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讯员园地》是专门为广大通讯员和业余作者开办的一个栏目,在这个栏目里,大家可以互相交流新闻采访与写作的经验;可以谈谈自己写稿的经历,写稿的苦与乐;也可以说说自己作为一名通讯员的期盼和愿望…… 《通讯员园地》欢迎通讯员朋友积极投稿。稿件切忌空洞无物,以联系自己的实际、具有真情实感为好。  相似文献   

2.
笔者曾听一位基层通讯员讲,他平时采写的新闻稿件,都是寄给某报的一位记者。这位记者见到稿件后稍加修改或索性原封不动,便共同署名发表。更有甚者,有几次他的稿件发表时,署名的记者他并不认识。他对笔者说,这是一些新闻记者为完成新闻采访和发稿任务而采取的一种偷懒办法。据了解,这种“挂名”发稿的现象,在其它一些新闻单位也有不少。记者与通讯员合作写稿本是正常的事情,这样既可以了解基层的详细情况,提高采写质量,又能加强和密切记者与通讯员之间的业务交流和工作联系。但上述那种变味的“合作”和无端的“挂名”,弊病很多:一是容易在…  相似文献   

3.
通讯员的职责就是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当好新闻单位的耳目,为新闻单位撰写稿件、提供新闻线索。为党报当一名通讯员,责任是重大的,任务是艰巨的。有时,听到一些通讯员讲:“工作太忙,没工夫写稿”。也有人说:“工作是硬指标,不干不行,写稿是份外事,写不写都可以”.从而把工作和写稿对立起来。我觉得工作和写稿表面看来是一对矛盾,但,实际上两者是对立的统一.如果我们不做工作,也就没有新闻线索,当然也就谈不上撰写稿件。关键是如何正确对待和解决这对矛盾。我在实践中做到了:写稿促进工作,工作促进写稿。  相似文献   

4.
夏邑县城关镇39岁的农民通讯员陈凤霖,是写稿能手,也是带头致富的标兵。9月初,他出资办了有30多位通讯员参加的培训班,帮助大家提高写稿的业务水平,受到县委宣传部、广播站、城关镇等部门领导的赞扬和支持。陈凤霖从1979年开始写稿,已在新闻单位发表近千篇,连年被地、县评为模范通讯员。他除耕种责任田外,还开了三个商店,收入增加,生活越过越好。  相似文献   

5.
铁轩 《新闻三昧》2008,(9):25-25
此书对企业报通讯员怎样辨识新闻.写稿都有哪些弊端以及企业科技、企业经济、企业文教、企业服务、企业社会、企业人物等新闻采访都有所分析.并以实例指出写作特点和写作规律。是通讯员的好教材。此书40多万字,十六章节。内容有:怎样辨识新闻、通讯员写稿存在哪些弊端、怎样寻找新闻线索、新闻与公文的联系和区别、采访注意事项、怎样写新闻故事、常用写作技巧、企业科技新闻、企业经济新闻、企业文教卫生新闻、企业服务新闻、企业人物新闻、  相似文献   

6.
一位农民通讯员写稿着了迷,不分忙闲闻讯便出征采写,短到一句话新闻,长到四五千字的通讯,但因写作盲目性,半年来连一条一句话新闻也没被采用。自己家承包的11亩责任田却几乎被草荒吃掉。可他为了报上有名,电台有声,前些时又卖掉了200斤红薯干,去省报社送稿了。我敬佩那位通讯员在写稿方面吃苦耐劳、勤奋不息的精神。但是,又不同意他的做法。我们是业余通讯员,不需要“时刻”写稿不止,“业余”乃本职工作以外的时  相似文献   

7.
近两年,内乡县通讯工作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建立健全通讯组30多个,发展通讯员470多人,其中骨干通讯员60多人;在新闻单位见稿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受到了领导的好评和群众的称赞.人们说,这里有李先哲一份功劳哩。李先哲,内乡县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原先搞理论工作,分配到新闻科时,正值内乡县通讯工作不景气,人员“青黄不接”,见稿寥寥无几。起初,先哲起早贪黑,熬眼吃苦,拚命写稿,虽然一篇篇文章变成铅字,但是一杆笔闹腾,怎能扭转全县被动局面? 他焦急、懊丧,但没有气馁,他认真学习外地搞新闻工作的经验,体会“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深刻意义,认识到一花独放不如万紫千红,要使更多的人关心党报,为她写稿;就是要在自己写稿的同时,花大力气,抓组织工作,也就是说“功夫在笔外”。  相似文献   

8.
9月中旬,汝南县委举办了新闻报道培训班,帮助通讯员改进写作方法,提高上稿率。县委通讯组和广播站的同志具体进行了辅导。担任小学校长的通讯员邱立锋感触地说:不懂新闻知识,很难写好新闻.他把写稿看作上台阶,准备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往上走,今年练好基本功,  相似文献   

9.
盐都县大冈广播站编辑邵仁元,从事广播编辑工作11年来,热情辅导业余通讯员写稿。针对有些新通讯员写稿抓不住中心,稿投了翘首以“听”的迫切心情,他总是十分慎重处理通讯员的“处女作”,哪怕只有一点新闻价值,他乐于跟踪深入采访、挖掘,以通讯员的名义在  相似文献   

10.
有个县机关干部给省报写稿,报道发生在他身边的一件新闻。稿子被某新闻单位的记者发现,打电话要作者补充材料。文章见报了,署名的却是这个记者。写稿的通讯员呢!对不起,被甩在一边了。还有个作者,给某报写了篇反映实际工作问题的稿子,编辑“匠心独运”地作了处理,一半作消息,一半作短评,登出来署名的是编辑。原作者呢?也对不起了。这类事发生在新闻机关的究竟有多少?不能说很多,但也并非个别。那位通讯页感到有  相似文献   

11.
业余通讯员写稿,没人 给题目,全凭自己在生活的 海洋中捕捞,因而常常拉空 网。特别是初学写作的通讯 员,更是常为写稿难见报而 苦恼。这就要求我们认真研 究各家报刊的特点,根据各 家报刊的特殊要求和需要 写稿。下面结合个人实践, 谈谈通讯员采访写稿需要 注意的几点体会。 一是要善于发现“亮 点” 所谓亮点,就是通常所 说的“闪光点”。其实,基层 通讯员生活工作在第一线, 发现亮点的机会要比专职 记者多一些。关键问题是, 我们通讯员的新闻触角,也 就是新闻敏感性要特别强, 不能麻木不仁、视而不见, 更不能有所意识,而坐…  相似文献   

12.
请尊重通讯员的劳动编辑同志:热心写稿的通讯员越来越少,这在一些地方已成了公开的秘密,不能不令人忧虑。7月21日《新闻出版报》二版有篇题为《基层通讯员锐减》的文章分析说,通讯员队伍锐减的主要原因有4点,一是通讯员的权益无保障,二是稿酬太低,三是对新闻单...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广播电台播发的新闻稿件中,除非作者是本台记者和通讯员,一般写稿者的姓名多用“本台消息”四个字来代替。我认为这样做有些不妥,能否改一改!其理由:一,按新闻通讯报道来说,除本台记者外,不管是有通讯员证的写稿者,还是没有通讯员证的写稿者,只要电台采用了稿子都应将作者视为通讯员。如果只称受聘的通讯员为“本台通讯员×××报道”,而把其他写稿者的姓名用“本台消息”取而代之,这不尽公道。当然,写批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广播电台播发的新闻稿件中,除非作者是本台记者和通讯员,一般写稿者的姓名多用“本台消息”四个字来代替。我认为这样做有些不妥,能否改一改?其理由:一,按新闻通讯报道来说,除本台记者外,不管是有通讯员证的写稿者,还是没有通讯员证的写稿者,只要电台采用了稿子都应将作者视为通讯员。如果只称受聘的通讯员为“本台通讯员×××报道”,而把其他写稿者的姓名用“本台消息”取而代之,这不尽公道。当然,写批  相似文献   

15.
我认为.作为一个业余通讯员.不可一味追求写稿数量,盲目追求上稿率,而应该脚踏实地,写出高质量.有分量的稿子,既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又鼓动群众努力工作.也有利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搞好经济建设的大局。于是我就给自己定下一条规矩:写稿坚持拾遗补缺。我是一个教师,生活在学校,一边干好本职工作,一边写好本单位的新闻稿件。一个偏僻小县的初级中学,能产生轰动效应的新闻素材不多,但不是绝对没有可写的新闻素材.能在县、市级地方报纸见报、电台播出的新闻素材还是有的。可是报社的记者和专业通讯员不到校采访,新闻素材就…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个“初出茅庐”的通讯员,4年来在新闻写作道路上,从蹒跚学步到跨入新闻门槛,经受了不断耕耘的艰辛,也得到了有所收获的喜悦。有的同志说我写稿“有一股用不完的劲头”。这当然是过誉之辞。我写稿的“劲头”是哪里来的呢?正如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热爱是最好的老  相似文献   

17.
不久前,在《经济参考》报上的“烦人琐事”栏目中,看到一名通讯员发表的《写稿与‘偷报’》的文章,说他为寻找自己被录用的稿件,不惜到外单位“乞讨”,甚至采取“偷”的做法。原因是某些新闻单位不向作者寄“样刊”、“样报”。我写稿的历史至今已有30年  相似文献   

18.
去年11月上旬,在安阳日报社举办的通讯员培训班上,一位年近六旬的老学员引起了不少在场学员的注目。 这名老学员叫焦友信,58岁。5年前,他从市铅丝厂退休,是安阳市风筝协会副秘书长、《安阳日报》通讯员、《河南体育报》通讯员。他从1957年开始写稿,40个冬夏春秋,他的新闻稿子已在28家新闻报刊、电台发表或播发上千篇,可谓是新闻战线一老兵。  相似文献   

19.
近读几则关爱通讯员的新闻,深感其做法令人欣慰。江苏射阳县委宣传部新闻科干部顾长清做了40多年新华日报通讯员,退休后仍坚持写稿,新华日报又聘他为特约通讯员。去年他将被采用稿结集成书,书名叫《我和新华日报45年》,新华日报总编辑周正荣为该书写了题为《党报之友》的序。东  相似文献   

20.
据笔者观察,一些机关报目前在新闻宣传中,存在着三种病态。一、不求真实一次,笔者到某县采访,请县委宣传部新闻科的同志谈谈情况,提供些新闻线索,一位同志说:“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好了,工作性报道上的那些事,你有我有他也有,咱这里没有的,你把外地的嫁接过来就是咱的。”在另一个县,有位通讯员写了一篇稿子叫我看,我看后说,你稿子中有个情节是编造的,不符合常理和事实。他听了有些发急地说:“你这么认真怎么写稿,你若按真事一五一十地写,报纸准不采用。”某市有位通讯员给笔者打电话说,他写了篇现场新闻,想明天电传给我看看。我问事情是什么时间发生的,他说前天。我说前天发生的事情,你明天传给我看,然后再发往报社,如果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