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弘扬岭南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文章研究了岭南醒狮的民族传统性、历史文化性和时代发展性等社会特性,指出了岭南醒狮的商业功能、民族凝聚力、文化交流和大众健身娱乐等社会功能价值。  相似文献   

2.
遂溪醒狮是南派狮艺的杰出代表,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教育教学价值。将遂溪醒狮文化融入儿童美术欣赏教育中,有助于加强儿童对岭南传统民俗文化的认同与自信,有助于发展儿童对传统民俗文化的审美鉴赏力,有助于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在实践过程中,运用谈话欣赏、综合欣赏、比较欣赏、游戏导入、共建共育等方法加强遂溪醒狮文化在儿童美术欣赏教育中的应用,营造浓厚的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教育氛围,不断提升儿童的精神文化素养,激发儿童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汉唐间岭南地区的社会发展,是岭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而民一时期岭南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民族融合促进了岭南社会进步与发展,而社会进步又反过来促进了民族出合的更深层次进展.这种社会进步的良性互动,为未来社会的更大进步奠定了深厚的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4.
“百越古道”是岭南百越民族居住地区的一条古道,云集着壮、汉等20多个民族及其先民。他们之间的关系是这片疆土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的社会基础。该文以百越古道交汇点横山寨为例,论述了百越古道民族关系中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内在因素以及民族关系对现代社会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雄狮少年     
<正>剧情简介本片中,三个被人无视和欺负的留守少年阴差阳错地走上了令人捧腹的舞狮之路。经过师父咸鱼强的培训,他们虽然一路跌跌撞撞,但是最终还是凭借满腔热血和冲劲,在全国舞狮大会上一举夺魁,成为真正的“雄狮”。观影学知识广东醒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舞狮有南北之分,本片中的广东醒狮属于舞狮中的“南狮”。舞狮自汉代佛教传入中国后兴起。五代十国之后,随着中原移民的南迁,舞狮文化传入岭南地区。明代,醒狮出现在广东省南海县(今佛山市南海区)。  相似文献   

6.
在民族面临危机的历史背景下,醒狮派知识分子有选择性地吸收了晚清国家主义思想和现代民族主义理论,建构了一整套以救国强国为主旨的国家主义理论体系。醒狮派国家主义把国权置于民权之上的做法在当时无疑具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但其中所隐含的整体主义倾向却可能成为导致极权主义和暴力专制现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铜鼓是古代中国西南及岭南地区及以中南半岛为主的东南亚地区少数民族广泛使用的最重要青铜器物种。我国古代铜鼓源远流长,绚丽璀璨,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发展演变系统。铜鼓也逐渐被赋予了祭祀、军事指挥、王权象征、财富功能等多重社会文化功能。铸造和使用铜鼓已经成为这些地区一种具有特殊社会意义的传统文化,也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政治、文化、宗教观念和社会习俗的具体反映,并孕育了璀璨夺目的铜鼓文明。本文拟从滇式铜鼓的地理位置、分布区域、传播扩散路径等方面,分析制造和使用滇式铜鼓的古代民族的族属及其文化特征,包括该民族与域外民族的交流交往、融合汇聚、多元文化的互动。  相似文献   

8.
早在神话时代,岭南已入中原文明的视野与文化版图。《山海经》时代中原文化外向波散岭南。舜帝南巡足迹岭南,岭南大地已开始接受中原文明之教化,岭南南越民族亦开始投入华夏民族之怀抱。随着中原汉人的南徙,盘古文化与盘瓠文化在岭南相遇并共存相融,岭南的人口成分及文化内涵发生了改变,从而促进了岭南南越民族与汉民族的融合及岭南南越民族的汉化进程,其结果是中华文化丰富多彩,中华民族繁荣壮大。  相似文献   

9.
史称岭南的广东,在近代处于政治、经济和文化斗争的前沿.随着社会的变化,岭南近代文学从传统的封建文学偏离出来,发生了新变.在变化中起导向作用的是文学价值观的变化,它突出地表现在人民的地位、两方的价值、文学功能政治化和文学语言语体化等方面.新的文学_价值取问,丰富和发展了岭南近代文学,而且超越了地域的界限,影响和指导着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柳宗元开拓了岭南西部民族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朝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到岭南西部的柳州后,继续奉行他的政治革新主张,身体力行在当地少数民族地区倡导文化教育,主张统合儒、释以启迪当地的越人教育,推动了岭南西部的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本文对我们深入研究历史文化名人对少数民族教育的开拓及推进作用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建始师范“醒狮”文学社自今年元旦前夕成立至今,半年时间取得了可喜成绩。“醒狮”社在校长和语文老师的领导下,创办了文学季刊《醒狮》,发表社员习作。社员们创作热情旺盛,并涌跃向外投稿,先后在《书刊导报》等报刊上发表了十多篇作品。社长梅德海、副社长  相似文献   

12.
潇贺古道又称“新道”,以秦始皇攻打岭南、汉武帝统治岭南修建、扩建古道而闻名。古道上,至今保存着自宋代以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历史价值重要、艺术文化水平高的石刻文化遗存,内容涵盖了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军事斗争、民族关系、文学艺术等各方面,它是中华民族石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整理、研究古道石刻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3.
秦汉之际对岭南地区的开发 ,赵佗起过不可忽视的作用。他“和辑百越”所采取的一些措施 ,弥合了汉越之间的民族伤痕 ;他把先进的中原文化和生产技术带入岭南 ,促进了岭南经济的开发和汉越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发展。赵佗经略岭南的经验 ,后世帝王在处理民族矛盾和协调民族关系时 ,也多所采纳。  相似文献   

14.
从商周时代起,岭南地区的南越文化就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在秦汉统一岭南以后更为强烈。中原汉文化的传入,加快了南越的开发,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密切了中原汉族人民与边疆少数民族人民的关系。在中原文化的推动下,南越也发展了独具特色的社会经济和文化。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东方的文明古国,悠久的历史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岭南文化具有独特的位置,岭南文化“开放、兼容、务实”的品格,在今天和未来仍有价值,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丰富与优秀的祖国文化……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深刻阐明了传统文化教育从娃娃抓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此,我园基于“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理念,以“营造岭南人文氛围,创办特色园所”为思路,启动了“幼儿岭南本土文化教育课程”的研究课题,整合岭南人文精神,渗透…  相似文献   

16.
秦汉时期,中原的政治制度、经济、文化在岭南地区得到广泛传播,对岭南农业的开发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政治上的大统一、汉越两个民族的大融合、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传入以及封建土地所有制在岭南的逐步确立,大大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推进了岭南农业的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17.
佛山地处广东珠三角腹地,自古以来崇文尚武,交通便利,商业发达,是南狮、粤剧和南拳的发源地。本文从佛山醒狮的历史渊源、表演形式、文化内涵以及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保护和弘扬醒狮文化,望其能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相似文献   

18.
广东、香港、澳门 (海南另有文专论 )等地区 ,古为岭南的一部分 ,连为一体 ,仅有陆地与海岛之别。其民族和文明步履基本一致。秦朝统一岭南后 ,以百越为主体的多民族归服中央统一政权 ,内地秦人陆续徙入 ,增进了这一地区与中原经济、文化的交流。秦末至西汉初 ,南越王国为这一地区的安全和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归服中央政权统治后亦然。汉武帝灭南越王国 ,设立郡县 ,当地居民大都成为汉朝的编户齐民 ,汉文化在该地区广泛传播 ,促进了民族融合和文化发展 ,且成为汉朝海上“丝绸之路”的中枢地和聚汇中心 (今广州 )。东汉王朝时期亦然。秦汉时期 ,尤其是汉武帝以后 ,广东、香港、澳门等地区的民族与文化 ,呈现出蓬勃发展趋势 ,基本上已赶上中原社会发展的步伐。从而说明了只有国家的统一 ,民族的团结 ,与海外或邻国的交往 ,边远地区的百姓生活才能比较安定 ,社会才能较快发展 ,落后面貌才能得到较快改变。  相似文献   

19.
唐宋时期随着内地对西南与岭南地区地理考察与地情知识了解的增多,对西南、岭南民族地区“荒蛮”、神秘印象开始发生转变。一批士大夫通过深入西南地区物质生活的亲身体验,开始逐渐消除对西南地理环境的神秘恐怖认识,主要表现在对西南瘴气由恐惧转向不断探讨瘴疫的环境因素与致病机理;考察西南、岭南民族地理之风悄然兴起,对民族地区的服饰饮食文化由陌生到认同、对西南民歌音乐文化的喜爱与探究、传播等,都表明了内地文化人对西南、岭南民族地区地理文化观念的一些新变化。尽管并未根本改变华夷之辨的传统观念与宗主文化的优越感,但毕竟开始转变对西南边远地区“蛮夷”文化的态度,为元明清时期的民族文化融合奠定了良好基础。这在内地与西南边远地区文化经济交流与民族团结方面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20.
随着贵阳南部电网的发展,网架结构引起的电网安全稳定问题已经影响到整个贵阳电网以及贵州电网的稳定运行,必须装设区域电网安全稳定控制装置来解决电网稳定问题。根据醒狮-青岩区域电网网架结构,分析该区域电网实际运行中可能出现的主变及线路过载问题,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详细介绍了醒狮-青岩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的组成、各厂站的功能及控制策略,并分析了该系统运行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及相应的控制措施。青岩-醒狮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的成功运用,不仅加强了贵阳南部电网的安全稳定,而且为今后此类系统的设计和应用积累了实践经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