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邱依 《今日科苑》2012,(18):97-98
每当秋天来临的时候,一股股的冷空气开始从西伯利亚南下进入我国大部分地区,当它和南方正在逐渐衰退的暖湿空气相遇后,便形成了雨。一次次冷空气南下,常常造成一次次的降雨,并使当地的温度一次次降低,常常形成秋雨连绵,下个不停。  相似文献   

2.
寒潮     
“寒潮’,就是来自北方寒冷地带的冷气流。这种冷气流的南下,一年四季都有;但以每年十月到次年五月的寒潮最容易造成灾害。在这个时期内,平均每七到十天有一次冷气流南下,侵入我国境内,但是特别强大的、能造成严重灾害的寒潮平均每年只有四、五次。寒潮南下的路径大致可分三条:第一条路径,冷空气从西伯利亚西部经过新疆北部侵入我国。第二条路径,冷空气从西伯利亚中部向东南推进,侵入我国内蒙、东北、华北地区。第三条路径,冷空气从西伯利亚东部也就是从黑龙江北岸向正南方向  相似文献   

3.
文章利用常规资料对2013年2月出现在日喀则地区西南部两次强降雪天气过程的环流特点,卫星云图及物理量场进行了对比分析,揭示了这两次强降雪天气过程的环流特征和物理量特征。极地冷空气南下,与南支槽叠加,在高原西侧堆积、加强东移上高原,阿拉伯海、孟湾不断有水汽向高原输送是造成这两次强降雪天气形成的关键。这两次强降雪天气过程都是北部冷空气与西南暖湿气流在高原上交汇所致。  相似文献   

4.
吴美华 《科学大众》2009,(11):27-27
秋季,太阳的直射点移出北半球,大地获得的光热逐渐减少,太平洋上的冷空气势力开始逐渐增强,暖空气势力慢慢减弱。当冷空气南下与我国北方的暖空气相遇形成降水后,冷空气取代了暖空气的位置,气温开始逐渐下降,天气逐渐变得寒冷。因此,人们常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它描述了我国东部地区从秋到冬的天气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你知道吗?     
正厄尔尼诺会加重雾霾吗?北京气象局的专家分析京津冀雾霾"凶猛"的成因时,指出厄尔尼诺事件是京津冀地区雾霾频率增加、程度加重的"推手"。专家解释说,经常影响北京的冷空气是西北路径下来的西伯利亚冷高压,由于厄尔尼诺的存在,西伯利亚冷高压比较弱势,冷空气南下很难,容易形成无风的静稳天  相似文献   

6.
利用历史气象资料,对桐柏2010年7月17日发生的大到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天气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大到暴雨过程是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有较强南下冷空气和北上西南暖湿气流的共同作用,在中纬度地区形成深厚的SW急流,从而诱导西南低涡和低空急流的形成和发展,从而产生大到暴雨的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7.
2022年3月30-31日,受高原槽东移南压影响,青海青南牧区出现了一次降雪天气过程,班玛、久治2站为大雪,班玛县知钦乡站为暴雪。文章利用高空、地面、各物理量场以及数值模式资料,对此次强降雪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的高空影响系统有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西风脊,阻挡西风槽东移,西风槽引导冷空气南下,南支槽前西南气流将孟加拉湾的水汽向北输送,切变提供动力条件,暖式切变进行水汽的接力,降水区在高空急流入口右侧,加强上升运动;地面影响系统中地面冷高压是冷空气的来源,冷锋引导地面冷空气南下,提供动力条件,中尺度地面辐合线与地形配合,触发不稳定能量;高低空散度场配置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有利于强降雪的产生。充沛的水汽条件是造成此次强降雪天气过程的必要条件;有不稳定层结条件存在,为此次强降雪天气提供了有力的不稳定条件。分析总结结果可为今后类似大雪天气过程预测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2007年7月1日夜间出现的强降水从高空、地面的实况资料和欧洲及T213的数值预报进行了综合的分析,通过分析得出此次强降水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副高脊西伸和北方冷空气南下交汇所至,T213数值预报的涡度(vor)场对于此次强降水有着明显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21,(11)
2011年9月8日在甘肃中南部地区发生了一次强雷暴过程,同时还伴有冰雹、大风等强对流天气,为探讨这次天气过程的天气系统结构和形成机理,用WRF模式对这次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和研究。利用嵌套网格计算技术,在4km嵌套高分辨模式中选择多微理过程的微物理量显示计算,对该雷暴过程的天气系统和形成机理进行了模拟计算和分析,获得了对流云带和雷暴强回波中心较好的模拟。分析发现,新疆干冷空气南下造成环境降温,700hPa切变线激发对流的发展,低层高湿和充足的水汽输送是本次雷暴过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2011年4月17日,广东省受切变线和锋面低槽的共同影响,出现了强对流天气,此次天气过程风力极大、灾情严重、局地特征明显,以佛山市受害最严重。通过环流形势和物理量特征及雷达探测资料进行分析,高空涡槽和地面气旋是此次天气的重要影响系统,西北气流合副高边缘的偏南气流辐合上升与南下的冷空气交汇形成了强对流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11.
利用基础气象资料、天气雷达回波等对2013年2月18日夜间至19日凌晨长江下游一次大范围的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研究。分析表明,此次暴雪天气过程是中高层短波槽东移,配合低层低涡东移以及东路冷空气扩散南下导致的显著降雪天气,短波槽前西南气流的强盛对强降雪的出现有重大的影响。同时,结合民航气象工作实际,对此次过程的气象保障工作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总结。  相似文献   

12.
暖冬是个气候概念,大庆市指的是冬季各个月(11月、12月、1月、2月、3月)平均状况而言,不是某一个月某一个10天;若整个冬季的平均气温比历年明显偏高2℃以上,就叫“暖冬”。1,大庆市冬季气候变暖趋势近些年,入冬以来,大庆市气候特点是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同时频繁南下活动的几股冷空气强度都不大强,在南下过程中逐渐减弱,持续明显的暖冬。分析评估表明,近50年来大庆市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线性拟合增长率为0.6℃/10年,冬季呈显著变暖趋势,自1988年以来,出现6个大范围的暖冬,线性拟合增长率为1.26℃/10年,目前暖期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但偏暖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青藏高原东北部68个台站,1961~2015年地面气温观测资料,统计整理了冬季各月冷空气过程的开始日期、结束日期和过程持续期以及冷空气过程强度指数I(含次数)序列,应用气候诊断方法分析了区域冷气次数的变化特征及其预测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在变化的趋势上,1961~2015年全区和3个分区冬季冷空气过程次数每10年的气候变化倾向率分别为+0.060和+0.003、-0.139、-0.063次,全区和柴达木盆地增多的趋势不显著,而东部区和南部减少的趋势也不显著。在周期变化上,3、11年准周期出现的频次相对较高,17年等其他准周期出现的频次相对较低。在时段变化上,1963~1987年呈(显著)增多趋势,而1988~1991、2009~2014年呈(显著)减少趋势。冬季东欧至西亚的高压脊、贝加尔湖低压槽、鄂霍次克海高压脊持续偏强时,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容易沿偏西北路和西北路径影响中国,青藏高原东北部位于冷空气过境的通道上,青藏高原东北部冷空气次数容易偏多;相反,冷空气次数容易偏少。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青海湖锢囚锋造成的大到暴雪特征,做好降雪天气预报,减小降雪对设施农业生产的灾害。利用常规气象高空和地面观测资料,对2016年3月21~23日青海东部大到暴雪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此次过程是初春青海东部的大到暴雪,伴局地大风,沙尘天气,降水时间长,范围广,相态复杂,降温幅度小;②此次过程中,高原涡与短波槽是此次大到暴雪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500hPa蒙古冷槽东移引导槽后冷空气南下,与高原涡东移向北输送的西南暖湿气流在青海东部交汇,产生了此次大到暴雪天气;③西路柴达木盆地冷空气和东路从河西走廊东灌进入青海东部冷空气在青海湖形成的青海湖锢囚锋,是此次过程的主要中尺度系统,地面辐合线起到了增幅作用。  相似文献   

15.
2010年3月19日午后到20日山西省97个站出现7~9级偏北大风,晋中市也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11个站大风天气,通过对天气形势及物理量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蒙古气旋进入我省引导北面冷空气南下,形成大的气压梯度是大风形成的主要原因;在各层全风速场上,在山西西北部存在大风核,急流轴呈自西向东走向,且随时间变化大风核逐渐向东南移动;高空风动量下传加大了地面的强风和沙尘天气。  相似文献   

16.
刘浩  张娜 《百科知识》2023,(8):15-17
<正>白昼渐长,天气渐暖,万物复苏,最是一年春好处。人们纷纷收起厚重的棉衣,走到户外,拥抱久违的春天。但在这样的好时节里,也有一种天气让人很扫兴,它就是沙尘天气。冷暖交替之际,冷空气的势力仍然不可小觑,正所谓“步步自怜春日影,萧萧犹起朔风声”。强盛的冷空气不仅会带来降温,还会携带大量沙尘南下,给明媚的春日蒙上一层厚厚的灰尘。古人也深受其扰,留下了大量与沙尘有关的作品。  相似文献   

17.
按照天气学原理,结合满洲里地区的地面资料,利用850mb-700mb-500mb高空图,对我市2009年9月5日的初霜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贝加尔湖西北侧的冷空气,轴向转为南北向,受高空西北气流引导作用南下,是造成2009年满洲里地区初霜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利用常规气象探测资料,对2008年1月11日-2月2日黄石市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此次过程是在亚欧中高纬地区乌山阻高和巴湖、鄂霍茨克海低涡相对稳定;中低纬南支槽活动频繁,副高势力偏强的异常环流背景下形成。北方冷空气频繁南下,中层西南暖湿气流异常活跃,构成"上下冷中间暖"的垂直温度层结,850-700hPa稳定的逆温层和700hPa充沛的水汽供应等,是造成长时间低温雨雪天气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常规地面、高空观测资料及数值模式资料,对2014年夏季青海东北部地区的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冷空气针对性分析,结果表明:青海东北部地区两次强降水过程中的冷空气主要来自东北冷涡底部,这种西传路径的冷空气在高原常规预报思路中属于非常规类型,冷平流主要在地面至700hPa层次表现较为清楚,高层冷平流(500hPa)反映不明显;西传冷空气较正常西风槽冷空气弱,在其推动暖空气西移过程中,易受青海东北部地区的地形阻挡,给这一地区造成较明显降水过程;西传冷空气在高原常规500h Pa预报形势场反映不明显,容易造成预报落区偏小和量级偏低的预报误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亚欧500hpa天气图和从动力机制的分析以及TBB等资料来看,2009年5月底西藏高原特大暴雨的主要原因是:孟加拉湾热带风暴"艾拉"在影响我区高原的关键区不断生成北上高原,形成我区南部的强降水过程;我区上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以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西,副高西侧的暖湿气流在中南半岛西北部与孟加拉湾热带风暴北部的强盛的偏南暖湿气流汇合并向北伸展与我区北部南下的冷空气结合在我区南部上空造成大到暴雨天气,TBB值的增大和减小能基本反映出降水强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