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思维是人脑对事物的间接概括的反映过程,思维又分为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其中发散思维是不依常规,标新立异,不受传统的束缚,寻求答案的多样性的思维方式,它着眼于:探索求知的事物,追求事物间的新关系,寻找问题的新答案.  相似文献   

2.
发散性思维作为一种不依常规寻取变异,从多方面寻找答案的思维方式越来越引起许多语文教师的重视.发散性思维的本质特征是用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观点去认识事物、反映事物,对事物表现出超乎寻常的独特见解.  相似文献   

3.
所谓辐射思维就是对某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观察、思考、想象,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方案或者假说,像辐射一样多向发散展开的一种思维方式。它能打破墨守成规的思维模式,能用前所未有的新知觉去认识事物,提出新的创见,具有多向性和跨越性的优势,往往能为开拓提供新的  相似文献   

4.
按思维的展开方式而言,有收敛思维和发散思维两种.所谓发散思维,就是一种不落俗套,追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问题答案的思维过程.发散性思维着眼于探索未知事物,面向未来世界,它鼓励人们大胆猜想,追求事物的新关系,寻求问题的新答案.  相似文献   

5.
全捷 《现代教学》2009,(3):50-50
所谓发散性思维,就是一种不落俗套、追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问题答案的思维过程。发散性思维着眼于探索未知事物,它鼓励人们大胆猜想,追求事物的新关系,寻求问题的新答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下是我采用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一、发散性思维的特征面对事物的多样性和事物的普遍联系,人们的思维方法仅仅用逻辑推理的线性的方法是远远不够的。发散性思维是一种有普遍意义的十分有价值的思维方法。它是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解答问题的思维方式。多思路、多方面地去思考问题,而不是沿着一个方向去钻牛角尖是发散性思维  相似文献   

7.
在与作文贴近的思维方式中,发散思维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有效的思维方式之一。发散思维训练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如果在写作中能引导学生开拓思路,从不同角度去观察认识事物,就可能发现他人所未发现的新的特征、新的性质和新的功能,必将为作文开拓一个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8.
发散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信息向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不局限于既定的模式,从不同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具体地说,就是依据定理、公式和已知条件,产生多种想法,广开思路,提出新的设想,发现和解决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发散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其实质是要求人们在具有较为扎实而丰富的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不落俗套、追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问题答案的思维过程.发散思维着眼于探索未知事物,它鼓励人们大胆猜想,追求事物的新关系、寻求问题的新答案、探究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标新立异,不受传统的束缚,从多角度探求结果.心理学研究表明:发散思维具有求异性、探索性、多发性、变通性和独创性.但其最大特点是发散,  相似文献   

10.
发散思维创新、收敛思维创新与作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维方法 抛弃习惯性思维,遇事从多种角度和多种方向进行多方面的思维,考虑多种因素,想象各种可能,甚至包括某些人以为不切实际的、可笑的方法,只有到最后,才靠直觉和逻辑进行判断、筛选,这就是发散性思维。这是创新思维的精髓之一。人的创新思维强调思维的发散性,没有思维的发散过程,就不会发现事物的新领域、新方法、新因素。所谓发散性思维,就是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  相似文献   

11.
发散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信息向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 ,不局限于既定的模式 ,从不同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 .具体地说 ,就是依据定理、公式和已知条件 ,产生多种想法 ,广开思路 ,提出新的设想 ,发现和解决新的问题 .发散思维富于联想 ,思路宽阔 ,善于分解、组合、引申、推广 ,灵活采用各种变通方法等 ,它具有三个特性 :流畅性 ,变通性和独创性 .在数学教学中利用这三个特性 ,可以培养学习兴趣 ,提高解题能力 .1 利用流畅性 ,速解基础题发散思维的流畅性 ,是指思维者心智活动畅通无阻 ,迅速灵活 ,善于联想 ,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表达较多…  相似文献   

12.
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和从多方面寻找问题答案的思维形式,它与人们创造能力的高低,有直接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切实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已经引起了广大教师的极大兴趣。本文拟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谈一些看法。鼓励质疑问难一种新理论的产生,或一种新的发明、创造,往往都是从发现问题开始  相似文献   

13.
所谓数学创造性思维,是指思维的结果或处理问题的方法带有新颖性、独特性,从思维过程的状态来看,创造性思维在总体上总是表现为:…→收敛思维→发散思维→收敛思维→…。发散以便于联想,寻找各种“旧”知识组块之间的可能的“新”组合,发现推理的起点。收敛以便于集中思考,验证由发散思维所得到的方案的可行性,对其补充,修正或提出新的方案。从思维的逻辑形式来看,数学创造性思维中既含有逻辑的成分,也含有直觉思维的成分。西方的一些科学家、哲学家认为,创造是变幻莫测的思维活动,属于非逻辑思维的直觉、想象和猜测,这是不全…  相似文献   

14.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客观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 ,具有不同联系的事物反映在人脑中 ,就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联想。应用教育心理学中的联想 ,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量关系 ,促进思维的灵活性 ,特别是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下面就创造性思维中两个重要的联想训练谈几点做法。一、发散性思维的联想训练发散性思维是从某一点出发 ,不依常规 ,寻找变异 ,进行放射性联想 ,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 ,求异是创造的核心。目前在小学教学中往往忽视发散思维的训练。学生按老师讲的例题 ,用固定…  相似文献   

15.
“辐射”原是一个物理学名词,是热传播的一种,即从热源沿着直线向四周发散出去,后引申为从中心向各个方向沿着直线伸展出去。从思维角度看,所谓辐射思维就是对某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观察、思考、想像,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方案或者假说,像辐射一样多向发散展开的一种思维方式。进行辐射思维能帮助人们打破墨守成规的思维模式,用前所未有的新知觉去认识事物,提出新的创见,具有多向性和跨越性的优势。冈此,我们要培养具有独立思考、锐意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就必须重视培养当前被忽视或者说较为薄弱的环节——辐射思维.努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辐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张鹏 《学周刊C版》2010,(4):133-134
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指思维者根据问题提供的信息,不依常规寻求变化,获得多种答案的一种思维形式。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发散思维有极大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主要功能是求异和创新。科学家的发明创造,艺术家的艺术创作,理论家的新创见,主要依靠的都是发散思维。对幼儿来说,培养发散思维就是要鼓励他们不依常规、寻求各种答案,发现新事物。幼儿生来并没有自己的心理定势,他们天真无邪、好奇好问、无拘无束。  相似文献   

17.
正类比法是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推测出与其类似的事物也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方法,通过对类似事物进行比较,得出它们的相似和区别之处,并且由一种已知事物的规律得出类似事物的规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巧妙应用类比法,可以帮助学生将新情景下的物理问题与已熟悉的模型进行类比,得出新的模型、概念、规律、方法等。通过类比,学生能够寻找出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之间的相似和区别,从而发现新的物理问题,获取新的物理知识。类比法是科学的思维  相似文献   

18.
<正>悟性包括感悟、领悟、思悟、醒悟、顿悟、渐悟等思维状态,表现为敏捷理解和瞬间把握事物及其本质。悟性思维是一种在认识事物过程中,凭直觉、形象、发散等极具个性化的认识方式感知事物,创造性地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概念、新理论、新思想,对事物敏捷地做出判断和结论的思维活动。有了悟性思维功能,便有了创新思维、逻辑思维、灵感思维、形象思维等多元  相似文献   

19.
培养中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数学创造性思维,是指思维的结果或处理问题的方法带有新颖性、独特性。从思维过程的状态来看,创造性思维在总体上总是表现为:…→收敛思维→发散思维→收敛思维→…。发散以便于联想,寻找各种“旧”知识组块之间的可能的“新”组合,发现推理的起点。收敛以便于集中思考,验证由发散思维所得到的方案的可行性,对其补充、修正或提出新的方案。从思维的逻辑形式来看。数学创造性思维中既含有逻辑思维的成份,也含有直觉思维的成份。西方的一些科学家、哲学家认为,创造是变幻莫测的思维活动.属于非逻辑思维的直觉、想象和猜测,这是不全面的,因为不对已有事实与背景材料作出逻辑分析。就难以获得明晰的数学问题;没有在逻辑上对问题的预设思考,就难于确定为求解问题需要搜集哪些材料;没有逻辑推理在思维活动中的运用,不采用它来组织关于新概念和新思想的联系.新的假设就难以建立。  相似文献   

20.
创造性思维一般指人们在实践和认识过程中发现新事物、产生新观念、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的思维能力,是一种对事物与过去不同、与别人迥异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的类型有三种:一是复合思维,又叫求同思维;二是发散性思维,又叫求异思维;三是直觉思维。这三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