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孙军 《考试周刊》2012,(93):52-53
【教材简析】《三袋麦子》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教材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讲的是快过年了,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袋麦子。他们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小猪把麦子磨成了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吃了;小牛把麦子保存好,慢慢享用;而小猴则把麦子全部种下了地,一年后收获了一囤麦子。  相似文献   

3.
教学苏教版小学语第三册第3课《英英学古诗》时,中的小主人公给奶奶讲完《静夜思》的意思后,奶奶答道:“嗯,奶奶听懂了。这首诗是谁写的呀?”“小调皮”徐鑫突然站起来问:“‘嗯’是什么意思呀?”这倒有点难为人了。这个平时总在不经意间进出的字眼,意思可丰富了:读阳平的音,表示疑问;读上声,则有出乎意料或不以为然的意思;本中读去声,则很简单,表示答  相似文献   

4.
最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三袋麦子》。课文中讲的是快要过年了,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一袋麦子。小猪把麦子磨成面粉,  相似文献   

5.
沈菊仙 《教学随笔》2007,(10):28-29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蒲公英》一文是一则童话故事,全文采用拟人的手法,写蒲公英的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结果他们的命运也各不相同。通过朗读感悟,让学生明白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被美丽的表面现象所迷惑。[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三袋麦子》是苏教版第五册上的一篇童话故事。文章以“送——访”两字构建故事情境 ,结构简明 ,文字浅显 ,融思想性、趣味性和可读性于一体。根据童话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 ,可通过“读”、“悟”、“赛”、“演”等进行教学设计。一、读一读 ,把课文读通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师生可以共同确定学习目标 :读准生字字音 ,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不添字、不漏字。学生交流识字和朗读情况 :1 .出示 1 1个生字 :麦 礼 迫 保 防 搬 访 仍 俭 秘 获。鼓励学生自学 :这些生字 ,哪些不用老师教 ,你们…  相似文献   

7.
《三袋麦子》是实验教材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童话。就这篇童话选入教材的成功性来说,具体体现在这篇童话内容本身、它背后所蕴含的价值观以及它留有的思考空间和想象空间上。笔者就此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8.
教材简析 《三袋麦子》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浅显易懂。讲的是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送了一份节日礼物——三袋麦子后,小猪、小牛和小猴各自用不同的方式处理了这袋麦子。一年后,土地爷爷故地重访,并时小猪、小牛和小猴的不同举措作出了三种不同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语文味是语文教学的灵魂,也是濡染学生语感和美感,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暗物质"。那么,作为教材中的童话故事,教师除了带领学生了解其有趣的情节和感受其生动的形象外,又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读出浓浓的语文味,从而获得语文素养的积累与提升现以《三袋麦子》(苏教版)为例,谈几点认识与做法。  相似文献   

10.
《坐井观天》一文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言故事。文章通过小鸟和青蛙对天空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得全面。文章褒扬小鸟、批评青蛙,但青蛙固步自封的思想,看问题的片面性的问题却没有解决。怎样解决呢?必须把“青蛙”带出“井底”来到外面,才能使它感受到自己看问题的片面性。于是,我就设计了一个《小鸟与青蛙》的游戏,用艺术表演的形式,拓展课文内容。设计了一个课件,在课件中展示外面的世界,让“青蛙”真正领悟到外面世界的精彩。  相似文献   

11.
朱瑛 《云南教育》2004,(2):29-29
演读见悟是一种深读课文、品味语言、体悟情感并将其“外显”的表演过程,是一种特殊的阅读理解“手段”和实践性很强的语文综合活动。它被老师们视为“外显”学生对课文独特感受、理解和体验的鲜活形式,频频出现于课堂。但在操作这一教学活动时,由于理解、运用的偏差,效果往往事与愿违。现以《三袋麦子》(苏教版五册)为例,提出演读见悟的课堂教学策略,就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12.
王辉 《江苏教育》2004,(8B):18-18
曾听过两位教师分别教《三袋麦子》的同一内容,他们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体现了教学理念和思想的差异,让人感悟和反思不少。  相似文献   

13.
余亚忠 《广西教育》2007,(5A):24-25
在学校,课堂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场所,而且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地方。教师不仅关注知识、结论的有效传递,更应该关注学生真实生活和健康成长,有效地促进学生情感与智慧的生成。  相似文献   

14.
[案例背景]一些说明抽象事理的文章,往往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被选人第三册语文课本里的《统筹方法》,是华罗庚写的《统筹方法评话及补充》这篇论文中的一个片断,怎样把这样的课上得有趣,上得生动,使学生乐于学习,并能达到意犹未尽的境界。  相似文献   

15.
王成 《生活教育》2012,(21):25-26
沈博闻是我校高年级的一个男孩子,他的各门功课的学习都让老师头疼,是个典型的"后进生"。一天午后,学校举行区级教研活动,一位外校的朱老师因不熟悉教学楼走错了教室,正值上课铃声响了,这位老师急忙下楼,不小心在楼梯上摔了一跤,半晌没爬起来。  相似文献   

16.
一、借助图画突破难点〔案例〕人教版五年制语文第五册第三单元《中彩那天》一课理解母亲说的话:“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1.图画展示,提出问题。画面一:父亲神情严肃地驾着汽车从欢腾的人群中缓缓驶过。画面二:  相似文献   

17.
[情景描述]新编《语文读本》(第四册)节选了金庸的《天龙八部》下面是我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步骤。  相似文献   

18.
范丽华 《江苏教育》2005,(3B):42-42
《望月》是苏教版小学语五年级第二学期的一篇融写景与记事为一体的章。作用清新的笔调写出了月光下江面、江边水与光的交融,明与暗的相称,既写出了月夜的宁静美,又写出了江面的动态美。  相似文献   

19.
《大禹治水》(苏教版第三册)是一个古代传说。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依“治水前——治水——治水后”的线索,展现了人禹为百姓谋利益的感人形象一从全文看,作者时时处处紧扣“治水”,突出重点,详略得当,把大禹治水前前后后的过程写得细致、生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深切感悟大禹治水的顺强意志和献身精神,使其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相似文献   

20.
陈举良 《广西教育》2007,(6A):17-17
听一节好课就是一种享受,让人回味无穷。《三克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的一篇选读课文,我对本课的教学过程作了如下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