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红楼梦》的闲文 过去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认为《红楼梦》是一部写阶级斗争之书,而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为该书之总要。这种观点实在不妥。还是脂砚斋有眼力,脂砚斋是这样评的: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的叙事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广泛吸收了中国文化的精华,对传统的写法有了全面的突破与创新,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小说的叙事艺术。本文从风格、结构、方式、语言四个方面论述《红楼梦》的叙事艺术成就。无疑,《红楼梦》的人物塑造和叙事的成功,使它达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最高峰  相似文献   

3.
刘姥姥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当然是她的语言。刘姥姥堪称语言大师,换句话说,曹雪芹是真正的语言大师,他怎么就能够将刘姥姥的语言刻画得如此栩栩如生?我甚至相信,在曹雪芹的生命中,一定见过刘姥姥这么一个人,这个人凭空是塑造不出来的。而曹雪芹对这个形象观察之细致,体察之入微,最能够见出作为一个艺术家的眼力,当然更有情怀。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宝库中最为珍贵的瑰宝之一,其深刻的思想主题正是借助其完美的文学语言来表现的。《红楼梦》的语言具有修辞之美、纯真之美和个性之美,已达到了我国古代白话小说语言艺术的顶峰。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人句艺术及英译方法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雪芹给《红楼梦》人格命名的思路大致有三条:一、隐名于音、顾音思意;二、宰意于名,顾名思义;三、整齐排列,自成一套,掌握这三条对欣赏和比较《红楼梦》译本人名翻译有纲举目张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一个史官文化传承的国度,由史而文的转变之路中国人走了几千年,中国叙事文学的产生来自于史官文化的土壤,与史传文学有着深厚的渊源。可以说史传孕育并滋养了中国古典小说。在这些史传文学作品中,对我国古典小说产生了深刻影响的莫过于《春秋》,其"春秋笔法"也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文学传统,而《红楼梦》集我国一切优秀文学作品之大成,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伟大的作品,其在创作上使用"春秋笔法"也是必然的,主要表现在:直书其事、婉而成章,叙述视角的转变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正> 《红楼梦》是写哭的艺术,也是写笑的艺术,更确切地说,是写由笑向哭转化的艺术。人们在笑着,却埋藏着哭的结局:在哭着,又不时露出某种笑意。人们常常在笑中哭着,又在哭中笑着;笑声时而与哭声交错,哭容时而与笑容转换。笑不断转化为哭,哭又使笑充满着悲情:哭有时催化出琅琅笑声,而笑声欢语却往往比哭声更加凄绝哀婉,催人泪下。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的成功之处在于书中的很多人物都是“如实描写”的典型,其中以鸳鸯、晴雯、司棋等为代表的一群女奴形象尤为感人至深,令人读之难忘。可以说,她们的形象是对封建社会末期官僚地主家庭中被奴役、被侮辱、被损害的女奴反抗性格的典型概括。  相似文献   

9.
《品质》①作为一篇叙述者与人物存在于同一个故事层面的“同故事叙述”②文本.高尔斯华绥选择了一个独特的叙述者“我”充当叙述故事的角色。受传统叙事学理论的影响,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这篇小说时.对叙述者的这种独特性关注得不够.致使文本的阅读意义与教学价值受到一定的消解。  相似文献   

10.
11.
沈从文的《边城》,不仅语言清新脱俗、人物朴实形象,而且结构严谨、叙事流畅,诗情画意,跃然纸上。它所隐含的思 想锋芒,几十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关注。  相似文献   

12.
《左传》的叙事艺术巧妙而又独特。通过深入细致的探索,发现《左传》的叙事艺术主要从叙事手法、叙事角度、叙事特点、人物塑造、叙事记言五个方面表现出来,《左传》的叙事艺术也由这五个方面推到了一个相当成熟的水平。同时,《左传》成熟的叙事艺术对我们研究先秦叙事文学叙事艺术的演变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于“文学是什么”一题历来众说纷纭: “文学是苦闷的象征”,“文学是白日梦”,“文学是逃避”,直至目前的文学是人类心灵自由的象征”……。这一切对文学的解释无不道出一个奥秘——文学正是在精神的世界里还给人类本该有的自由与完善;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人类可以美满地实现其追求自由的精神本质,可以尽情地实现现实世界对这精神本质的束缚和压抑而产生的苦闷。这片神奇的土地不只为创作主体作家所拥有,更为接受主体的读者而开辟。这不仅就创作主体而言,其所以把自己的文字公之于众,成为作品,而不放入抽屉作为供自己欣赏的日记,这是因为他在感情得到自由发泄的同时,还需要有世界上别的更多的心灵去理解,去共鸣,且是因为作品一旦进入接受过程,也便成了接受者“浇心中块垒”之“他人杯酒”。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实现作品的社会意义,也只有在阅读过程中,作品自身的美学价值,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然而,“阅读活动就其结构来说,首先是  相似文献   

14.
《周易》与中国叙事原型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中国神话中叙事传统的"非叙事性"特点形成的深层原因进行探讨.从神话的起源,早期的叙事文学,到<周易>中出现的纪事辞,呈现出明显的发展脉络.结合<周易>的思维模式特点,通过对两者的分析,阐明空间化的思维模式是"非叙事性原型"的深层次原因.<周易>不仅影响了诗学,对叙事性文学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中的《西江月》二词,以全知视角,塑造主要人物贾宝玉的性格,以小见大,从中分析其沉淀于中国历史文化当中的潜藏的叙事模式;《红楼梦》中的五首柳絮词,代入了"隐性作者"身份,词之风格、文采与小说中所塑造的人物之性情才华相切合。词的叙述视角多变,叙述语言风格各呈异彩,充分展露了作者出色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16.
笛福发展了“荒岛文学”的传统,创作了《鲁宾逊漂流记》。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运用了现实主义手法和第一人称叙述方式对文章进行细致的描写,体现了资本主义价值观——经济个人主义。这部作品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以及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名著。  相似文献   

17.
古典名著《红楼梦》是一部杰出的叙事作品,是我国叙事文学的巅峰之作,开创了叙事文学的奇迹。它的叙事艺术独具特色,彻底摆脱了以往说书体通俗小说的叙事模式,极大地丰富了小说的叙事艺术。鲁迅先生凭借着自己的艺术感悟力:自有《红  相似文献   

18.
《洛丽塔》是享誉世界的语言大师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名作,是他唯美主义思想的最好体现。它淡化了传统意义上的社会价值与道德标准,虚构了一个远离现实的悲情故事。本文基于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相关理论,从人物性格、叙述特点以及艺术手法等方面来探讨《洛丽塔》的艺术特色,从而感受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写作特点。  相似文献   

19.
整本书阅读与新课标颁布前的名著阅读最核心的区别在于前者强化阅读的整体性,建构阅读经验。《红楼梦》作为世情小说,人物众多,情节交错,背景复杂,其叙事艺术是最为突出的特点。在阅读指导中,引导学生以叙事艺术为支点,把握前五回暗示主线主题的叙事功能,辨认关键情节化整为零,掌握"情节团"远势袭来、渐入高潮又逶迤而去的叙事特点。这些阅读经验能迁移到下一个"情节团"的阅读和研讨之中,保证整本书阅读的有效推进。  相似文献   

20.
开端,发展,正,反,合,曲折动情。这就是层次,这就是秩序。这种写法有人说是对传统话本叙事的超越,是天才的创造。其实这种叙事的真正传统,是来自中国的史传,是从史传中吸取了叙事营养。这样的叙事方式,从《左传》到《史记》,不知有多少。曹雪芹写的是小说,但他的小说中有许多史传的笔法,细心的读者不妨仔细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