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即将到来的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江泽民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大学时指出:“科学的发展,知识的创新,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创新是不断进步的灵魂.创新,很根本的一条就是要靠教育,靠人才.”他高瞻远瞩地对我国当代教育进行了定格和定位.一、蕴涵创造教育的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的主流本世纪三十年代,美国杜朗大学教授费勒其在《教育心理学》一书中耐人寻味地指出:“自亚里士多德起,心理学只在理论上讨论心灵之学习,自艾宾浩斯之后,亦不过改从实验方法以研究之……而创造教学之方法,亦待心理在此方面之研究而后成立,所惜者,即今  相似文献   

2.
学校特色文化是指一所学校以师生为主体.经过长期实践创造并达成共识的价值观念、办学思想、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是一所学校全体师生的共同追求.也是一所学校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和“人人是创新之人.时时是创新之时.处处是创新之地”的创造教育思想.给学校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上海交通大学在全员育人领域加强顶层设计,整合学校各个层次力量和家庭、社会各方面资源,创新思路、载体、机制,努力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质量创造更好的环境和基础,形成“人人皆教育之人,处处皆教育之地”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4.
被尊称为“中国留学生之父”的容闳在耶鲁大学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后,怀揣着一个教育梦想:“予既受此文明之教育,则当使后予之人,亦享此同等之利益。”回国后他多次游说曾国藩,才得以上书慈禧太后,获批准。然而容闳在上海设立学校招生后,应者寥寥,一年的时间竟凑不足第一批的30个名额。当年的门可罗雀,孩子与家长的谨小慎微,与今日为了出国留学各外事部门门庭若市的火热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5.
鉴于我国今日教育之弊病在为学不足以致用,而学生之积习尤在鄙视劳动而屑为,致毕业于学校而失业于社会者比比.根本解决,惟有提倡职业教育,以沟通教育与职业.……  相似文献   

6.
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界对学习障碍的界定一直存在着争议.以往对学习障碍进行界定的方法主要弊端在于界定模糊,以及从生物--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各自视角进行界定,这造成学习障碍界定的混乱.社会建构说重建了学习障碍形成的理论并提出了一种不同于以往观点的学习障碍概念,认为学习障碍是个体在学校和社会的影响下产生的一种自我认同.社会建构理论催生了对学习障碍学生全新的教育方式--非标签化教育.这种教育方式强调将学习障碍学生纳入到普通学校中,使他们与普通学生同等发展.  相似文献   

7.
一、躁动与迷惘:阅读.读而何用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导向和强化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变量.但根据学习行为的动力来源不同,又可将学习动机分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两种.外在动机占主导地位的学习主体,其学习动力由外力推动,内在动机占主导地位的学习主体,其学习动力由学习主体本身或学习活动本身所推动.……  相似文献   

8.
<正>自主学习一直以来都被教育心理学所关注。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校教育应着眼于教学生怎样学习,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打造"终身学习"的基础,这已经成为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号角。所以,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获得正确的学习方法,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日显重要。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到底怎样培养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一、培养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性1.什么是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  相似文献   

9.
自进化心理学产生后,传统的教育心理学受到来自进化论思想的挑战.进化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朴素知识和学术知识之间关系的交叉学科.教育心理学在进化心理学的影响下提出了新的研究内容,包括:学习动机的培养、学习能力的改变、教育的性别差异,以及学校角色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闻中秋 《海南教育》2014,(20):32-32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其创造的教育思想是他创造性地培养人才的实践经验总结,其创造的教育实践更是贯穿于他整个教育活动之中。20世纪40年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创造宣言》中希望"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知将"创造"看作人生的真谛,把培养创造力作为教育的宗旨,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品质、创造能力作为教学的最高目标。  相似文献   

11.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中国创造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陶行知就把那种“消灭学生生活力、创造力”的教育痛斥为“死的教育”、“吃人的教育”,大声疾呼“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知认为,“儿童的创造力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与环境适应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这创造力”。  相似文献   

12.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也是我国“创造教育”和“生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开拓者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中曾激情地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他呼唤:“创造之神,你回来啊!只有你回来,才能保证参天大树之长成!”他的创造教育理论以生活为中心内容,旨在以开放式的教育环境培养一种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真善美的活人”。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40年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创造宣言》中希望“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知将“创造”看作人生的真谛,把培养创造力作为教育的宗旨,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品质、创造能力作为教学的最高目标。在本课题研究中,我们学习运用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注  相似文献   

14.
石懿 《华章》2013,(13)
人作为社会之人,与其有关的生态不仅仅局限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对其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的影响亦是不可忽视的.如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使人类得到健康有序的进一步发展.对此,《淮南子》中亦有着诸多具有现代价值和深远意义的审美理想和生态思考.  相似文献   

15.
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知二十世纪中叶,世界各国的经济竞赛已明显地转化为国民的创造力竞赛,因此特别重视培养青少年的创造能力——日本于1954年起创办“星期日发明学校”,至今已发展到33所,培养了一批有成就的发明家,日本又于1974年创办“少年少女发  相似文献   

16.
学生自主学习是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指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获得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这是21世纪教育的时代特征。创新意味着探索,意味着变革,其最终目的在于开发、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我国创造教育的先驱——陶行知先生明确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注  相似文献   

18.
课程改革作为应对我国教育弊端的方略已初见成效,其一改传统教育以理论知识、书本知识为主要教育内容的旧思路,一变为关注知识类型的整体性、多样化,再变为关注书本、课堂以外的"新"知识,三变为主张通过活动、交往的方式,依靠学生的亲身实践获得知识。此种知识学习模式,在我国学校教育尤其基础教育中被大力推广。然而,正是这种在今日看来颇为先进的知识学习理念,早在我国先秦时期便可见踪迹。先秦道家老子的"不言之教"与新课改所倡导的知识学习理念在诸多层面上存有共通之处。  相似文献   

19.
芬兰的“现象学习”是适应21世纪关键能力培育的教学改革成功案例。其独特之处在于:以平等、信任为出发点营造教学氛围,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动力;建构学校、政府、市场和大自然协作的多方支持平台,形成教育合力;以跨学科能力为增量,培养面向21世纪需求的高质量人才;以提升幸福感为目标,致力于培养具有创造和享受幸福生活能力的健康之人。在四大特色支持下,芬兰逐步形成了平等信任的教学氛围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建构主题化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促进了师生的平等对话交流;在多方支持平台下既提升了师生的幸福度,又促进了教学效率和师生个人发展。总之,芬兰“现象学习”满足了提升教学效率、促进师生成长的教育诉求,丰富了芬兰的教学内容与教育空间,有效改善了学生的学习品质和教师的思维品质与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20.
一、愿景,引领学校健康发展台湾 的每所学校都有明确的愿景,“愿景”即“办学理念和学校发展规划”,是学校共同的精神价值观,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反映了一所学校的教育追求、精神气质和文化特征,是学校绵延流长、兴旺发展的理想支撑和精神动力。如百年名校新北市中和小学愿景:营造一所卓越快乐的学习园地,孕育健全人格之中和(中正平和)之人,让我们的孩子拥有无限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