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博览》2008,(5):16-16
今年全国省级或地市级中考命题单位都不再像前几年那样要分别命制“大纲卷”和“课标卷”,而是只命制与新课程改革相一致的“课标卷”就可以了,这意味着作为新课程改革重要内容与保障措施的中考改革已经由实验阶段正式全面推开。纸笔测试不再是单一的考试方式、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实行等级制表达、中考试题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考查为主、高中录取不再以各科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录取依据等,这些都是新课程中考的亮点。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初中数学升学考试,无论是试题的内容还是试卷的结构,充分体现了考试要有利于引导和促进数学教学全面落实《标准》所设立的课程目标,有利于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有利于高中阶段学校综合、有效地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的这一要求.分析研究众多的中考数学试卷不难发现,“知识与技能”仍然作为一个基本的考查主题;而“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仍然是考查的主要内容;“数学活动过程”则将成为人们日渐关注的考查目标。中考数学命题呈现出了五大明显的趋势.[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中考数学试题要求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评价学生在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表现,既要有效度、信度,又要具有区分度,能较好地体现“课标”所规定的学习要求,有利于学生展示自己在数学课程学习中取得的成就,对后来教学要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考对初中数学教学和同学们的学习具有鲜明的导向性.研究试卷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改善同学们的数学学习方式,提高同学们数学学习的效率.2008年河北中考数学试卷既注重考查的全面性,又重视对同学们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的结果和过程的评价,同时重视对同学们在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发展状况的评价.更注重同学们的“双基”发展,整体来说,这套题的难度不大.试卷删去了烦、偏、难的计算,取而代之的是形式多样的试题。  相似文献   

5.
2014年乐山市中考数学的试卷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加大了对过程性、探究性、创新性和应用性等问题考查的密度.试卷力求体现的价值追求是有利于引导和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有利于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益,有利于引导教师改变传统的数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有利于高中阶段学校综合、有效地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试题关注课标、关注生活、关注数学素养、关注过程性学习.  相似文献   

6.
《考试》2008,(10)
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是课标的要求,也是课改后中考命题的热门考点。  相似文献   

7.
孙贺艳 《考试周刊》2010,(17):10-11
思想品德中考的评价内容不仅关注知识的评价,而且关注学生的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中考思想政治学科命题将更加关注体现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更加突出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考查.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更加关注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地域特色和家乡特色,把“学习即生活”、“考试即生活”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真正做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统一。以下是我对中考思想品德的复习策略。  相似文献   

8.
<正>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在中考数学复习中,时间紧迫,知识点多,任务重,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的制定和执行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的保障.2011年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规定了初中数学教学要求,要让学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中考,如何落实好课标要求,达成培养学生数学抽象、模型思想、逻辑推理、运算能力、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数学学习评价既要重视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重视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既要重视学生学习水平的甄别,又要重视其学习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总之,应将评价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既要发挥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更要突出评价的激励和发展功能”.下面,笔者结合具体案例,  相似文献   

10.
目前,新的课程标准正在各地施行,新课改所倡导的教学理念不断在教学中得到贯彻.教学评价改革作为新课改的重要环节,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从2004年课改实验区中考试卷中,可以看出考试评价在考试目的、考试方法、考试内容上都发生了较大转变.作为一线的教师,如何适应中考命题的改革趋势.本文拟从对中考数学试卷中一些试题分析入手,谈新课程标准理念下中考命题的评价与变化,由此引发对数学教学的反思.1关注学生发展,注重考察学生“学习过程”的能力新课标明确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考考…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堂教学,由传统的“讲数学”“听数学”“练数学”转向更多地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去探索、去“做数学”,这是现代数学教学观对数学教师的新要求。今天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怎样才能将《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中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使课堂教学走进新课程,贴近新《课标》呢?一、教学要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重视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通过感知和操作,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能力,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相似文献   

12.
实施中的课程改革要求中考命题扎实地注重双基,重视对数学基础的核心内容的考查,要充分地注重应用,重视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考查,要普遍地注重探索,重视对观察、发现、归纳、探究能力的考查,要适当地设计基础知识综合题,考查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中考复习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巩固和提高,要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更要注重实践创新,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3.
覃敏 《中学文科》2009,(8):54-55
实施中的课程改革要求中考命题扎实地注重双基,重视对数学基础的核心内容的考查,要充分地注重应用,重视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考查,要普遍地注重探索,重视对观察、发现、归纳、探究能力的考查,要适当地设计基础知识综合题,考查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中考复习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巩固和提高,要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更要注重实践创新,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4.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是学生结束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一次重要考试,它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水平的一次综合性测试,也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一次终结性评价.在效果上,应有利于今后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改革与创新,充分发挥中考的导向功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的知识、技能、潜能和综合数学素质;在功能上,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考数学试题在考查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重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与应用、数学与现实联系的考查。关注对获取数学信息能力以及“用数学”、“做数学”的意识的考查。在题型设计、情境安排及问题设问方式等方面有更多的创新,开放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标还要求通过对数学的探索过程,掌握基本的识图、作图等技能.尺规作图是有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与动手操作的重要途径和方法.现列举2011年部分中考试题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加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课标还指出:“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由于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元空间,是在一个连续的时间内进行的,要想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更加客观公正,必然要采取各种各样的评价形式。  相似文献   

18.
中考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中考命题必须有利于全面和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课程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有利于引导教师按照新课程理念改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有利于普通高中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择优录取学生,实现普通高中的均衡发展。为此,我们在2004年南京市中考化学命题中,按照新课程的评价理念探索命题策略,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21,(78):4-6
立足小学生身处的校园环境,巧用校园素材开设"综合与实践"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认识校园、用数学思维描绘校园、用数学语言表达校园的能力。教师要积极创设校园背景的课题,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结合多元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落实课标精神,实现"综合与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0.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数学学习评价,既要重视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重视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转变;既要重视学生学习水平的甄别,又要重视其学习过程中能动性的发挥;既要重视定量的认识,又要重视定性的分析;既要重视教育者对学生的评价,又要重视学生的自评互评.总之,应将评价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不忽视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更突出评价的激励与发展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