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戎印象     
艺术家任戎上世纪80年代便开始弄潮美术激流中。年轻的他在海外多年放还自我艺术,像海绵般吮吸艺术精髓。近10年往返于世界各艺术胜地与中国本土的化交流中,任戒逐渐发展和完善了自己的艺术体系.建起自己的图像谱系和符号系统。在当代艺术全球化过程中,作为有中国化背景的国际性艺术家,任戎的艺术世界正在观众面前逐渐展开。[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陈可之印象     
名油画陈可之的艺术经历颇具传奇色彩。他给我的印象是不善言辞的老实人,激情澎湃的艺术家。他的油画艺术积淀深厚,气势恢弘,是当今画坛不配中多得的精品力作。  相似文献   

3.
蔡云程,1929年出生于福建晋江金井塘东村。幼年的他便崭露绘画才能。当年,酷爱绘画的小云样.石板是他的画布.砖块是他的画笔.墙上的雕刻是他临摹的对象。蔡云程10岁时.为避战乱随兄长等亲友远涉重洋.移居菲律宾。长年的漂泊并未中断蔡云程自幼养成的作画习惯。他不懈地努力.受到东南亚知名画家杨赓堂的赏识.师从杨先生学习中国画。  相似文献   

4.
海地印象     
最近,地球上一个叫海地的国家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与惦念,因为在她的首都太子港发生了里氏7.3级大地震,造成严重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5.
成立于1870年、开幕于1872年2月20日的纽约大都会美术馆是世界最大、最全面的美术馆,与伦敦大英博物馆和巴黎罗浮宫并称世界三大博物馆,其庞大规模及多样性艺术展示令人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6.
牛津印象     
一踏进牛津城便爱上了它。大片的赭石色建筑物扑面而来;成簇成林的圆顶尖塔目不暇接;哥特式教堂、学院、修道院前呼后拥,争相媲美。满墙满壁满街道的历史文化艺术;满天满地满氛围的庄严神圣和美。  相似文献   

7.
8.
印象云龙     
杨湛 《大理文化》2012,(11):73-77
寓居大理,前后也有二十余年了,其他县都去过,就是没有到过云龙。壬辰正月初四,与妻儿驱车,欲取道云龙、兰坪到剑川马登。下高速,至漾濞跃进,便走上了至云龙的二级路,新修的柏油路平坦宽阔,车少,路沿顺濞河往西北,过黄莲铺、永平北斗,到团结乡,已是云龙地界。穿隧道后,一路下坡,至谷底,一片楼群,数条街道,是为云龙县城。云龙县城坐落于溉江河畔,沿河建城,四山围聚,所在清秀,窃以为,有山有水,便是好地方,云龙山水俱备,幽静窝严,因白族聚居,斯文一脉,自古亦然。  相似文献   

9.
里燕印象     
旅日水墨画家里燕正在筹备2006年秋于北京中国美术馆的个人画展,希望我为其写点儿字。承蒙里燕厚爱,我虽嗜画如痴,却从未习作,亦无精研,谈艺惟恐不着边际,只能谈谈画外与画中的印象里燕。[编按]  相似文献   

10.
北欧的秋天让圣彼得堡绽放出一年四季中最动人的姿容,天湛蓝、云雪白,乍凉还暖的微风拂净了古都每一个角落。那一座又一座古香古色的城堡宫殿和艳丽如初的皇家花园,像洁净多彩的琥珀,镶嵌在波光万点的涅瓦河畔和三角洲绿荫的怀抱中。在这满城的美丽中,我轻轻采撷着俄罗斯城市化的绚丽花朵。  相似文献   

11.
牧雨 《大理文化》2013,(10):61-61
沿旧时光挤进大理瘦削的命运 风上窜下跌送来朝珠花潸然的香影 我弹响古城柳下的小路  相似文献   

12.
牡丹树高叶阔,香郁芳菲,因于谷雨前后盛开也称谷雨花。 山西太原永祚寺素以牡丹著称,至今仍保有数十株明代牡丹,尤为珍贵。所有牡丹中,吾最喜黑白两种:素者长枝斜栏挽,娇娆卓奇芳。惊是吴姬现,漫倦赖梳妆。轻履缓近观,熳妙卧暖环。恍惚有仙侍,梦噫侧呢喃……偃倾缓舒之。墨者青龙卧墨池,叶碧花深,肥硕繁阴伸于檐下,若听室内仙人论茶,或与庭院众姐妹私语……  相似文献   

13.
赵云 《大理文化》2012,(3):84-87
早在1000多年前,大理古城就已是南诏和大理的都城了。中国历史上一些有名的典故,如:“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元跨革囊”等都与它有关。  相似文献   

14.
孙加祺 《世界文化》2009,(10):30-31
古老的“空调” 阿联酋的“冬季”也在12月,但平均气温在摄氏25℃左右,白天穿短袖衫入夜换上长袖衫或薄外衣便可“御寒”了。习惯了北方四季分明的节气,感受迪拜这春天般的冬天,那夏天呢?迪拜的朋友讲,通常的情况是50℃,白天到处是烫手的热浪,上午还稍好一些,中午与下午根本无法上班。因此,当地的工作时间安排在上17点下21点,以避开高温时段。我更惊讶了:在这种沙漠型干燥无雨的自然条件下,在没有空调的古老年代,当地人是怎么熬过这漫长的夏天呢?  相似文献   

15.
蓬生 《世界文化》2006,(6):37-38
凡在伦敦生活过的人,都会有一个很深的印象:作为国际大都会的伦敦,在餐饮方面也十分国际化,尤其是法式、意式、中式、印度式餐馆比比皆是,多如牛毛。就说这展示咱们中华饮食文化的中餐馆,且不说位于市中心的唐人街,哪怕在不算繁华的去处,你想寻找一家也非难事。目前在英国定居的有30万华侨、华人,而住在伦敦的就超过一半,其中有相当数量的人从事餐饮业。所以,你就不难理解伦敦中餐馆为何如此众多了。这里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伦敦的中餐馆基本上都是由来自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的华人开的。这些人一般在上世纪40至70年代移居英国,当初他们…  相似文献   

16.
张强印象     
一个偶然的机会,经旅日华人画家里燕介绍,认识了同在日本东京的华人油画家张强。在曾经积贫积弱的年代,以强为名不少,更何况与一个中国大姓结合,我的朋友中就颇有几位张强。然而,这个普通的名字与这位儒雅的艺术家结合的时候,竞发生了那样不平凡的经历。我的新朋友张强,在日本又称东强,现在日本从事油画创作。他的故事要从一幅表现毛泽东在书房读书的版画——《伟大导师》谈起。  相似文献   

17.
带着岁月的梳妆,带着原始的质朴,松花湖浪木——这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天然瑰宝,经过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经过艺术家的雕琢创造,已经成为一颗璀璨的明珠,呈现在艺术的殿堂,成为吉林市地缘文化的象征。 —吉林市市长·刚占标  相似文献   

18.
徐唯辛印象     
名油画家徐唯辛本不在我的“美术家印象”系列,我写的艺术家多是功底扎实、创作勤奋、成绩卓却默默无闻的“草根”。而徐唯辛则是市场价格飙升、官场声名显赫、官拜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副院长的名人、艺术家。是共同关注的中国农民工问题,把我与他紧紧连在一起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郑永福 《寻根》2007,(3):46-52
“文化基因”与“大众佛教” 韩国有宗教信仰的人很多,据说其中信仰佛教者大约又居其半。信佛的人多,佛教寺院也就多。韩国有“三大名寺”(通度寺、海印寺、松广寺)一说,又有“四大名寺”(上述三寺加梵鱼寺)一说。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建筑是历史表情的凝固,是凝固的音乐,实际上它也是一个国家、一座城市、一个村镇的窗口。透过它可以发现一个国家或城市或村镇的历史与文明、文化与精神,可以感受其历史的变迁,文化的积淀,审美的旨趣,生活的态度。虽历经岁月的洗礼,但它总能在不经意之间轻轻拨动你的心弦,激起你思古之幽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