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学志 《武当》2006,(8):32-34
功夫的含义基本上可概括为“功力” “技巧” “战术”。功力是力量、速度、耐力的集合,是日积月累的结果;技巧是通过剖析对方进攻的动作、剖析其弱点和不足,找到攻击或反击的最佳动作,达到以弱制强、以组合力量对抗单一力量的目的;战术是对自己、他人及环境各个因素利弊条件的  相似文献   

2.
力量训练的发展动向与趋势   总被引:47,自引:3,他引:44  
陈小平 《体育科学》2004,24(9):36-40
专项力量的训练是当代力量训练的核心 ,发展专项力量不仅应采用负重的专项技术练习 ,而且更重要的是改进“力量房”的训练 ,使其在练习形式、负荷和力度上尽可能接近专项。力量分类的细化是当代力量训练的又一特点 ,它促使力量训练在任务、方法、要求和检测等方面的日趋细化。几乎所有的周期耐力性项目的教练员均加强了对力量训练的重视程度 ,力量己被视为增加有氧训练比例 ,兼顾能量供应和神经—肌肉系统 ,衔接有氧与无氧能力的“媒介”  相似文献   

3.
力量训练对摔跤队员的重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摔跤运动员力量训练的科学基础 摔跤运动员需要的力量素质,其特征较为复杂。从参与完成“搂抱”、“转移”、“转体”、“折”、“提抱”、“滚桥”、“反攻”等技术动作的肌肉数量来讲,需要全身94%以上的肌肉参与活动;运动员在比赛中需要根据场上形势,瞬间做出进攻与防守、控制与反控制的变化,肌肉收缩随时会表现出向心、离心、等收缩特点;  相似文献   

4.
从过去到现在,关于网球中“力的作用”的讨论有很多。基本上,谈到“力量”或“增强身体力量的训练”时,人们通常只会想到“强壮肌肉”,理解仅停留在“力量=power”这一层面。但如今的“力量”已不只是这么简单。  相似文献   

5.
近十余年来,我国足球运动员灵敏性方面与其他亚洲强队相比差距明显,如何提高灵敏性已经成为足球训练界关注的问题,提高足球运动员的敏捷性对提高足球整体竞技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了文献检索法、数理统计法、实验法等方法。指出足球运动员灵敏性结构模型在动作结构层面表现为“急停一变向一启动”,在力量结构层面表现为“制动力量一反应力量一启动力量”。通过对实验对象进行实验前后的对照,结果证明本研究所提出的足球运动员灵敏性结构模型是准确的,通过发展青少年运动员的制动力量、反应力量、启动力量能够很好的提高其灵敏性。  相似文献   

6.
自冬训以来,除广州教练之外,还有深圳、青岛、徐州等地的田径、武术教练来信提出了与你相同或类似的问题。在此一并回答。“加压力量训练”的主要作用是提高无氧力量耐力。从竞技运动的发展趋势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无氧耐力”素质是球类、体操、武术、游泳、自行车、滑冰和田径径赛运动项目所必须具有的运动素质。如果有什么不同,那只不过是不同的运动专项所需要的无氧力量耐力的强度、高低而已。既然是无氧耐力,那么其生化基础必然是以糖酵解供能为主,同时又要求运动员的运动肌对酸性内环境具有很好的耐受和缓冲能力。“加压力量训练”的作用原理正是针对“力量耐  相似文献   

7.
林超 《精武》2006,(8):33-33
力量在实战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武谚云“一力降十会,一力压十技”“一打力,二打巧,三打分寸,四打眼滑手快”。力量是习武者最基本的素质,力量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习武者其它素质的提高,进而影响其整体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核心力量”自北京奥运周期以来,在国内竞技体育领域受到“膜拜式”的欢迎。近2年来,训练实践领域关于“核心力量”的方法广泛采用,学术研究领域关于“核心力量”的论文大量发表,  相似文献   

9.
德国的力量训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力量是各项素质的基础,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因此德国训练学界对力量训练研究给予高度重视。他们不仅建立了国家级的力量专门研究机构——“联邦力量研究所”,而且先后涌现出一批诸如比勒、莱奈尔茨、施密特布莱希尔和高豪夫等以力量训练为主要研究领域的世界级著名学者。他们十分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注重研究成果的实际运用价值。 例如:施密特布莱希尔用“力—时间—曲线”的关系即“冲量”来描述和评价速度力量。他认为速度力量的优劣水平取决于力值的上升速度、由此达到的最大力值和力的作用时间。比勒提出“启动力”是速…  相似文献   

10.
“力量”是各项体育运动中不可忽视的身体素质。力量素质在帮助运动员创造优异成绩时,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世界高栏纪录创造者和保持者——马里兰大学生内赫米亚认为:“由于在训练中抓住了力量训练三要素——即力量、力量耐力、爆发力,从而使我登上了成功的阶梯”。  相似文献   

11.
上海体科所研制的“WJ—88型力量训练器”最近经有关方面专家评审,通过了技术鉴定。该训练器设计合理、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它成功地将微机技术应用于力量训练,是机电一体化的产品。同时,其功能  相似文献   

12.
一般把全面身体素质归纳为:速度、弹跳、力量、柔韧、耐久力、协调。青少年在其身体迅速发育成长的过程中,不同的身体素质,有其不同发展的“黄金时节”,这是客观的生理现象,它不会以人们的意愿而改变。这个“黄金时节”我们叫它“敏  相似文献   

13.
阮纪正 《武当》2009,(1):31-33
一、当代武术发展的全球化背景 “武术发展”并不是“发展武术”。“武术发展”的主体是武术自身,它是多种力量参与的社会演化过程,并不以任何个体或群体的意志为转移;其要在于“自我实现”。但“发展武术”的主体却是武术之外的特定利益集团,  相似文献   

14.
跳远起跳摆动技术的辅助训练法——弓箭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学生中,因为腿步力量不足,踝、膝、髋关节不能积极蹬伸,导致跳远助跑的速度、起跳的高度、起跳的角度不够,从而影响跳远起跳技术的正确性以及跳远运动的成绩。针对上述发现的情况,我们在多年的课余训练实践中,发现跳远起跳摆动的各种专门性训练手段中,采用“弓箭步”训练方法,对提高腿步力量,有效的起跳速度,特别对起跳摆动技术的改进有积极的作用。从“弓箭步”动作形式来看,其动作与跳远起跳摆动技术极为相似;从动作的生理机制来看,弓箭步与跳远起跳摆动技术也相吻合。经常利用“弓箭步”训练可发展学生下肢伸肌群的力量,增强腿部力量…  相似文献   

15.
《时尚球类》2007,(1):1-1
“中国力量”更多是指中国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在世界舞台的崛起。如今“中国力量”又在体育界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标榜这个内涵的就是现在流行的小球运动——掷球、高尔夫球、壁球、保龄球、橄榄球、藤球、台球和板球。它们正用独特的魅力体现新“中国力量”的实力。  相似文献   

16.
竞技体育中的力量是指“人体神经一肌肉系统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从这一定义出发,力量不仅涉及到“肌肉”,而且与“神经”有密切关系。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肌肉收缩是神经与肌肉共同作用的结果,神经是力量的“发动者”和“控制者”,而肌肉收缩是力量的具体表现形式。当前我国许多项目的力量训练过于偏重肌肉而忽视神经,教练员最关注的是运动员肌肉的变化而较少从神经支配能力的角度改善运动员的力量能力。  相似文献   

17.
张娜 《体育科技》2012,33(2):32-35,40
民族传统体育绚丽多彩,阿昌族体育文化作为其中的一支奇葩,引人注目。但阿昌族因没有文字,靠口头传承,其体育文化受冲击和变异速度较快,对其实施全面系统的保护已迫在眉睫。其中传统体育项目“蹬窝罗”,其表现形式最具有代表性,但其表现内容、表现特征、文化内涵则受多元文化的冲击,日趋遭到削弱,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因此应充分发挥乡土艺人传授、政府和社会群体力量参与以及学校体育教育的综合力量来传承与发展阿昌族传统体育项目“蹬窝罗”。  相似文献   

18.
少年标枪运动员基础阶段的力量训练,应以发展快速力量为主,跟举重、铁饼、铅球、链球等项目的力量训练是有区别的。标枪投掷属于轻器械纵轴用力速度型项目,并不需要很大的绝对力量,但必须有良好的快速力量做保证,其特点必须具有“爆发性”。标枪运动员除了其他必需的全面身体素质外,快速力量的好坏,对标枪成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运动员该阶段训练的方向是:发展快速力量,促进标枪技术的掌握,尽量提高专项成绩。  相似文献   

19.
董杰 《体育师友》2008,(4):25-26
力量素质是人的身体或身体某部分用力的能力或肌肉在人体运动活动中,克服内部和外部阻力的能力。肌肉收缩是力量的源泉,是神经与肌肉共同作用的结果,神经是力量的“发动者”和“控制者”,而肌肉收缩是力量的具体表现形式。肌肉力量可以通过增加肌肉的横断面和改善运动神经的募集能力得到提高。按照运动时所需力量素质的不同特点.可分为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通常把爆发力分为快速力量的力量成分。  相似文献   

20.
侯转运 《武当》2008,(9):18-19
一、“两种功夫”解 观世界之功夫,古往今来,无非有两种功夫。一是以力量硬打,打倒对方,如少林拳、拳击、散打、跆拳道、截拳道、空手道等等;还有一种功夫即太极拳,刚好相反,专一化解对方力量为主。太极拳不讲级别、量级、体重、力量,也不管对方是什么打法,任凭对方随意拳打脚踢,只要对方力量上我的身,瞬间进行化解,将任何方向的任何力量在瞬间全部化解,使之无影无踪,或使之反弹出去,并让对方飞跌出去。而且,对方的力量越大,反弹的力量也就越大,对方摔跌的越远,越狠,受伤越重。此即所谓“借力打力”,“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