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教师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研究本位的教师教育模式成为当前世界教育变革的主题。研究本位的教师教育旨在培养实践反思型教师,而不是专业的研究者。本文阐释了研究本位的教师教育的内涵、范式及其改革实践。研究本位的教师教育主要包括目标定位、课程开发、教学方法以及大学与中小学合作伙伴的教师教育研究等四个方面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教育实践研究是回应并针对当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弊端而产生和勃兴的一种研究范式.从历史演进的角度看,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三次范式转型:夸美纽斯时期前的哲学思辨范式、夸美纽斯时期到20世纪80年代的科学实证范式和在此之后的实践范式.实践研究作为当下倍受教育研究者青睐的研究范式,其有着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然而,观照当下,教育实践研究的热现状启迪我们进行理性的冷思考,基于价值解析和特点分析探索科学路径,这是促进此研究范式渐趋有效的应然视点,也是促进教育问题研究深化的必然之思.  相似文献   

3.
《全球教育展望》2007,36(7):3-7,31
台湾教育学家陈伯璋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社会学、知识社会学、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本文第一部分探究了影响其教育思想的因素系统,包括学术氛围、导师和从教经历;第二部分重现了他逐步介入课程改革的旅程、对课程改革实施后的反思以及进一步的实战探索;第三部分表述了他的教育本土化情怀和实践主张。  相似文献   

4.
教育研究者既要加强对师德师范问题的研究,也应该对相关研究成果的范式进行反思。当前,师德研究包括四种范式:理性取向的思辨研究范式,主要聚焦师德概念;实用取向的总结研究范式,主要聚焦师德对策;实践取向的实证研究范式,主要分析师德现状;借鉴取向的比较研究范式,主要聚焦域外师德分析。为了重构师德研究的新范式,教育研究者需要具备积极研究信念、加强理论性和循证研究,从而涵养解决师德难题的教育研究力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依据社会学对研究范式的界定,从研究范式产生的背景、研究目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以及研究者价值观等方面分析比较教育研究的实证主义研究范式、解释主义研究范式、批判理论研究范式、后现代主义研究范式、混合研究范式和思辨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6.
近三十年以来,教师知识研究"范式缺失"(Missing Paradigm)所引发的争议,以及研究者们对知识研究的重新审视与反思,使教师PCK的研究成为当前教师教育研究的焦点。文章试图从"历时"与"共时"的视角来审视国外教师PCK研究的现状。分析表明,国外的研究历经准备期、初创期、拓展期、深化期等几个纵向逻辑拓展时期;由"学术导向"向"实践导向"过渡的共识发展趋向。因而,教师PCK之研究现状既给了我们今后的研究趋势与方向,也给了我们深入研究教师群体的内在知识体系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教育叙事研究是以个人的经历为研究对象,将真实教育事件通过故事的方式讲述出来,对实践进行反思,诠释其中的意义,具有实践性、反思性、真实性的特点。教师叙事研究已经取得重大发展,借鉴其经验探索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的新路径,会发现辅导员使用叙事研究有助于辅导员的素质提升,提供更多教育实践和教育反思的机会,促进辅导员成为实践者、研究者和自我发展者,推动辅导员队伍建设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方兴未艾的研究范式,教育叙事研究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不少研究者开始尝试用叙事研究的范式来探讨一些教育问题。由于这种研究范式本身还不是很成熟,研究者受“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很大,一些研究中出现了“理论诉求”压制“生命体验”的现象,这是值得去认真反思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反思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入手,指出我国教育研究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离与在应用客观化、科学化范式上的有限性这两个突出问题,为此,行动研究的引入成为教育科研的必然趋势。通过分析行动研究的内涵,文章认为行动研究在研究主体、研究过程和研究目的上不同于以往的教育研究,它使教师成为研究者,研究成为教师与研究者之间合作、对话和理解的过程,研究目的在于提高行动的质量。为此,它给现代教育教学研究带来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性研究聚焦的核心议题是这一学科在研究范式、知识生产以及价值取向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独立意识与反思意识。当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研究准入机制、基础理论建设、学术成果发表以及学科伦理规则等方面受政治与经济运作逻辑的影响较大,知识生产逻辑相对式微。这就使得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相关学者在享受政策红利的同时,对自身学术身份的合法性存在焦虑。因此,有必要正视学科知识生产与政治--经济场域、中西方社会科学场域之间的关系,在坚持党和国家对该学科政策定位的基础上,对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式以及核心理论体系进行反思与优化。进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与当代学术精神相契合,具有学科专属性的思维方式、话语体系和研究范式,实现学术与实务、本土化与国际化的结合与统一。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学学科研究:反思与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高等教育学学科研究的四个问题进行了反思与批判。这四个问题是:高等教育学的学科性质是什么?库恩的范式理论是判断学科合法性的标准吗?高等教育学独立的研究方法是必需的吗?如何认识高等教育学是学科和高等教育是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2.
As non‐teacher training courses in UK higher education in Education Studies have grown and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 they have received enormous interest. All of these Education Studies degrees claim to integrate a number of disciplines using an interdisciplinary or a multidisciplinary paradigm. Traditionally the systematic integration of disciplines within courses has created a range of lenses for focusing upon issues such as in medical sociology and health. However, by their very nature, Education Studies courses are complex and influenced by a number of factors such as the socio‐economic climate, political factors, changing technologies and the contemporary views of childhood as well as the changing and evolving socio‐constructions of childhood. Currently, Education Studies courses integrate a number of disciplines to investigate the learning process in context. There is a trend for Education Studies degrees to shift between terms of disciplinarity such as multidisciplinarity and interdisciplinarity.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nature of Education Studies degrees and tries to provoke the debate about the mono, inter, and multidisciplinarity nature of Education Studies. The paper promulgates that Education Studies by its nature and complexity cannot seek identity with any one of these approaches. It will suggest that, given the complexity of the context it serves to match, that instead Education Studies is embedded within transdisciplinarity.  相似文献   

13.
Our schools and educators face a compelling responsibility to serve society by fostering the transformations needed to set us on a path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21st century. Education for Sustainability is a new paradigm, that is based on a life long learning process that leads to an informed and involved citizenry having the creative problem solving skills, scientific, technological, and social literacy, and a commitment to engage in responsible actions that will help ensure an environmentally sound and economically prosperous future for all. This paper and the following paper, from a soon to be published book, Education for a Sustainable Future: A Paradigm of Hope, edited by Keith A. Wheeler, focus on the need to have science imbedded at the core of the Education for Sustainability paradigm and the need to increase and enhance teacher education to better be able to create the necessary interdisciplinary thinking critical to transform learners for the next millennium.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教育”引发了教育范式的结构性变革,传统学习空间已难以承载和支撑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模式,学习空间的变革势在必行。文章首先对学习空间术语的由来及其内涵进行梳理,并回顾了教育发展史中学习空间以及相应教学范式的演变过程。之后,文章分析了新学习空间观产生的动因,提出“互联网+教育”的新学习空间观,指出新学习空间建立在物质、社会和精神三元辩证的空间认识论基础上,学习空间与教学活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并分析和讨论了新学习空间在物质、社会和精神三层空间中都呈现出联通与融合的特征。文章最后基于新学习空间观的三层空间维度对当下具有新学习空间特征的教学创新进行梳理与归纳。期望文章为认识和推进“互联网+教育”学习空间变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郭秉文的《中国教育制度沿革史》是现代中国第一本教育制度通史。该书以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学说为理论基础,运用西方教育学术范式对中国的现实问题开展研究,力求中西结合,经世致用,建构了现代中国实用主义教育学术范式。作为20世纪初期世界教育研究重镇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第一位中国留学生撰写通过的教育学博士论文,《中国教育制度沿革史》的写作模式成为此后同门蒋梦麟、胡适、陶行知等人撰写博士论文参考借鉴的样板。该书及作者的其他早期相关论著建立了现代中国实用主义教育学术范式,实际开启了中国教育学转向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学术范式的进程,影响了一代中国学者。  相似文献   

16.
教育改革不仅是教育系统及教育实践方式的改变,更应该是教育思维和教育理念的改变,是思维理念的系统变革,是一种教育范式的转变。教育要走向新的范式,以期让学生拥有最大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17.
Our schools and educators face a compelling responsibility to serve society by fostering the transformations needed to set us on a path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21st century. Education for sustainability is a new paradigm for a life long learning process that leads to an informed and involved citizenry having the creative problem solving skills, scientific, technological, and social literacy, and commitment to engage in responsible actions that will help ensure an environmentally sound, socially just, and economically prosperous future for all. This paper and the preceding paper, from a soon to be published book, Education for a Sustainable Future: A Paradigm of Hope, edited by Keith A. Wheeler, focus on the need to have science imbedded at the core of the education for sustainability paradigm and the need to increase and enhance teacher education to better be able to develop the necessary interdisciplinary thinking and transformative learning for the new millenium.  相似文献   

18.
近代以来,在教育理论领域,对主体性及其教育的探索几乎没有停止过。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课程改革背景下,主体性教育一度成为学者们普遍关注的焦点。但是由于研究视角、取向的局限性与研究范式的单一化和老化,使得该课题的研究尤其是应用性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陷入困境。因此,当前主体性教育研究的主导范式必须得到改变。从传统的教学论范式到当代的课程论范式,是主体性教育研究转向的一条可行路径,它与目前我国乃至世界教育理论的研究趋向及教育实践发展的背景相一致。  相似文献   

19.
不同历史时期教育政策实践的发展模式形成了我国教育政策实践的范式。教育政策实践范式的三个基本范畴是教育政策文本话语模式、教育政策价值选择和教育政策活动特征。在我国教育政策实践范式的历史变迁中,教育政策话语模式由"政治本位"、"经济本位"转向"教育本位";教育政策价值目标由"平均主义"、"效率优先"转向"有质量的公平";教育政策活动特征由"经验决策"、"理性决策"转向"科学化、民主化和系统化决策"。  相似文献   

20.
自组织教育与他组织教育的实践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组织教育是一种基于自组织系统论的后现代范式教育观;而与其相对的他组织教育则基于传统机械论的科学观,以机械论的现代范式教育为导向。这两种教育实践观在教育机制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即是否能真正重视学生的核心作用,这两类教育实践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学生的发展;课堂教育;班集体教育和学校系统层面。从根本上说教育是学生自己的事;教育从本原上讲是通过学生的活动来实现的。这样就对教育的实质从另一个角度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