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教育改革日益深入的今天,我们的教育越来越关注人的发展,越来越趋向教育的本质,而爱情作为人类内心世界的一种圣洁的情感,是不能被排除在“人的发展”这一教育话题之外的。令人欣喜的是,我们的教育观念在不断更新,爱情教育也已受到关注。现在我们不仅能够公开地谈论爱情教育,而且在上海、浙江、河南、辽宁等地已大胆尝试,把爱情教育引入中学课堂。有的在中学语文课本里增加了一个谈论爱情的单元;有的开设“爱情课堂”,一个下午语文、英语、音乐、心理学四节课,每节课上都是师生一起“谈情说爱”;有的通过学校开设的心理健康课,向学生进行…  相似文献   

2.
《婚姻键合理论》也可说是一种“婚姻动力学”理论。它站在“两性相吸”基础上,探讨婚姻制度的社会关系构成及契约的基本条款内容,从而说明了婚姻的本质;它把婚姻的选择视为按照“某种原则和程序操作”的结果,而这种“原则和程序”的内容是由人类社会进步水平决定的;它把婚姻的存在视为“连续不断选择”与“连续选择同一”的结果;它把爱情与婚姻选择条件相区别,从人们对异性的需要强度所达的层次不同,来探讨两性间的“关系距离(即关切程度)”,从而说明了婚姻中的爱情机制。在婚姻的本质构成、选择机制、爱情机制、稳定机制的基础上,《婚姻键合理论》畅顺地说明了诸如婚姻排他性和可变性问题、婚外恋问题、年龄问题、离婚率问题、未来联偶婚制问题等  相似文献   

3.
“坟墓”这一意象在五四新文学作家的笔下反复出现,鲁迅、何其芳、穆时英、废名等作家都写了坟墓,并赋予这一意象不同的象征含义。有的把坟墓当作对过去生命的纪念,有的把它当作梦想和爱情的埋葬地,有的把它当作一个很美的诗情,写进风景和民俗风情画中。在大革命失败和五四运动落潮的苦闷阶段,这些作家通过不同的方式,以“坟墓”这一意象为思考的立足点,对生命价值进行叩问,面对人生的终点,寻找有意义的生命的路。  相似文献   

4.
杨培升 《天津教育》2005,(10):20-20
爱情作为人类内心世界的一种圣洁的情感,是不能被排除在“人的发展”这一教育话题之外的。令人欣喜的是,我们的教育观念在不断更新,爱情教育也已受到关注。现在我们不仅能够公开地谈论爱情教育,而且在上海、浙江、河南、辽宁等地已大胆尝试,把爱情教育引入中学课堂。有的在中学语文课本里增加了一个谈论爱情的单元;有的开设“爱情课堂”,语文、英语、音乐、心理学课根据教材内容师生一起谈“情”说“爱”;  相似文献   

5.
<正> 现在要讨论的是动词后边的“到”,即动词加“到”这类结构中“到”的功能及词性。现代汉语语法著作大都要论述它的用法。对于它的功能及词性,目前有着多种不同的认识。主要的不同认识是:有的把它归为介词,有的归为趋向动词,有的归为次动词,有的归为副动词。至今,大多数的语法论著还是把它归到介词里。  相似文献   

6.
有着浪漫情结的少男少女们对于爱情充满了幻想,他们不自觉地渴望通过各种方式接触异性伙伴,试图把爱情童话变为现实,使美梦成真。有的少男少女盲目相信网络交友,交往不深就轻言爱情,有的甚至“聊天”聊不到十分钟就相约见面,而遭遇的往往是欺骗、受辱甚至暴力。少女小  相似文献   

7.
在教育改革日益深入的今天,我们的教育越来越关注人的发展,越来越趋向教育的本质,而爱情作为人类内心世界的一种圣洁的情感,是不能被排除在“人的发展”这一教育话题之外的。令人欣喜的是,我们的教育观念在不断更新,爱情教育也已受到关注。现在我们不仅能够公开地谈论爱情教育,而且在上海、浙江、河南、辽宁等地已大胆尝试,把爱情教育引入中学课堂。有的在中学语文课本里增加了一个谈论爱情的单元;有的开设“爱情课堂”,一个下午语文、  相似文献   

8.
<正>白居易因“一篇长恨有风情”而传扬千古,但《长恨歌》自它诞生的那天起,关于它的立意、主题,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梳而概之,有这么三说:爱情说、讽喻说、爱情加讽喻说。根据前二类截然不同之说和第三类折衷调和之说,根据艺术的事实本身,我取第一说——《长恨歌》为讴歌李、杨坚贞不渝爱情的“风情”之作。  相似文献   

9.
影片《白》中存在着“统治式爱情”与“伙伴式爱情”这两种模式的冲突与转化,其中“统治式爱情”主要是因为“性”和“金钱”消解感情的因素造成的,它体现了“统治式爱情”中地位的不稳定性、平等之不可能、爱情的不自由性这三大特点,从中可以看出导演对“伙伴式爱情”的呼唤与期待。  相似文献   

10.
《穆斯林的葬礼》中的爱情悲剧在其生成原因方面是各有差异的,有的是宗教信仰,有的是“家长”制度,有的是自身的性格使然,而本丈会从这三个层面出发揭示书中爱情的悲剧成因。  相似文献   

11.
当人们在博览世界上许多知名的音乐家的有关爱情生活的经历后,都曾经为之兴叹不已:在他们之中,有的踌躇满志,生活美满,有的则失恋痛苦,欲寻短见;也有的则因草率成婚,终生遗憾。然而,他们都没有离开生活的主题和目的,终于用自己的理智和才华,为人类谱写了让全世界欢乐的动人乐章。从他们的经历中,人们受到有力的启迪。正如法国戏剧大师所说,“爱情是一位伟大的导师,它教我们重新做人”。下面便是他们爱情生活上的几个片断:  相似文献   

12.
<正> 著名女作家紫式部的近百万字的巨著《源氏物语》不仅代表了日本中古物语文学的最高成就,(“物语”的意思是故事或杂谈,即后来所说的“小说”)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它比欧洲和我国的第一批长篇小说尚早三、四百年。它的巨大成就和开创意义,使其自问世以来,引起了历代学者、研究者的评论、研究,归纳各种评说,有以下四种观点:有的从佛教的宿命观念出发,认为它是“去恶从善”的书;有的从儒家的道德规范出发,认为它是“诲淫之书”;有的从人性出发,认为它是体现“幽情”“哀感”精神的书;有的则  相似文献   

13.
第一节 中国科幻小说 文体简说   科幻小说,顾名思义,既是科学,也是文学。它既要有科学的构思,也要有文学的华彩。科幻小说,是面向未来的小说。它将把人的目光牵向未来,引向宇宙,激发一代又一代人勇于探索,为科学献身。科幻小说,是展示想像力的小说。李约瑟认为:“科幻是科学之母。”   科幻小说中有注重科学设想、向往未来的“硬”科幻,也有富含哲理、蕴警世之意的“软”科幻;有的注重人物形象;有的情节生动,悬念迭起;有的歌颂生命,赞美爱情;有的鞭笞愚顽,颂扬科学;还有机器人、冷冻生命、外星探索、人与自然……题…  相似文献   

14.
<正> 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历史把整个中国社会和摄影艺术一下推入变革的潮流之中。一种崭新的艺术形式——新纪实摄影伴随着时代崛起于古老中华,嬗变于现实的变革与纷争之中。有的惊异于它的“胆大妄为”,有的指责着它的“不守章法”,也有的对它的执著追求持怀疑态度……。 其实,任何新生事物都是在抗争中最终赢得世界的承认的,其中也包括着理论上的探寻与评说。本文即本此主旨,拟就中国的新纪实摄影谈点一得之见。 一、新纪实摄影的概念界定及其发展的历史动因  相似文献   

15.
《论鲁迅》中心论点究竟是什么,它是怎样提出的?各种教研材料说法不一。有的说“鲁迅的精神”是中心论点。有的说它论述的中心是“纪念鲁迅,学习鲁迅”。我认为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应是:“鲁迅是一个民族解放的急先锋,给革命以很大助力”。论点是在开篇的第二节提出来的。什么是议论文的论点呢?初中语文教材对此下了这样的定义:“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二很明显,把这篇文章的论点概括为“鲁迅的精神”是不妥的,它没  相似文献   

16.
玫瑰是象征爱情的美丽的花,有的国家如保加利亚就把玫瑰作为国花。广播电视里的播音员说到“玫瑰”,有的读mei gui,有的读mei gui,有的读成mei gui(轻声),到底哪个对呢?  相似文献   

17.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是世界级的百科全书。在它第十三次修订时,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原子弹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了原子时代,修订者自然要把“原子弹”一词作为独立的条目编入书中,同时还把“爱情”这一条目给删除了。修订好的百科全书发行后,却遭到了当时许多读者的强烈反对,纷纷指责修订者是“战争狂”,只要“原子弹”不要“爱情”。修编者更是语出惊人:“‘爱情’固然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可它是要经体验后才知个中滋味,而把“原子弹”藏在书中,永远也不用去体验它。”编者的一番话,一时传为美谈。美国加州吉若镇一位小学教师,想向…  相似文献   

18.
王实甫《西厢记》里的莺莺是不是一个轻视功名的艺术形象?纵观建国以来研究《两厢记》的文章、专著,似乎这已不成为问题。有的研究者认为莺莺是一个蔑视功名的叛逆女性①;有的学者则认为“在《王西厢》中已把崔莺莺雕琢成一个自始自终蔑视功名,只重爱情的叛逆女性。”②;有的评论者则指出,《王西厢》中的楣国小姐是“一  相似文献   

19.
提高公民素质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呼声。然而,当前青少年的素质现状却令人堪忧。如有的学生把考试作弊视为“有招数”、“机智灵敏”,并向他人津津乐道;有的学生把说脏话自诩为“能说会道”而得意;有的学生把造谣诽谤他人看作是“最开心、最有意思”的事而幸灾乐祸;有的学生把顶撞或辱骂老师视为“有个性,有棱角,不平庸”;有的学生把撒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晚唐诗坛上出现一位如谜一般的诗人,他就是李商隐。他的诗具有鲜明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清冯浩曾誉之为晚唐诗坛之“巨擘”,可见一斑。但由于他的诗写得隐晦曲折,难解其要义,所以长期以来评价颇不一致。对于李商隐的无题诗,更是众说纷纭。有的人攻击它为“帷房淫语”,有的人称赞它为“爱情奇葩”,有的则赞叹它“言近远”,有的却批评它“晦涩生僻”……是什么样的艺术形象使得人们这样抑扬褒贬,莫衷一是呢?值得注意的是:理解的分歧丝毫未冲淡无题诗的艺术魅力,反而使更多的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本文试图从李商隐无题诗(主要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