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洛阳新近出土的《张具瞻墓志》记载了张具瞻生平仕宦的情况,事涉玄宗时期许多著名大臣,张的经历也对唐玄宗时期中外交流的史事有所反映。而结合洛阳邙山出土其家族其他成员的墓志,我们可以看到其文化背景在其家族繁衍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虽然《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和《古今姓氏书辩证》对陇西李氏丹阳房有载,但颇为简略,亦有错讹.《李浚墓志》的出土,不仅弥补了正史对这一家族记载的不足,而且可以借此探明李靖卫国公爵位的承袭情况及其后嗣的相关事迹.根据对《李浚墓志》的解读,可知志主七世祖的本名应该为李欢而非李权,李欢杜县公的爵位为唐初所追封而非北魏所封;其六世祖李崇义本名应该是李让,字崇义,北周时封为永康县公而非永康郡公;志主五世祖李诠在隋朝被授予过定襄道总管之职,在唐初被封过临汾公;其高祖李靖的卫国公爵位自李德謇(李靖长子)后,便由李靖次子李德奖及其后嗣承袭;志文亦对志主生平事迹有详瞻之介绍,可补史书记载之阙.  相似文献   

3.
索玄墓志是洛阳出土为数不多的记载敦煌人士迁居洛阳的石刻史料,本文结合有关文献对墓志中的一些主要史事做了一些初步地探讨。  相似文献   

4.
河南洛阳市出土唐《卢昂墓志》为范阳卢氏世系和志主的仕宦经历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料:记载了安史之乱时志主襄助将军鲁炅保家卫国的壮举,以及为官期间泽被一方的政绩。《卢昂墓志》为研究唐代历史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共时资料。  相似文献   

5.
《程伦墓志》记载了程氏三代及其任职经历。志主程伦的祖父程伯以军功起家,获得“甘棠公”的封号。父程诰自学成才,任太医监。程伦继承家学,长期任职于太医署,并曾服侍太子李弘。程诰用“桃棒”作为爱子程伦的小名,表现了他趋吉辟邪的心理。程伦因崇敬第五伦而改名为“伦”,旨在表达他的理想不止于行医,而是由医入仕,成为一代名臣。从爵位到散位,从武官到文官,程氏一家三代的任职经历与迁转,恰好体现了北朝隋唐时期政治文化的嬗变,即由西魏北周“尚武”风尚向隋唐社会“文治”趋向的转变。在官本位愈发成熟的隋唐社会,程氏家族以医术起家却向往庙堂官职,最终无人继承医学的经历折射出医学知识传承背后的社会急剧变化。身份的差异与所属环境的不同,造就了墓志作者与孙思邈等人对外科手术迥然有别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唐代丧葬有权葬风俗,出土于馆陶县徐万仓村的《唐故许氏夫人墓志铭》即是一方权葬墓志。许氏夫人权葬在"魏县西北一里",即是今大名县杨桥镇祝村东的魏县故城,并非今大名县万堤镇魏县屯村,馆陶县徐万仓村是许氏夫人在丈夫百年后的夫妇合葬地。许氏夫人墓志中的"东临御水"是指唐魏县故城东有隋唐大运河,而馆陶县徐万仓村在唐代不存在大运河支流。  相似文献   

7.
隋唐时期,河东柳氏是关中地区的著族大姓。近日又得见其家族中柳崇敬墓志一方,柳崇敬于两《唐书》无载,其高祖柳庆、曾祖柳机,史书均有传。《柳崇敬墓志》为河东柳氏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在补充世系、印证史实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唐《鹿裕墓志》记述了志主自曾祖鹿悆以下各代人物的官爵信息,与传世文献和隋《鹿善墓志》相互印证,且多有补充。墓志较多记载鹿裕祖父鹿[僧]晓在北周的官爵,及本人从北周入仕经隋至唐初五十余年间的仕履经历,不仅补充了《元和姓纂》的缺漏,也反映了中古时期济阴鹿氏家族爵位由“定陶侯”向“河内公”转变,再回归到“定陶公”的历程。墓志所见鹿裕家族与李唐皇室联姻及其卒葬地信息,反映了北朝后期至隋唐之际济阴鹿氏成员实际籍贯变动与其家族记忆中郡望的书写差异。传世文献记载济阴鹿氏家族谱系在唐初鹿裕之后突然中断,令人费解。《鹿裕墓志》的发现则提供了一种解释的可能,即墓志通篇都没有提到鹿裕子嗣的任何信息,或许反映了济阴鹿氏家族后嗣稀少甚至断绝的情况,这可能是该家族在入唐后走向衰落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9.
洛阳新出裴向墓志记载裴向以家族势力为背景,以父亲裴遵庆的宰相地位为靠山,门荫入仕,仕宦长达62年,其中五任刺史,两历大理卿,颇著政绩。而其妻卢氏出身世族,礼教备身。归于裴府50年,奉上抚下。两方墓志记载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价值取向和门第观念。两《唐书》中裴向传记十分简略,新出裴向墓志凸显了证史、补史的功用。  相似文献   

10.
质子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项重要制度。唐朝继承两汉、魏晋以来的做法,对周边少数民族实行质子制度。安史之乱后,唐中央由于难以完全控制地方节帅的任免和更替,在藩镇也推行了质子制度。藩镇质子制度产生于唐中央实力较弱的背景下,对维护唐朝的统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一制度始于代宗永泰初,在宪宗元和之后逐渐消失,是唐中期朝藩互动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以来,女性史研究兴起并逐渐拓展为一新的研究领域。唐宋时期陕北地区属边疆区域,党项族、吐谷浑与汉民族杂居融合,共同发展。出土的17方女性墓志,多出身官宦,又与当地上层结成婚姻。其人物形象共同特征是孝贤兼备,完全符合儒家经典女性形象。这与唐宋时期墓志的书写风尚、墓志书写者与志主的关系以及志主家庭的汉文化观念等因素密切相关,反映了该时期陕北地区各民族融合发展的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12.
初唐四大书家之一的褚遂良,其楷书远学王羲之,近学欧阳询、虞世南,融南北书风于一体,是唐代承前启后的人物。在褚遂良以前,楷书的运笔多用“一拓直下”的方式,而褚遂良则改“锋甚毕露”为逆入藏出。其前后变化关系通过褚遂良的承启得到了体现,从而影响到颜真卿、柳公权等人,为唐朝楷书的完全成熟,起了重要的过渡作用。  相似文献   

13.
腾冲出土的明代墓志铭,有力实证了腾冲明代历史和汉族文化,可证地方志书的准确性,亦可解地方志书之误,是研究地方文化十分重要的物证。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海城近年出土的5块墓志铭进行了考释,并对其中较为清晰的三块加以翻译,通过这些工作,基本弄清了墓主的身份、地位,徐氏家族的世系、婚姻关系,以及与徐氏家族有着密切关系的家族情况,从而给社会史的研究增添新的实证材料。  相似文献   

15.
望山一号、天星观一号及包山二号等战国楚墓出土的竹简上都记载着楚国人祭祀的水神“大水”,“大水”系“长江之神”,而不是指“天水”、“银河”、“淮河”、“神道”。  相似文献   

16.
洛阳新出土唐代张锡墓志志文记述了张锡的为官生涯,颇多证史补史之处。志中所记有关唐代孝廉举的资料,对研究唐代科举选人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唐代范阳卢氏墓志,为张锡子张欢之妻,志文内容可补证张锡生平。这两方墓志涉及到清河东武张氏和范阳卢氏这两家唐代名门望族,对研究这两个家族的历史增添了新的史料。  相似文献   

17.
王灿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131-133,135
"楚辞"是战国后期产生于楚国的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它很全面地描述了当时楚地各方面的风俗文化及其特点,其中亦涉及到了饮食方面,因而笔者将以"楚辞"中关于饮食的描写来分析探讨先秦楚地那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