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韦正 《家教指南》2020,(6):32-38
昙曜五窟的营造分第20窟、第19—16窟前后两个阶段;五窟从西向东依次排列,分别对应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景穆太子、文成帝;具体的营造次序为第20—17—19—18—16窟。这一营造次序既遵循也反映了昙曜五窟的营造理念,其核心内容是以西为上。  相似文献   

2.
云冈石窟的早期洞窟又称昙曜五窟,洞窟形制较为独特,与现阶段所知的大像窟窟型均不同。论文通过对昙曜五窟大像窟平面形状、洞窟内的雕刻风格以及云冈石窟山顶寺庙遗址的分析,同时对比克孜尔石窟、巴米扬大佛的洞窟形制,得出昙曜五窟的洞窟应是受到印度石窟寺的影响的结论。除此之外论文还对传统佛教文化传播的路线以及石窟寺之间的影响问题、昙曜五窟洞窟的性质问题提出了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2013年夏秋之际,在云冈石窟五华洞窟檐复建工地,我们发现了500多块石窟塌落的造像残件。其中有的石块可以在1954年水野清一、长广敏雄著的《云冈石窟》第14卷中找到旧照,有的石雕残块与1992年昙曜五窟窟前出土石雕能拼接在一起。事实证明,这些石雕残块是20世纪40年代日本学者在昙曜五窟前发掘过的,但又不知何因被填埋在远离昙曜五窟的第12窟正前方的南北向探沟内。经我们调查核对,还找到了一些石块在石窟中原来的位置。这些石雕对我们了解云冈石窟造像,进行雕像恢复以及开展学术研究都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汉晋佛像的发展可划分为3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征分别是:东汉中期施无畏印、袒右肩和通肩衣并存,东汉晚期施无畏印、通肩衣,吴晋时期禅定印、通肩衣。上述特征反映了印度早期佛像不同时期粉本的传入,体现了初传中国佛像的阶段性差异。同时,汉晋佛像仪轨特征在各阶段还存在传承性关系。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现的吴晋佛像与康僧会“设像行道”等记载,在地域和时间上都可以相对应。长江上游地区佛像来源缺乏记载,但佛像出现最早,且第一、二阶段佛像特征变化与印度初期佛像发展趋势同步,暗示此地存在畅通的佛像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5.
贵霜王朝迦腻色伽即位于公元78年。佛教偶像起源于迦腻色伽初期,初期的犍陀罗和秣菟罗艺术各自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和特点。在贵霜王朝统一的大背景下,两个流派在自身演变过程之中,吸收了对方的风格,各自也发生了丰富的变化,由此对中国初期佛像的发生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日本学者石松日奈子曾通过释读《帝以僧显为沙门都统诏》一文提出北魏沙门统昙曜地位丧失的问题,但细绎原文,不难发现她对这篇文献的理解仍有值得商榷之处。种种考古学证据表明,昙曜因为献文帝所重用而营建鹿野苑石窟,无形中卷入献文帝与文明太后之间的政争,从而遭到文明太后的排挤,大约在太和元年(477)至太和三年(479)之间退出了政治舞台。  相似文献   

7.
云冈昙曜五窟的帝王象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昙曜五窟即现在云冈石窟群中的第16、17、18、19、20窟。经多方考证,已普遍认为系云冈第一期工程,由当时任沙门统的昙曜主持开凿。所以人们把它称为昙曜五窟。昙曜是北魏时期一位学识渊博、精通佛典、严守戒律、操行端正的和尚。他经历了中国佛教史上著名的北魏太武帝灭佛事件。《续高僧传·昙曜传》:“先是太武皇帝太平真君七  相似文献   

8.
永靖炳灵寺第169窟西秦遗迹,系中国早期佛教物质文化的重要内容。本文讨论了其中学界没有确定的图像尊格和若干造型因素的由来,认为北壁12号壁画说法图为梵天劝请内容,北壁3号龛泥塑二胁侍应分别为菩萨、执金刚力士像,进而指明其犍陀罗和西域文化渊源,以及在汉文化地区的后续影响情况;继而分析了本窟西秦壁画鲜花、花鬘供养图像及花树庄严图像与犍陀罗和西域文化因素的关联。炳灵寺第169窟西秦遗迹,具体、真实地反映了犍陀罗文化因素东传和新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9.
王昙是乾嘉时期一位富有特色的诗人,好奇为人,好奇为诗,仡傺不平之气郁结胸中,发而为诗,以奇著称。良士不遇,慷慨悲歌,既是个人的悲哀,也是时代的不幸。从诗人的性格特征和时代背景研究出发,探讨王昙诗歌的内容特征和写作特色,并对其诗歌特色的形成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克孜尔中心柱窟为承重墙结构,它的主室、行道、中心方柱平面均为方形,中心方柱立面为蘑菇状。克孜尔地区特殊的地质、地理条件是形成这种特点的重要影响因素。克孜尔中心柱窟的墙面共有五种类型,地坪有四种类型,复杂的类型中使用了动物纤维和石膏。纵券顶是克孜尔中心柱窟中采用最广泛的窟顶形式。  相似文献   

11.
榆林窟第15、16两窟遗存的西夏国庆五年“阿育王寺释门赐紫僧惠聪”住持修窟汉文发愿文功德题记,是研究西夏在榆林窟重修洞窟的重要考古文献资料。前贤虽有抄录和校记,但遗漏讹误颇多。通过采用非介入或无损多光谱技术在文物保护与科技考古领域应用的调查方法核校后即可辩证;原文所记国庆五年无误,阿育王寺也应该在瓜州境内。  相似文献   

12.
五坊即雕坊、鹘坊、鹞坊、鹰坊、狗坊,是唐代设立的管理皇帝鹰犬的机构。本文试从五坊的历史渊源、五坊设立的时间以及五坊的使职设置等方面加以介绍。笔者认为,五坊是秉承前代发展而来,设立于玄宗开元年间,是一个组织严密、系统完整的机构。  相似文献   

13.
江琼 《考试周刊》2010,(1):113-114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越来越重视的是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口语是其最大的培养方向,本文将口语课堂教学分为五个阶段,论述了如何在口语课堂上一步步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在高校大力推行双语教学的同时,如何保证教学质量是一个关键问题.从双语师资到双语教材,从双语环境到双语制度都是学者和教师的关注对象.但是,对双语教学质量的系统研究较为少见.在对全国数十所高校调研和以往研究成果整合的基础上,提出推行双语教学"五段论",对双语教学的进一步研究起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五个层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现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脱离实际、一刀切“的弊端,提出做“普通社会人“、“自食其力的守法人“、“身心健全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者“、“具有崇高理想的共产主义者“五层次教育法.  相似文献   

16.
佛教本生故事题材种类繁多,每类故事都有各自的特点和所要突出的佛教义理,作为"布施"和"孝道"类主题的代表,"舍身饲虎本生"和"睒子本生"在一些佛教石窟中同时出现并呈明显的对应组合关系。这并不是随意的拼凑和组合,而是有着深层的历史、宗教原因,且它们与洞窟里的其他佛教内容往往互相印证,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此进一步探讨麦积山第127窟功德主,更具说服力。  相似文献   

17.
中学思想品德教学需要改革和发展。探索新时代下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法,笔者总结了五气:要有灵气、接地气、有才气、一鼓作气、传递浩然正气。  相似文献   

18.
篆、隶、楷、行、草各有其美学特征。书不通篆 ,无以成书家 ;书不通草 ,不可称书家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要求已经逐渐渗透到了各科教学当中,但在思想品德教学上,构建有效课堂依然没有落实到具体行动中,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校灌输传统的教学理念,甚至教材内容也不适用于当今的社会形势,导致教学有效性较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削弱。对此,教师需要从实际教学出发,以新课标要求为基准,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本文就对构建初中思想品德有效课堂提出了五个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20.
黄庭坚五言古体诗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汉魏晋宋以及初盛唐时期的五言古体诗,二是中唐至北宋中期的五言古体诗。黄庭坚的五言古体诗,形式体制上变化多样,这体现了他出奇以制胜、因难以见巧的诗歌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