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探讨职高学生校园欺凌行为与其人格倾向、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研究抽取了168名职高学生,采用EPQ与MHT对被试进行测量,并通过班主任和学生干部的评价来选定欺凌者.研究发现:欺凌者比非欺凌者更外倾,精神质更高,且欺凌者较非欺凌者更容易冲动,女生欺凌者比男生更容易获得恐怖感和更容易过敏.此外,研究还对校园欺凌行为的危害和干预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讨论和谐校园和体育伦理的内涵,从公正公平、协调人际关系、安定和谐校园环境三方面,分析了体育伦理对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促进作用,并提出利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宣传作用、体育协会的监督作用、体育活动公平参与机制和体育教育的作用,发挥体育伦理对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学校是一个教育共同体,一个以促进学生精神成长和德性生成的教育共同体。校园伦理要将学校作为一个“责任团体”和“教育共同体”进行伦理的审视,研究学校这个组织性团体应当担负的教育责任。教育责任的落实要通过校园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需要从关系伦理的视角审视群我关系和人我关系。所以,校园伦理包括相互融通的两大结构,即团体伦理和关系伦理。团体伦理所体现的是共同体的责任及其实现问题,关系伦理则是所有伦理必然涉及的人与人如何发生相互作用的基本问题。校园伦理首先关注的是教育责任的落实问题。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析中学生校园冷暴力、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检验人际关系在校园冷暴力对心理健康中的中介作用。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975名在校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 21.0软件对中学生校园冷暴力、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进行相关性检验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中学生校园冷暴力、心理健康与人际关系之间呈显著相关,其中校园冷暴力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人际关系与校园冷暴力呈显著正相关;人际关系在校园冷暴力和心理健康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研究认为:通过培养良好人际关系降低校园冷暴力发生频率,可以提升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宋晔 《上海教育》2007,(7B):51-52
所谓校园伦理,就是对校园建设及其文化的道德性追问,强调学校对学生的成长所肩负的“教育责任”,以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和德性发展为目标。校园伦理就是对校园文化进行伦理的审视,它是一种维度,是一种衡量学校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道德尺度和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6.
高校校园物质文化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从校园环境、楼道墙面美化、食堂宿舍、教学设备等方面论述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关怀伦理与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有效关怀的缺失,而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与根本目标即是关怀。关怀伦理是由西方女性主义伦理学家提出的,是以“关怀”为中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以及相互关怀的一种伦理理论和原则。关怀伦理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在关怀理念、关怀情感、关怀关系、关怀方式等方面对其有重要启发。  相似文献   

8.
9.
在全日制的寄宿制小学,年幼的孩子们一周一周远离家长的监控,独自待在学校,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例如身体不适、学习困难、与同学相处的矛盾、对家长的思念等,而无法安心学习。他们又不会通过自我调整来解决心理问题,所以,构建寄宿制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乐趣校园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追寻人文理想的校园伦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校园不仅仅具有空间的物理意义,它应该是一个教育共同体,一个以促进学生精神成长和德性生成的教育共同体。校园中存在着三对主要关系:师生关系、同侪关系和同僚关系,它们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作为隐性教育资源的校园伦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陶冶和熏陶的功能。校园伦理研究要从制度上对校园进行伦理的审视,研究学校这个组织性团体应当担负的伦理责任和应尽的道德义务。虽然学校是社会中的一部分,但是学校不能流于世俗,它应是理想和超越的化身,不断地追寻人文理想应是校园伦理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1.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部分高中留守学生和部分高中非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查,并探讨高中留守学生与父母分离状况对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高中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比非留守学生差。第二,高中留守女生心理健康水平比男生差;高一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与高二留守学生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学习焦虑、冲动倾向、过敏倾向方面比高二留守学生差。第三,父母均外出的高中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比仅父亲外出的差,但与仅母亲外出的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提出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掌握的基本原则和具体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初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549名初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状况相互关系的问卷调查发现,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的社会支持、心理健康状况有密切联系,父母教养方式积极(高情感接纳)的被试,对社会支持的感受积极,其心理健康状况也相对较好.通过初中生感受到的重要他人的社会支持可以预测其心理健康状况,这其中既有初中生的同伴、教师的作用,也包括父母的作用.初中生的家庭内环境特点与其家庭外社会关系状况有内在联系,两者不是相互独立的.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主流是好的,特别表现在学习方面,而且高年级比低年级的的大学生更成熟。同时,不同的年级、专业与性别之间在各个方面的表现不同,主要的心理问题表现在恋爱和情绪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仫佬族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罗城仫佬族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采用的方法是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对罗城仫佬族自治县431名仫佬族农村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结果如下:仫佬族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阳性检出率为0.5%,八个分量表中至少有一项呈阳性的检出率为59.2%;心理健康问题女生高于男生,单亲儿童高于非单亲儿童,留守儿童高于非留守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年级问题检出率最低,5年级其次,6年级最高。这些结论表明,仫佬族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学校、家庭、社会应特别关注女生、单亲家庭儿童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高中生的自我和谐状况、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关系.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福建3所中学的高中生进行测量.结果高中生自我与经验的协调状态上不是很好;不存在性别差异;高中生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性的得分与常模没有显著差异;在刻板性上比常模高,在灵活性上比常模低;高中生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和心理健康因子都呈显著正相关;自我的灵活性与自责呈负相关;自我刻板性与孤独感和过敏呈正相关.结论高中生目前自我和谐状态堪忧,培养高中生的自我和谐性有助于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王极盛编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北京 4 15名打工子弟学校初中生和 2 30名公立学校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差异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 :1)打工子弟学校初中生中存在轻度心理健康问题 ,主要表现为强迫症状、情绪不平衡、适应不良和人际关系紧张敏感 ;2 )打工子弟学校初中生与公立学校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打工子弟心理健康水平较不理想 ,且不及公立学校初中生 ,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根据国家教委的有关调查和目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针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社会需要.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提出了体育教学中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不能把家庭和学校看成是一种权力架构,应争取与孩子沟通,并帮助其了解教育的目的和方式, 以避免教育上的负面影响。同时指出:优质教育要跨出新一步,必须从家庭与学校的协作做起。  相似文献   

20.
当前,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男女交往观,营造健康的心理氛围,以集体活动方式打破学生闭锁心理,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生活挫折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