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秧歌戏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的山西、陕西、河北、内蒙古、山东等地,是北方民间小戏的主要形式之一。张紫晨在《中国民间小戏》一书中将中国民间小戏分为六大系统——花灯戏、花鼓戏、采茶戏、秧歌戏、道情戏、其他戏曲。秧歌戏是六大系统之一。据统计,山西共有地方戏曲剧种52个(包括已经失传或近于失传的剧种),除了"四大梆子",其余均为地方小戏。其中秧歌戏流布最广,各个地区都有,  相似文献   

2.
《寻根》2020,(3)
正《中国豫剧大词典》第27页有这样一段记载:"太康四街班,又称‘四街戏’。1912年,由太康四街商民在原皂班戏的基础上筹办。主办人王佩鸣。有职演员70人左右。1920年,改名为‘醒民剧社’。该班箱底厚实,班容整齐,艺员素质高。20世纪30年代先后有张同玉、侯进学、李家玉、阎立品、阎立三等大名角来此班演出。该班上演剧目繁多,一日三场不重戏,能连演月余,成为当  相似文献   

3.
龙山 《寻根》2014,(4):58-64
<正>皮影戏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古老传统民间艺术,源远流长,多流行于北方。北方皮影戏,也叫"影戏""灯影戏""影子戏""皮影",有些地方俗称"驴皮影""牛皮娃娃""吼塌窑"等。其演出方式是:夜晚,立起一张白色的平面布幕,背后打上灯光,用半透明的皮质偶人紧靠幕布表演,伴以几个艺人们的地方乐曲和说唱。其表演意趣非常别致,而且不需太大场地,三五个人即可成班,随处可演,行动方便。  相似文献   

4.
中国仅有、石家庄"特产"的地方剧种"丝弦"有500年的悠久历史和浓郁的民族特色。日本学者松浦恒雄先生为研究中国地方戏来石家庄市观看丝弦之后,撰文《看不够的丝弦》在日本神户大学《夕拾》刊物上发表,说:"丝弦的起源相当古老,能传续元末明初丝弦索调的遗音......丝弦至少比京剧要早百余年。"石家庄丝弦剧团的前身是1937年成立的"王顺班",1947年11月由政府接管。1960年该团《空印盒》一剧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成戏曲片,在国内产生较大影响。八十年代,著名表演艺术家蓝天野曾在《北京晚报》发表《动人心魄的丝弦戏》,评价道:"丝弦戏有…  相似文献   

5.
正早在六朝时期,以建康(今南京)为中心的扬州地区,民间就流行对鬼神的崇拜和祭祀活动,并伴随有香火小戏,如六合一带的"洪山戏"和高淳一带的"目连戏",都是由最初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祭祀鬼神活动,逐渐演变发展起来的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小剧种。源于"傩"舞的六合洪山戏六合洪山戏,是在"傩"的基础上,经由神会内、外坛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民间香火小戏。旧日五岳神会,开坛前便开宗明义地唱道:"业兴周朝列国初,嘉明方相乡人傩;驱邪逐疫从今古,维护凡民福自多。"  相似文献   

6.
云龙县白族的民俗舞蹈"耳子歌",在去年11月应日本国文化部和日本艺能协会的邀请,参加了日本国际民俗艺术节的演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耳子歌"主要流行于云龙县的检槽、诺邓等地,有些地方又叫"装饰红"、"田家乐"."耳子歌"这种亦歌、亦舞、亦戏的民间艺术,笔者认为是现仍保存于白族民族文化中的十分珍贵的古傩文化.  相似文献   

7.
在客家重要聚集地——江西赣南,至今流行着一种地方戏,即东河戏。东河戏是江西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它集高腔、昆腔、乱弹多种声腔于一身,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东河戏起源于赣县境内的田村、白鹭、清溪、劳田和睦埠(今属兴国县)一带。为什么叫东河戏,这里有一个地理上的来源。  相似文献   

8.
樊森  黄劲伟 《寻根》2013,(2):42-45
影戏,俗称皮影戏,又叫“影子戏”“驴皮影”‘‘纸窗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来表现传奇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管弦乐器,极富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在全国各地,  相似文献   

9.
溯源商洛花鼓之轨迹商洛花鼓,民间亦称花鼓子、地蹦子,流行于陕西商洛地区,是特色浓郁的地方小戏,其欢快、活泼,婉转动听,为广大民众喜闻乐见。商洛花鼓戏盛行商洛市7县(区),尤以商州、丹风、镇安和柞水最为普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博戏的历史源远流长 ,春秋战国时期 ,博戏习俗已相当流行 ,上自诸侯 ,下及黎庶 ,均有关于博戏活动的记载。汉朝建立后经济不断发展 ,社会长期安定 ,博戏之风更为盛行 ,成为汉代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汉代博戏之风流行于各个社会阶层 ,从宫廷至街巷市井 ,长期兴盛不衰。汉代宫廷的博戏活动自汉初就出现了据《西京杂记》记载 ,汉朝建立后 ,太上皇徙居长安 ,凄怆不乐。刘邦问其左右 ,乃知太上皇“平生所好 ,皆屠贩少年 ,酤酒卖饼 ,斗鸡蹴鞠 ,以此为乐”。高祖因此乃作新丰 ,移诸故人实之 ,太上皇乃悦。高祖以后 ,汉代的许多皇帝都…  相似文献   

11.
高甲戏为福建省主要地方剧种之一,分布于闽南、闽中地区及台湾省和东南亚诸国华侨集居地。形成于明末清初,当时闽南农村每逢迎神赛会,村民装扮梁山英雄随队游行,后便出现专演来江故事的戏班,人称“宋江戏”。清中,宋江戏艺人又组“合兴班”兼演半文武戏,内容及表演艺术逐渐丰富。清末,“宋江戏”、“合兴班”合二为一,统称为“高甲戏”。剧目大都来自古典小说、民间故事。现保留传统剧目600多种本。该剧种以丑行艺术见长。有公子丑、家了丑、破衫丑、鸨婆丑、夫人丑。娱人丑、嘉礼丑、布袋丑等。有许多以丑行为主角或重要角色的剧…  相似文献   

12.
重庆阳戏是祭祀戏剧,演出时通过对阳戏神明的膜拜来祈求福祉以驱邪纳吉。神轴画像是众多神明的集中体现,一般主要悬挂在演出坛场现场,根据其不同的描绘内容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和悬挂位置。重庆阳戏多数神坛的主奉神明是川主、土主、药王,以及《总真神轴》和《三教总真神轴》中描绘的120多位神明,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区域的阳戏坛班还单独供奉一些另具特色的神明形象或演出中使用一些神轴画像作为特殊道具。神轴画像是阳戏坛场布置的重要元素和阳戏演出的必备道具,为研究阳戏及其宗教艺术提供料重要素材。  相似文献   

13.
"给力"一词在当下十分"潮"了,被评为2010年网络流行语之首.一个词语的兴起、流行以及它所带来的影响如此深远,足见文化的魅力和能量.  相似文献   

14.
从博卡拉回往加德满都的路上,经过一个山脊上的小镇——班迪布尔. 小镇太小了,只有一条五百米长的小街,单是观光半小时就能走完. 然而这条小街却是18世纪中叶,中国西藏和印度通商的必经之路,大批纽瓦丽商人涌入于此,建立起商铺、寺庙和客栈.彼时车水马龙,纸醉金迷.直到1960年,新建的普利特维公路从山下通过,使班迪布尔失去了交通重镇的地位,这里也重归于静寂.被"遗忘"的班迪布尔古镇像世外桃源,定格在中世纪的时光里.  相似文献   

15.
赵燮雨  王潞伟 《寻根》2014,(4):79-86
<正>"西装旗袍戏"的提法是否造成概念混乱西装旗袍戏本该归属于时装戏之中。大量文献资料证明,与"西装旗袍戏"有关联的记载,毫无例外地同时出现了"时装戏"这个涵盖面更广、表征更为准确的名词。《上海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丛书·沪剧卷》关于"沪剧西装旗袍戏的由来和兴起"中,"西装旗袍戏"出现10次,"时装戏"出现17次,并且用到"西装旗袍  相似文献   

16.
川剧,亦称川戏。是我国西南四川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不仅遍布四川境内,贵州、云南、湖北以及台湾部分地方均有川剧的流播。历史源远流长川剧历史非常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古代的巴蜀歌舞,西汉的角抵百戏,隋。唐五代的蜀戏,宋代的川杂戏。明代嘉靖以前,便有了川戏的称谓。到了清代,成都已有了由外地声腔流入四川,与四川的方言土语、民风民俗、民间音乐、舞蹈。说唱等溶合、衍变、逐渐发展而成的具有四川地方特色的如昆曲舒颐班,高腔庆华班、丝弦(梆子,皮黄)太洪班等戏曲班社。1912年,在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建立共和”思潮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今陕西临潼渭河以南地域在秦汉时期曾先后存在戏县、丽邑和新丰三个县级基层行政单位,"汉新丰承袭丽邑而来"、"汉代戏地已属新丰"皆于史有载,是无异议。但当前学术界对秦戏县与丽邑、汉新丰之间的承袭关系仍存在争议,大体有两种观点:(1)丽邑是分戏县之一部而设立,高祖七年撤邑置县,戏县可能一并归入新丰(于春雷:《秦汉内史研究》,西北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2)秦始皇十六年(前246年)置丽邑时将戏县辖  相似文献   

18.
《上海文化年鉴》2012,(1):38-39
9月30日---11月3日,上海舞台艺术精华展在刘海粟美术馆分馆(普陀区美术馆)举行。400多件展品涵盖京、昆、越、沪、淮、话剧、评弹、滑稽、木偶、皮影10个剧种,包括各个时期的戏单、戏考、卉籍善本、唱片等。不少展品都系年代久远的孤稀版本。其中距今135年历史的京都大内提督府组班在上海演出的“大观园戏单”是京剧进入上海舞台的历史见证,也是上海市文化艺术档案馆现存最早的演出戏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硕果满枝花烂漫白剧,是流行于大理地区的少数民族剧种,它包括吹吹腔戏和由白族大本曲发展起来的大本曲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本曲剧与吹吹腔戏合流为白剧。白剧有几百年的历史,有过十分繁荣的时期。那时村村有戏台,寨寨唱吹吹腔戏,逢年过节时唱,劳动时唱,迎神赛会时唱,举行结婚仪式时唱,办丧事时也唱,唱吹  相似文献   

20.
理、气是理学奠基者二程理学的一对重要范畴.二程在强调理的本体作用的同时,还缘气以论性,将"气"作为载"性"(理)之具,由"气"承载"理"、"性"的传播与"分殊".因此,从"理一分殊"的角度看,"气化流行"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无"气"便无"理"之流行.笔者还从宇宙本源及宇宙发生学角度探析二程理先气后、理本气末、理气不离的关系,以阐示"气"在理学中的理论价值及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