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园欺负问题是一个在校园中存在较为普遍的现象,欺负行为对受欺负者的身心健康具有很大的伤害性,会导致儿童情绪抑郁、注意力分散、孤独、逃学、学习成绩下降和失眠,严重的会导致自杀.应结合实践对受欺负者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正视校园受欺负现象,与受欺负者共情;开展自信心训练,增强个人力量;进行社会技能训练,提高人际适应能力等.以减轻对受欺负者的心理伤害,使其健康、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2.
校园欺负问题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问题,欺负行为对受欺负者的身心健康具有很丈的伤、害性,会导致儿童情绪抑郁,注意力分散、孤独、逃学、学习成绩下降和失眠,严重的会导致自杀。痔此对受欺负者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通过正视校园欺负现象,与受欺负者共情;开展自信心训练,增强个人力量;进行社会技能训练,提高人际适应能力等途径,以减轻对受欺负者的心理伤害,使其健康、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3.
关注中小学生的欺负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得到了英国渥斯特大学学院的经费资助。参加本研究的还有英国伦敦大学的 Peter.K.Smith教授、渥斯特大学教育学院的 Kevin.Jones博士和 Peter.Wakefield博士、济南市育新小学校长徐华以及研究生鞠玉翠、谷传华、王益文、王美萍等人。   欺负是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攻击性行为。它不仅是道德发展问题,同时又是关系到社会安全、个人健康的重大问题。 20世纪 80年代以来,挪威、瑞典、加拿大、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均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近两年来,我们在与国外同行合作的基础上,对我国近万…  相似文献   

4.
儿童行为问题包括行为和情感两个方面,其成因不外乎先天自身因素和后天环境影响,课题组通过综述国内外儿童行为问题现状及成因的研究结果后,首次用流行病学病因轮状模型解释儿童行为问题的因果联系,并提出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支持系统的儿童行为问题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5.
杨希洁 《中国德育》2007,2(8):26-28
欺负是中小学中常见的不良行为,可分为直接身体欺负和言语欺负。欺负的发生有特定的情境,年龄和性别因素都会导致欺负的发生。目前,学生与教师对欺负的应对方式,受欺负者与欺负者的个性特征和同伴关系值得关注。从学校、班级、个人三个层面进行干预,可以有效地预防校园欺负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校内欺负行为的干预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小学校内发生的欺负行为已经成为当前公众和研究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对此,欺负的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该评述了几种重要的针对干预的理论,以及由此衍生的干预策略,阐述了各种干预策略的优劣,分析了相关研究对干预实践的启示,提出了未来理论及实践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运用自编问卷在广西5所中小学选取792名中小学儿童进行调查,考察中小学儿童在学校和家庭中受同学、教师和家长欺负的原因。结果发现:中小学儿童很多情况下是无缘无故受同学欺负的,此外,儿童个性懦弱、被欺负者看不顺眼、口误说错话、遭人嫉妒也是儿童受同学欺负的原因;中小学儿童由于没有达到家长的要求,学习成绩差、口误说错话等原因而受到家长的欺负;中小学儿童由于没有达到教师的要求、学习成绩差、口误说错话、不服从教师的安排和教师心情不好等而受到教师的欺负.  相似文献   

8.
教师对学校欺负的干预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是学校欺负干预的主体,承担干预者、组织者和协调者的责任。教师只有掌握科学的干预策略才能有效控制和减少学校欺负的发生。介绍学校欺负干预的常用策略:头脑风暴法、质量小组、角色扮演、分忧法和自信心训练等。  相似文献   

9.
欺负是中小学生经常发生且较为普遍的一种现象,对中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危害性。从自我认知、情感认知和同伴交往等方面分析欺负者、受欺者、旁观者的人格特点,联系个人、家庭、学校、环境等因素与欺负行为的关系,针对这些因素提出建议措施对校园欺负行为进行有效干预,建立社会—学校—家庭—儿童的四级模式,以期减少欺负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现今社会,少年儿童受欺负现象十分普遍。许多研究表明,受欺负经历对受欺负者的身心健康具有很大的伤害性[1]。受欺负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曾经历过被他人有意攻击和伤害,并造成心理或生理痛苦。受欺负者在体力或人际关系上处于劣势,欺负者往往通过身体伤害、言语或肢体语言威胁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Olweus儿童欺负/受欺负问卷对农村750名4~6年级儿童进行整群抽样调查,发现300名农村留守儿童受到三类欺负显著高于450名农村非留守儿童(p<0.01);农村留守儿童受欺负状况方面,未发现显著性别差异;在年级差异方面,农村留守儿童受欺负在直接身体欺负和间接欺负上未存在显著差异,但六年级农村留守儿童显著比四年级儿童更容易受到他人直接言语欺负(p<0.05).农村留守儿童受欺负现象严重,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改善同伴接纳水平,塑造积极的自我概念,增强体质,提升亲子沟通质量是保护他们免受欺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学校欺负行为干预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欺负行为是中小学生之间经常发生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攻击性行为,它对儿童及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很大的伤害性。因此,受到许多国家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并开展了相应的干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了解国内外学者所做的有关学校欺负行为的干预研究,对我们开展学校欺负行为干预研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校园欺负行为干预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校园欺负行为作为一种低水平的暴力形式,严重危害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历来受到教育者的关注。该文从心理学和社会学角度出发,对近期国内外校园欺负问题的危害及干预策略的研究进展作了回顾。首先系统分析了校园欺负行为对欺负者、受欺负者、旁观学生以及整个校园的危害;其次从社会、学校、班级、家庭、个体等不同角度讨论了校园欺负行为的主要干预策略;最后提出了未来研究应该思考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为有效应对校园欺负行为的发生,各个国家都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国在校园欺负行为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关的研究和干预措施还没有形成系统化的理论,因此了解国内外已有的研究经验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白20世纪80年代开始,校园欺负行为开始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被进行系统的研究。心理学者迫切的希望找到有效的干预策略以减少欺负行为的发生,解决欺负者和被欺负者的心理问题。本文对于欺负行为的概念,原因及干预进行讨论,望能指出校园欺负干预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6.
幼儿欺负行为是幼儿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普遍出现的行为,不利于幼儿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以及幼儿人格和社会性的健全发展。幼儿欺负行为的产生与幼儿的气质类型、交往技能、性别、移情能力、成人行为以及社会大环境有着密切联系。成人需加强幼儿的移情训练。规范自身的行为.创设良好的环境以及采用适宜的教育手段等干预措施来减少幼儿的欺负行为,从而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幼儿教育》2014,(6):6-9
中餐结束后,孩子们将自己的小椅子搬到活动区,妮妮将小椅子搬到其中的一个圆点上,到阅读区看图书。等妮妮回来,看到她的位子上坐着琪琪,妮妮和琪琪开始为位子争吵起来,妮妮指着琪琪的椅子说“这椅子是我的。”  相似文献   

18.
高相凯 《文教资料》2008,(11):105-106
欺负行为在中小学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不良行为,它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均产生不良影响.通过对学生欺负行为的特点、危害和原因的分析,可以从社会、学校、家庭三个层面对欺负行为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9.
儿童欺负行为主要发生在校园或者以校园为媒介的社交群体内,是一种常见的校园不良行为,并有可能发展为校园暴力。对欺负行为及其动机进行分析,培养儿童健康人格,采取科学教养方式,加强正面教育是对欺负行为进行有效干预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作为一种对青少年的身体、心理产生双重伤害的问题行为,一直备受心理学界关注。随着近年来校园安全问题的频繁发生,且受欺负青少年被发现有更多的自伤行为,研究者们开始关注二者间的关系。对当前研究中青少年受欺负对自伤行为的影响效果、作用机制及边界条件进行系统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以往研究的局限,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启发,从而更好地理解并预防由受欺负事件带来的青少年自伤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