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双江之子打人事件引起舆论哗然后,我一直在关注着一个结果,等待验证自己的判断力。这个结果来得不算太迟:"14日下午,李双江之子打人事件中受伤夫妇与李、苏二人家长会面,双方达成和解。夫妇二人称已接受两个孩子家长的道歉,将不再对此事进行追究,并希望今后李、苏二人能对孩子严加管教。"(2011年9月15日《京华时报》)归纳之下,就是这个新闻的标题《李双江之子打人事件和解,受伤  相似文献   

2.
很欣赏乔老师的自我反思精神,这个故事尽管发生在十年前她初当班主任的时候,但是,乔老师至今仍为之感到遗憾,并且一再告诫自己,作为教师的责任感毕现纸上。迎合、迁就学生,是许多新教师的通病,他们以为那样就可以搞好师生关系,或者,他们真的希望改变以往的师道尊严,建立一种新  相似文献   

3.
曲天立 《师道》2005,(1):8-8
对于“南京高考之痛”的诸多议论在社会上或许会逐渐平息,但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说,对这一事件的反思却不能停止。否则,南京高考之痛就真是痛了白痛。  相似文献   

4.
在全民围观时代,被传统媒体视为“小事件”的新闻可能引发众多网民的围观。“李双江之子”系列事件均由微博曝出,引发了国内外众多媒体的连续报道和全民围观“狂欢”,成了由全媒体时代众多媒体力量互动而造就的媒介事件。拥有相似关键词的媒介事件,在社会固有矛盾的不断激化、网络使用的易得性和缺乏规训的自媒体等诸多因素共同催化下,处于事件类型化和事发必然性相互交织、递进深化的动态变化过程中。  相似文献   

5.
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是教育目的论中的重要理论,辩证统一地看待两种理论,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的高校教育管理具有现实意义。针对目前高校持续扩招而待就业毕业生人数持续增加的现状,高校教育管理应采取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相结合的相关措施平衡学生个体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此促进学生的发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根据在个人与社会发展需要之间的不同抉择,教育目的主要有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两种主张。本文分别论述了这两种教育目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观点,对这两种教育目的进行了比较,并出我国的教育目的应以人为本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王芳 《中小学电教》2014,(8):139-139
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中既要注意到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又要恰当处理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个性发展与统一要求的矛盾,怎样处理这种矛盾呢?  相似文献   

8.
4月1日,一名姓汪的留日学生乘机从日本回上海后,在机场因为学费问题,与前来接机的母亲发生争执。在争执中,听母亲说以后再不给他学费后,汪某一时失去理智,从托运的行李中取出一把水果刀,对着母亲顾某连刺了9刀,导致顾某当场昏迷。这场人伦悲剧发生后,社会舆  相似文献   

9.
10.
武永忠 《教育》2013,(2):38-39
尊重学生身心健康是教育的前提。但一些家长常常无意问忽略了孩子的心理需求,主观地把自己的理念强加于孩子。《教育》旬刊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诸多源于生活中不经意问的“忽视”,使一个个心灵遭际了创伤,同时也给家长带来了困惑……  相似文献   

11.
朱增明 《师道》2012,(7):68-69
一年一度的全国高考又落下了帷幕,随之而来的则是依据"标准答案"而进行的统一阅卷。在这一场900多万考生参加,加上数以万计的教师及专家,数也数不清的家长们共同参与的全国高考中,有太多热点话题吸引着众人的眼球,然而,"标准答案"则深深地印刻在我脑海中,牵动着我的思绪,如同一块大石头堵在我的胸口,令人有种仿佛窒息的感觉。  相似文献   

12.
约翰·厄普代克在《兔子,跑吧》这部作品中,着力刻画日常生活中的小人物、小事件,并通过对这些小人物、小事件的描写来反映当时美国社会个人愿望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周谷平 《上海教育》2006,(9B):58-59
社会本位、个人本位教育价值观之间的关系一是相互制衡的,二是根据不同时期的主要矛盾来决定其偏好的。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正是这一对矛盾运动推动着教育改革不断向前。[编按]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法院调解制度和美国的诉讼上和解制度,作为民事审判活动的良好补充和辅助方式,承担着大量的纠纷解决任务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美国的诉讼和解制度的结案率则远远高于我国的法院调解结案率。笔者试图从形式理性的角度,通过对两种制度的比较来探寻导致这一悬殊差异的原因,并对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发展提出一些有关形式理性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朱增明 《师道》2012,(Z1):68-69
一年一度的全国高考又落下了帷幕,随之而来的则是依据"标准答案"而进行的统一阅卷。在这一场900多万考生参加,加上数以万计的教师及专家,数也数不清的家长们共同参与的全国高考中,有太多热点话题吸引着众人的眼球,然而,"标准答案"则深深地印刻在我脑海中,牵动着我的思绪,如同一块大石头堵在我的胸口,令人有种仿佛窒息的感觉。  相似文献   

16.
《中国教工》2009,(3):46-47
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公民社会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难。民间组织在审批、登记、资助、管理、人才、参与、信任等方面,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难。但我认为中国公民社会最重要的困难,来自于制度环境。一些党政领导对它的意义和作用仍然缺乏正确的认识,还是像传统那样把它简单地当作“西方的东西”,或反政府力量。  相似文献   

17.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是乔治·艾略特的半自传体作品,女主角玛姬作为自然的爱女,时代的逆女,越长大,所承受的压力就越大,迫害就越多。最终,玛姬死了,但她的死有着深厚的社会意义,是对维多利亚时代父权制社会有力的控诉,也暗示了工业文明对自然文化的破坏,警醒世人工业文明只有与自然和平相处才能长久相安无事。玛姬的死,也使得艾略特获得重生,对作者而言有着深远的个人意义。  相似文献   

18.
《聊斋志异》记录的大量战争事件,集中发生于明末清初的北中国。为了忠实表现乱世中黎元之悲,也为了谴责肆意的屠戮行为,作者选择了委婉曲折的笔法。如此一来,作者在为创作争得了合法空间的同时,也因语意指向上的模糊而引起后世研究者的争论。究其原因,源自于清初汉族士人普遍的内在生存困境———微妙的民族情感和欲言不能的内心压抑。  相似文献   

19.
教育热是家长对子女教育表现出的一种成就动机。在现代韩国社会,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高度热衷以及由此而表现出的种种支援行为形成了韩国社会的多种教育热现象。在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下,教育热的产生不是一种孤立现象,而是多种社会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文化背景、教育制度和经济结构等因素对家长的教育信念和支援行为有重要影响。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和史料收集,初步介绍了韩国教育热现象以及教育热发生、发展和变化的社会生态环境,对未来的研究议题和方向做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总书记所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科学发展观,正是针对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迷失了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偏离了社会之"善"(不损害一人利益而反应和体现所有公民的更高层次的需求),而一味地追求"善的型"(生产力或者国民经济总量)这一问题。党和政府正是是站在历史的特殊发展阶段,对过去几十年的社会发展模式的一种总结和理论反思,为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之善"标明了最终的路线和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