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错打电话     
“喂,找谁?”“找一下×××。”“没有这个人,打错了。”我还没有回过神来,那人已挂了电话。我没趣地放下电话,心想:“打错了”,我又何时有过好的态度?那些话我也不是说过吗?并且不止一次。  相似文献   

2.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可见问题是知之始。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疑问,是思维的开始,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常有疑问,才能常有思考。知识是从“认识”理解“有问题”到解决问题开始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勇于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创造思维的一个突出而典型的特征,就是教师们常说的“不仅学会,还要会学”。什么是“会学”?最主要的是会思维。而要做到会思维,就要掌握科学化的、最优化的思维工具和思维方法。美国著名学者鲁特·伯恩斯坦说过:培养创造思维品格,必须善于运用12种“思维工具”,也有的中国当代创造思维研究专家提出要形成创新素质的“20个要素”。  相似文献   

4.
凡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可能都遇到过,有时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确实令人尴尬,比如“初恋”、“热恋”、“情欲”、“肉欲”等。这些词语,课本上有,许多课外读物里也不难找到。面对这类问题,许多教师总是感到左右为难,勉强解释,也不过似是而非。从教十余年来,这种现象我无一年没发现过。  相似文献   

5.
<正>真实,未必是真正发生过的,但一定是被你解释过的。——题记看见一块蛋糕,您最先想到的是“好不好吃”,还是“会不会胖”?看见一件新衣服,您会先赞叹“好美”,还是先感叹“好贵”?认识一位新朋友,您会先关注这个人“是否幽默”“是否慷慨”,还是“颜值高不高”?……生活中,对同样的事物,我们有不同的判断,一般来说这没有好坏优劣之分。  相似文献   

6.
一般过去时     
不同于中文里,我们用“……过”,“……了”,“已经……了”,“已经……过”,“曾经……了”,“曾经……过”来表示过去的事或者状态,英语中有一个专门的时态来表示“过去”,那就是“一般过去时”。  相似文献   

7.
一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确立过很多教育理想,描绘过很多教育蓝图,提出过很多奋斗目标。如建国之初毛泽东曾提出要建立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1957年,毛泽东在他的著名论著《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了充满理想色彩和导向性质的教育方针:“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的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教育…  相似文献   

8.
黄永祥 《河南教育》2004,(10):44-44
参加工作十余年,先后拿过不少“第一”,有自己的,也有学生的。我把这些“第一”看成是他人对自己辛勤付出的一种认可,我曾为这些“第一”高兴过、激动过,甚至暗自得意过。然而,这次赛操的“第一”却让我后悔莫及!  相似文献   

9.
一、处理好“辩”与“识”的关系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字上和实践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善辩才能善识,善辩的关键在于善于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揭示矛盾,有矛盾就有思想交锋。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往往在激烈的辩论中闪现出来。 笔者在教《为了忘却的记念》时做过如下设计:先要求学生中速读书,看注解,查字典,解决字词问题;归纳概括要点后,要求学生再中速读书,提出问…  相似文献   

10.
<正>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越明年”,向来注家有两种不同意见。一是解“越”为“过”,“越明年”即“过了次年”、到了第三年,再是解“越”为“到”,“越明年”即“到了次年”。两解之差,整整一年。《“越明年”辨》一文(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一九八○年第六期)的作者,即仍持前者之见。我们的看法恰恰与之相反。理由如次:  相似文献   

11.
对于“着、了、过”的性质,语法学界有两种看法:一种意见认为“着、了、过”是助词;一种意见认为“着、了、过”是构形成分,当为词尾。本详细分析了“着、了、过”的用法以及“着、了、过”的作用,认为“着、了、过”不具备成为词的条件,而是动词的词尾。  相似文献   

12.
关于素质教育的特点,教育界与理论界都有过很好的概括,认识有一致之处也有区别之处。我认为素质教育的特性主要有四点。陶西平同。名较早提出了“整体性”、“全面性与综合性”、“因材性”、“实效性”’等4个“基本内涵”;陈孝彬教授则从5个方面分析了素质教育的特点,即“坚持人入学生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学习对学生来说既是艰苦又是愉快的事情”,“教学过程有些线性的,而大量是非线性的””,“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从改变教学结构和教学方式入手”,以及“学习是学生的自觉行为”。而杨银付同志在归纳了各家说法后,提出…  相似文献   

13.
“着、了、过”当为动词词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着、了、过”的性质,语法学界有两种看法:一种意见认为“着、了、过”是助词;一种意见认为“着、了、过”是构形成分,当为词尾。本详细分析了“着、了、过”的用法以及“着、了、过”的作用,认为“着、了、过”不具备成为词的条件,而是动词的词尾。  相似文献   

14.
和而不同:高等教育面向世界的重要原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意大利著名思想家恩贝托·埃柯在1999年纪念波洛那(Bologna)大学成立900周年的大会主题演讲中提出,欧洲大陆第三个千年的目标是“差别共存与相互尊重”。这启示我们,未来大学是有差别的,承认差别并相互尊重才能进一步发展。我国《国语·郑语》记载着史伯回答桓公的一句话:“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孔子也说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与“同”在这里有着非常不同的意义。“和而不同”是指要承认“不同”,在“不同”的基础上形成的“和”(“合并”、“融合”、“团结”、“和谐”)才能产生新事物;如果一味…  相似文献   

15.
<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有这样一句话:“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这“越明年”究竟是哪一年?至今注家颇多,但无外乎有两种:一说是“过了一年”;二说是“到了第二年”。二者说法虽异,实质一样——“越明年”就是第二年。对此,我感到有与之商榷的必要。  相似文献   

16.
《季氏》“无乃尔是过与”句中义的确定主要取决于对“尔是过”的理解。“尔是过”不能等同于“尔实过”;更非“过尔”的倒装;乃是表严励斥责的“尔之过。”《侍坐”曾点所言之志的特有内涵为何,孔子于其志深表慨叹与赞许的原因何在等,历来说纷纭而难于取信,这里在有着背景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比较切近文理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学生参与讨论的过程就是积极动脑,自行获取知识的过程,体验探索、创造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讨论的作用。如讲“过圆锥顶点的截面”,我让学生自己做截面,自己观察和分析,得出一些带普遍性的结论。几分钟后,有学生提出了第一个结论:“在所有过圆锥顶点的截面三角形中轴截面三角形周长最长。”这个结论取得了大家的一致同意。接着,又有学生提出第二个结论:“所有过圆锥顶点的截面三角形中轴截面三角形的两腰夹角最大。”理由与第一个结论相同,即三角形底边为底面圆直径时最大。学生积极思考,顺着前面两个结论的思路,有学生提…  相似文献   

18.
真有黄鹤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黄鹤楼是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地处武昌蛇山黄鹄(hú)矶上。古往今来,众多文人志士在此尽情歌咏,留下了许多豪放激越的诗篇。那么,人们尽情吟咏的“黄鹤”从何而来?自然界真有黄鹤吗?对这个问题,学者们认真深入地进行了考证,结果提出两种说法。一些学者认为:“黄鹤”应当是“黄鹄”的误传,黄鹤楼应当正名为“黄鹄楼”。主要有两个理由,一个理由是自然界从来没有发现过“黄鹤”。鹤的种类很多,全世界现存15种,多属于珍禽。亚洲尚存9种,这9种在我国均有…  相似文献   

19.
任勇 《福建教育》2023,(11):16-17
<正>“没有分数过不了今天,仅有分数过不了明天”,为了能“过得了”明天,我们还要什么?有人说,“最好的教育不是考第一,能力比分数更重要”,这句话值得校长们思考,值得我们来探讨一下学生的能力培养问题。一、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1.“双基”的狭义理解和广义理解。“双基”中的“基本技能”,是否包括“能力”?狭义的“双基”,仅仅指基本知识的记忆和掌握,  相似文献   

20.
<正>真理是否包含谬误,在“文化大革命”前,哲学界曾有过讨论。现在刊物上又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了,而且有人认为,承认不承认真理包含谬误,涉及到是否同绝对主义、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划清界限的问题,涉及到是否认真肃清林彪、“四人帮”流毒的问题。这里也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如何从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立场来反对绝对主义、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问题。下面谈谈自己的体会和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