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水环境是疍民饮食亲水性文化形成的重要原因。广西疍民饮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的疍民饮食文化有着特有的习俗符号、结构和禁忌。上岸定居后,疍民的饮食禁忌逐渐消亡,饮食结构趋向全面平衡的方向发展,隐藏在现代疍民饮食文化变迁过程的背后是关于族群饮食适应都市化生活、饮食安全与健康的人类学思考。  相似文献   

2.
孙波 《海外英语》2011,(12):279-281
饮食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占据第一需要的地位,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然而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饮食观念和饮食习俗出现不同,并且最终形成了截然不同的饮食文化。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该文着重分析中国与英美等西方国家在饮食观念、宴会礼仪、菜品命名等方面的跨文化差异,揭示了导致饮食文化差异的深层次的原因,并阐明随着跨文化交际的发展,中西饮食文化的交流、互补和兼容的因素也会增多。  相似文献   

3.
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的物质基础,而饮食文化是反映该地区农业环境与食风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先秦(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黄河下游地区开始逐渐形成其独有的饮食文化。它包括了饮食质量、饮食内涵、烹饪方式、饮食器具、饮食理论和膳食礼乐等。食物生产模式开始逐步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与采集渔猎为辅的情况。从基础性食料与食物加工角度人手,来还原先秦时期黄河下游地区的饮食生活,并且分析其饮食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维吾尔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饮食文化。本文主要介绍和分析了维吾尔族在饮食及饮食活动中的男女性别角色差异以及不同的分工及由此体现出的维吾尔族性别观。  相似文献   

5.
饮食文化是了解和探究中华民族融合形成的重要途径。饮食文化的民族特性,展示了不同民族之间的差异和共性。探讨宋元时期少数民族饮食对中原饮食的影响、中原饮食对少数民族饮食的影响,能对民族交往史的研究、民族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记载了先民的生活,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关于饮食方面的资料,使我们看到了祖先的饮食习惯和方式,在饮食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并逐渐形成了饮食文化,这一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礼"进入饮食,由"礼"来规范饮食活动。从《诗经》中的饮食礼仪活动和饮食文化的作用两个方面来讨论《诗经》中的饮食文化,能使我们更多地去了解先民的生活状况,加深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由于受地理特征、气候环境、民族文化、社会历史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中西方从而形成了不尽相同的饮食背景,中西方的饮食器具和饮食礼仪同样各有异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众社会价值观的建立。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饮食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形成了中西方各有差异的饮食文化。文章将从中西方饮食器具与礼仪的多个方面进行文化解析,以期促进中西饮食文化融合。  相似文献   

8.
越南饮食作为越南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发展、演变和积累的过程中已形成了自己的民族风格和特征,越南人把中国古老的中医理论和阴阳学说应用到饮食文化中并形成了自己传统而独特的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9.
瑶族的饮食结构和日常饮食习俗,与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生产状况、人文因素等密切相关。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瑶族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饮食生产和饮食文化,这种饮食文化体现在瑶族的日常生产生活和节日仪式之中,彰显着本民族的文化特点和民族性格。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瑶族的饮食习俗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生了变迁。  相似文献   

10.
军队饮食文化是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众多饮食文化圈中相对独立、特色鲜明的子系统,具有饮食活动的时代性、饮食目标的明确性、饮食定量的统一性、饮食人群体的稳定性、饮食惯制的规范性、饮食保障的多样性、饮食参与的广泛性等特点。建设现代军队饮食文化要依据这些特点,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对军队饮食文化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1.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饮食是民众物质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精神文明赖以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同时,饮食也是一种文化。作为饮食一个组成部分的糕也是如此,它集物质、精神于一体,且以物质为载体负载着民众千百年来的精神企盼和追求,从而透视出民众的深层文化心理。这种传承久远、固成模式的糕文化是广大民众“生存”的结果,是民族文化心理的外显形态;而这种民族文化心理,又势必会影响糕文化。  相似文献   

12.
根据考古学和民族学的材料,探讨新石器时代的饮食结构、烹饪方法和进食方式,指明它是中国农业文明的产物。中国饮食文化的起源应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相似文献   

13.
浅议无锡传统饮食与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吃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饮食的变化发展可以反映社会文明的进化发展。江南无锡悠久的历史、丰富的物产以及商业的发展也孕育了其独特的饮食文化,促进了当地的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李毅 《黄山学院学报》2005,7(6):126-128
中国饮食文化丰富的内容和悠久的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饮食它既是文化、又是科学、更是一种艺术。从味觉、视觉和心理审美的角度,来看待中国烹饪,来阐述中国烹饪工艺中刀工、火候、调味和审美的联系,来开掘中国烹饪的特殊魅力,有助于我们对中国烹饪的本质理解。  相似文献   

15.
在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进程中,开发利用贵州饮食文化资源,是富民兴黔的必由之路,是发展特色山地经济的创新之路,是贵州走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有益探索,是符合贵州自身实际且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后发赶超之路。  相似文献   

16.
汉唐时期,中国是一个民族众多的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饮食生活特点。而饮食生活的地方性和民族性,也就构成了饮食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客观基础,而同处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之中,更为各民族饮食文化交流与融合提供了便利。一方面是兄弟民族,特别是西北方的少数民族的饮食原料(汉唐人称之为胡食),纷纷传入内地,这些都大大丰富了汉唐人民的饮食,成为中华传统饮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汉族也不断向西域、周边少数民族输出中原的农业文明,这对提高胡族的饮食文明产生过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优秀文化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有效结合地方文化,在地方在校大学生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可以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也能保护和发扬地方文化。温州精神是温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新一代温州人的温州大学生群体,肩负着温州明天发展的重任,这就要求他们不仅要有知识、技能,而且更要有自立、务实、开拓、创新的温州精神,深刻领悟温州文化中“以义为上、义利共生”义利观,把温州精神继承好、发扬好、发展好。温州地方高校必须树立立足地方、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促进温州在校大学生的社会化,从而达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文明与自然的冲突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社会与人性的冲突也同样如是,在中国传统的驯化式文明中,人性被官文化、士文化驯化的如同莽原中的野马被驯化得能跳忠字舞一样.肖云儒先生的<沙、海、墙>给我们展示的正是这一人性被驯化的悲凉,这种悲凉恰是中国士文化的深重的悲剧性蕴涵.  相似文献   

19.
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进程中,江苏文化走过了一条漫长而独特的演进道路。江苏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曾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作为一种地域文化,江苏文化富有鲜明的历史个性,这种个性最为深刻的思想表现就是江苏文化充溢着深厚的人文精神,而“谦和礼让”、“关注民生”、“先忧后乐”以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则为其间显著的特征。江苏人文精神是历史形成的,其合理内核与思想精华,在今天仍然值得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玉器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玉器是古老的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 ,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瑰丽遗产。古代玉器作为物质文化被应用于祭祀、礼仪、丧葬、装饰、医药等领域 ;作为精神文化 ,以玉喻德 ,为历代仁人君子所推崇。古代玉器在中国古老文明发展史中发挥了其他艺术品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