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就业形势下,系统地进行大学生职业心理辅导研究,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心态,明确职业定位,缓解心理压力,做好择业前的心理准备,增强择业信心。从梳理和介绍职业心理辅导的国内外研究与发展入手,分析和探讨了大学生职业心理辅导体系建设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实践活动、师资队伍、测评建设、外部环境和效果评估等七个方面的具体内容,从学生、规范、时代、实效四个维度进一步阐述了大学生职业心理辅导体系构建的四个基本原则,最后,就统一认识、师资队伍、方式方法和特色教材等方面进行了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2.
在现行的“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分配制度中,既给予学生一定程度的择业自由,也给予了用人单位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接收毕业生的权力。对于面临分配的毕业生来说,“择业”是摆在他们面前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生课题。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职业选择?这也是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必须要研究大学生的择业心理。一、大学生择业的心理特点(一)选择职业的目标1.理想化。很多大学生把城市、机关作为自己的最有发展前途的择业目标,而一些特别需要人才的边远地区和基层单位也往往是青年学生最能施展其才能、全面发展的地区和单位,却难…  相似文献   

3.
高校学生在双向择业中,对自己、职业及其周围环境的认识、了解和推理、判断的不准确而容易产生择业偏差。择业偏差产生的心理原因主要包括对自我认知不准确,对职业认知不准确,对周围环境认知不准确。在辅导中,改变他们的择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认知,对他们进行认知心理辅导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和非常有效的途径。认知心理辅导主要从合理的自我评价、理想的职业选择、正确面对现实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选择职业是大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择业过程实质是择业的心理活动与能力发展的过程,以大学生择业心理为切入点开展生涯发展教育是高校就业指导的新视角。通过自编大学生择业心理问卷,对10所不同类型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取样,从就业认知、就业准备、择业心态与情绪、职业定位四个方面调查分析大学生择业心理状况,在此基础上从微观层面提出大学生生涯发展课程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5.
人们通常把第一次就业作为人生的重要转折点,而当代大学生则把选择职业与今后事业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数年寒窗苦读,最终想得到一个满意的职业,这本身无可非议,但事实上有许多因素在影响着他们对于职业的选择,也使他们在择业过程中产生了迷茫,作者想就影响当代大学择业的主客观因素做一点简单地分析.  相似文献   

6.
高华 《教书育人》2012,(18):7-9
一前言选择职业是人生的一大课题,更是当代大学生的一大择业抉择。改革大潮为大学生择业带来了更多的机会,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而随着社会对大学生的筛选更加严格,加上金融危机给大学生就业带来的消极影响,大学生走进大学校门时就开始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存在着多种多样的择业心理,影响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因素纷繁复杂。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普遍而永久的社会问题,是社会前进与发展中的问题,是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必然问题[1],因此关注大学  相似文献   

7.
宋正春 《文教资料》2010,(21):137-138
中职生在择业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良心理,影响了中职生的择业前景。中等职业学校开展择业心理辅导和调适,对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确定就业期望值、端正职业选择态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消除从众心理、自恃与自卑心理,正确认识自我,努力改造自我,务实人生,是大学生择业时首先应具备的心态。消除择业依赖心理,培养独立寻找职业及创业的意识,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起码表现。消除择业实惠心理和择业求成心理,注重长远发展,动机适中,积极进取,是呼院大学生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多数高校就业指导的模式是就业指导部门与心理辅导部门联合起来开展工作,对学生进行就业知识讲授、择业技能培训,为学生提供信息咨询、职业倾向性测验、职业心理辅导,并通过开设《大学生生涯规划》和《大学生就业指导》等课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辅导与咨询服务。并且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的结构性调整和重组不断加快,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由原来的国家统招统分(国家包学费、国家包分配)改为“学生自费上学、自主择业、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后,大学生就业市场就呈多元化发展格局。在这种背景下,积极做好大学生职业心理辅导工作,并不失时机地对大学生的择业心态、就业观念、职业理想进行调整,对促进大学生个人的成长和高校自身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民族地区的高校在这些方面认识不够,因此存在以下现状。(一)职业心理辅导仍停留在单纯的就业指导上。而且一直以来,就…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心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心理发展的角度认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充分认识个体在不同阶段心理发展的特征,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把握职业生涯发展的规律,规划好他们的人生。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职业生涯认知、职业自我意识以及职业个性心理等是影响规划的重要心理因素。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心理辅导体系,既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组成部分,又是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不可或缺的环节。  相似文献   

12.
唐黎 《现代企业教育》2009,(18):226-228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面对激烈的择业竞争和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在求职择业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不良职业价值趋向、陷入心理误区。只有了解这些不良趋向和心理误区才能帮助大学毕业生排除各种心理干扰,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心态平和地选择一条最适合自己的人生轨迹与奋斗目标的理想职业。  相似文献   

13.
当代大学生择业的公关素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基础求职择业,是人生必经的一个门槛,是大学生把握自己命运的开始。渴望有一个好的职业,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是每一个有进取心的大学生梦寐以求的愿望。面对激烈的择业现实,大学生的心理往往表现为恐慌、焦虑、迷茫、浮躁、盲从,如果不加以克服,势必会影响择业的效果。因此心理上的松弛梳理、释重缓冲,就显得尤为重要。1、自我平衡的心理调适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间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也是心理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人的心理活动总是处于由不平衡——平衡——新的不平衡——新的平衡的螺旋式发展过程。人的根本特…  相似文献   

14.
择业是每个即将步入社会的人第一个重要抉择,尤其是大学生。大学生就业后常出现适应不良带来的心理问题,如果没有及时调整心理适应能力,极可能产生就业心理问题,探析大学生就业心理的特征和提出适当的适应对策,将帮助大学生顺利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这一人生转折。  相似文献   

15.
择业是大学生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重要选择。从某种意义上说,选择职业就是选择未来。同时,择业也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的一次检验。因为心理是人活动的天然动因和必然伴随物,择业心理会影响到择业的行为和结果。所以,在我国对大学生就业实行“自主择业”、“双向选择”政策的形势下,要求大学毕业生能够主动转  相似文献   

16.
择业是大学生人生的一次重要选择,也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的一次检验。面对择业,大学生的心理是复杂而多变的。就业制度的改革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自由度,提供了挑战和竞争的基础条件。但在他们即将离开大学跨入社会之时,发现在诸多方面不适应,从而引发心理压力。本文依据调查结果,对比分析了男女两个大学生群体的择业心态,研究了他们在求职前的就业心态、选择职业标准,择业单位性质等七个方面呈现出的心理倾向和表现差异。笔者认为,应从社会、学校和个人三个层面探讨改善男女毕业生择业不良心态,排解心理障碍,使其以最佳的心态去迎接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择业效能感的差异及提升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择业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大学生择业效能感是大学生对职业选择的信心度和成熟度的反映.重视和尊重个体差异,提高大学生择业效能感,提升其择业信心,对于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增进职业效益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毕业生择业是人生重要选择,就业观、就业心理和择业技巧等问题都会影响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本文针对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面临的典型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从学校和大学生自身两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从1999年起,我国高校连续扩大招生规模,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我国迎来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高峰。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已达559万人。大学生的就业形式一年比一年严峻。就业难,成为困扰大学生的沉重话题,由此而引发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因专业和职业选择而引发的心理障碍,已跃居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第四位。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择业心理问题辅导,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择业心理对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职业选择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个即将走上社会的大学毕业生,正面临着人生中最大或最重要的选择之一--职业选择.就业不仅仅是对职业的选择,也是个人对将来人生道路和生存方式的选择.随着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大学生自主择业已是大势所趋.如何给自己设计一个合理的职业发展计划,并在此基础上给自己定好位,如何进行职业选择,这些问题都是大学毕业生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将从职业选择的准备、过程和策略等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