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现代科学观来源驳杂,其共同的理论要义是质疑科学的客观性和价值中立,其对我国物理教育的影响是辩证的,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和创新精神,但另一方面是放任学生自由“建构”,忽视有条理的探究。对待后现代科学观的理性态度应是兼容并蓄,辩证扬弃。  相似文献   

2.
科学观是科学教育的理论基础,影响着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后现代视野下的科学观强调科学的人文性、发展性、情境性、多元性,对科学教育的启示是:科学教育要强调整体性的思维方式、鼓励质疑与创新、强调科学的人文内涵、渗透科技道德教育。后现代科学观同时也弱化或否定了科学的客观性、系统性、规律性、实证性等特征,对其持一种辩证扬弃的态度有助于正确把握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科学观质疑科学的客观性和真理性,强调科学的可变性和暂时性,其积极意义在于把科学看成永无止境的探索过程,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后现代科学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4.
随着后现代社会的到来,后现代思潮对教育领域的影响日益凸显,以至于教育界出现了新的后现代教育思潮。然而,关于后现代科学观对科学教育的影响,我国教育界多侧重于批判的破坏性,而对其建设性重视不够。尽管后现代科学观的确存在着偏颇之处,但其新颖而独特的视角有助于我们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从多角度对科学教育进行反思。后现代科学观质疑科学的客观性和真理性,强调科学的可变性和暂时性,其积极意义在于把科学看成永无止境的探索过程,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后现代科学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真理观强调科学的主观性,其积极意义是把科学研究看成永不停止的探究过程,科学知识是暂时的和可变的,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和创新精神,但其负面影响是科学探究的放任,忽视有条理的探究。对待后现代真理观的理性态度应是兼容并蓄,辩证扬弃。  相似文献   

6.
美国哲学家大卫·格里芬教授的建设性后现代思想,包括后现代科学观、后现代自然观以及后现代社会观,是以一种积极的态度重建人类的物质和精神家园,其人文理想是实现人类在地球上诗意地栖居.辩证地看待建设性后现代思想,吸收其合理成分,对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科学观及其对科学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科学观来源驳杂,其共同的特点在于质疑科学的真理性和价值中立,主张科学理论的开放性和多元性,主张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其观点虽有偏颇之处,但理性地把握其对科学教育的辨证意义,有助于在科学教育中培养创新思维、渗透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科学观大致可分为解构型后现代科学观和建构型后现代科学观.作为对现代科学观的颠覆和超越,解构型后现代科学观消解科学的客观性和经验基础,告别理性,解构宏大叙事;建构型后现代科学观重构科学客观性,拓展经验内涵,重构理性以及科学的文化典范.后现代科学观凸显了科学的人文性,但蕴含的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又危及科学与人文的和谐发展.当代科学观的重建,应批判性地汲取后现代科学观的合理思想,而不应盲目追随其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盖顺 《广西教育》2012,(14):4-4
后现代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在科学哲学史上写下了新的一篇,同时作为一种科学指导思想,它对于教育尤其是科学教育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一、后现代科学观及其特征后现代科学哲学随着科学的发展,其内部结构、概念逐渐发生变化,后现代科学观便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而产生。后现代科学观在对事物自身的认识上,体现了事实与价值的统一;在对科学活动及科学知识的看法上,强调开放性;在对科学认识活动的形式及方式的看法上,运用综合整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景时 《中国特殊教育》2021,(4):14-19,50
融合教育产生于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中,融合教育看待学生差异的观点带有浓重的后现代色彩.融合教育后现代差异观体现在本质观、价值观、生成观三个方面:学生的差异是"常态";学生的差异是教学的"资源";学生的差异来源于"社会建构".然而,融合教育后现代差异观存在着三方面内在矛盾:后现代理想与现代路径之间的矛盾;轻...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教育理念对数学教育目的观、课程观、教学观的反思和批判产生一定的影响。关于数学教学观的反思主要体现于数学教学行为的改变:构建数学认知结构,强调学生个体的"意识的建构";呈现静态知识方式,创设学生个体的"认知的情境";重构思维发展模式,塑造学生个体的"茎块式思维";培养问题质疑能力,强化学生个体对"问题的反思";突破师生交往方式,注重师生之间的"对话的互动"。  相似文献   

12.
谈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观念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发校本课程是我国改革传统课程、实施新课程的重要一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着课程开发的方向。因此,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应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辩证的学生观和科学的教学观。  相似文献   

13.
科学观是科学教育的基础。传统的科学观注重实用的科学知识的传授,文化转向的科学观呼吁科学的人文关怀,后现代科学观呼吁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与融合。科学观的转向呼唤体现人文关怀、走向生活世界、凸现科学道德教育的和谐向度的科学教育。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主义知识观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随着后现代社会的到来,后现代思潮对教育领域的影响日益凸显,以至于在教育哲学界出现了新的后现代教育思潮。这种思潮以批判的态度对现代主义知识观进行反思,提出质疑,进而建构一种新的后现代主义知识观,认为知识具有非确定性、情景性、多元性和流动性等特征。这种知识观给当前我国教育诸多方面(教育目标、内容、过程、方法、学生观及师生关系……)带来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生态观及其对教育现代化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生态观对现代性危机的反思,对教育现代化有深刻的启示,可为我国教育现代化带来一种具有哲学世界观意义上的生态批判意识和生态关怀理念,即:整全辩证而非割裂偏枯地看待、教化、引领身体与心灵、自然与社会、城市与乡村健康和谐持续地共生互进.藉此,促进整个教育事业可持续性地发展,进而有利于科学发展、生态文明、自主创新及和谐社会建设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主义与高等教育思想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思潮,对人文、社会科学等诸多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高等教育领域也不例外。从教师观、学生观、知识观和课程理论等方面。探讨了后现代思潮对我国高等教育思想创新的启示.从而提出在我国现阶段应建立以科学理性为基础和手段、以人文关怀为方向和目的的“科学人文主义”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类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科学知识型所标榜的知识的普遍性、客观性开始受到人们的质疑,以科学知识型为指导的课程体系也有所动摇。在此基础上,一种全新的知识型——后现代知识型应运而生。与科学知识型不同的是。后现代知识型认为知识具有境遇性和价值性,提出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创新能力,在这一点上,后现代知识型有其合理之处,我们的课程体系要想体现时代特色,应该考虑以后现代知识型为指导建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8.
将科学史融入科学课程以加强科学史教育,已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科学教育改革的大趋势,也是我国当前科学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当代科学哲学的研究,尤其是库恩的历史主义科学观、费耶阿本德的人本主义科学观和后现代科学观,以及萨顿的新人文主义科学教育观和科学素养教育观等,对科学史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思潮是20世纪中期西方发达国家转入"后工业社会"时出现的一种文化思潮,该思潮以批判的态度对教育领域的知识观、教师观和学生观等进行反思、质疑,提出有益于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的设想,对大学课堂教学中的知识传授、师生关系和教学方法等产生冲击。  相似文献   

20.
科学观的后现代转向与理科教学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科学化的根本理解.既是理科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基本前提.也是理科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科学现的变化、发展及其教育选择将会对理科教学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后现代科学观作为后现代思潮的重要内容不断冲击着人们原有的科学本体现、发展观、形态观和价值现,并通过种种途径对理科教学的发展产生着影响。因此,有必要认真分析后现代科学观的内容及其对理科教学的影响和意义.并据此提出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