可能在原子序数Z=170至210之间,因此,至少还有50多种新化学元素有待本世纪和未来的科学家们去探索与发现。  相似文献   

19.
2013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美国理论化学家哈佛大学的马丁卡普拉斯(MartinKarplus)教授、斯坦福大学的迈克尔莱维特(MichelLevitt)教授.和南加州大学的亚利耶瓦谢尔(AriehWarsheI)教授。诺贝尔颁奖公告指出,三位科学家的主要贡献是”发展了研究复杂化学体系的多尺度模型”。对非专业人士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抽象的表述。为了帮助大家了解三位科学家的工作及其重要意义.诺贝尔奖委员会还提供了两篇介绍性短文.分别面向大众和有一定专业基础的读者。本文以这两篇短文涉及的内容为基础.结合理论化学本身的发展趋势,向大家介绍一下这次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奖工作.以及其中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0.
1774年8月1日,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列正做试验。他把不同的东西放在一只充满水银的瓶里,再把瓶子倒置在水银槽中,然后用放大镜使太阳的热量集中到物体上,但没有发现什么。随后,他又拿三仙丹(即氧化汞)来做试验,三仙丹竟生出了许多气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