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天,香港的一位母亲突然发现儿子的校服口袋里有一包烟,在她严厉的责问下,儿子说那是同学要他代为收藏的。第二天,母亲来到儿子学校与他的班主任见面,结果真相大白。知道儿子已染上了吸烟的习惯后,她边哭边骂的跟着儿子后面回了家。第一天是骂,第二天是劝,母亲又声泪惧下地说,自己没时间好好看管儿子,是自己的错,希望儿子能“回心转意“,戒掉吸烟的陋习,好好读书学习。可惜做儿子的什么也没有听进去。第二天,她要那吸烟的父亲去劝劝孩子。欠缺劝说能力的父亲从房里出来只能说一句:“你要吸我也也没办法,不要吸那么多吧!”其实,这孩子已多次…  相似文献   

2.
亲密·窒息     
俞雪芽 《家长》2008,(11):26-27
在离异家庭里,尤其是母亲带着男孩子的生活模式,极易形成深度的依恋和过度亲密的亲情关系。在这种状态下,做母亲的往往把自己未能实现的愿望一股脑地放到儿子身上,祈盼他实现自己的全部希望,儿子就是她全部的生活目的。  相似文献   

3.
一位澳大利亚的前消防队员为了更好地寻找失散的儿子,开始了一场骑自行车环绕欧洲之旅。他的儿子两年半之前被自己的母亲诱骗带走,他希望很快与儿子团聚。  相似文献   

4.
红军的妈妈     
(白)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有一位老红军回到他的家乡,寻找他当年在战火中离散的母亲。他只记得他母亲的额角上,有一道被白军砍下的伤痕。地方政府为他找来几十个也在寻找着红军儿子的母亲,额角上都有着不同的伤痕。经过仔细辨认,都不是他的妈妈,但又都象是他的妈妈……  相似文献   

5.
一位单亲妈妈,为了不让儿子受一丁点儿委屈,丈夫去世后一直没有再婚。儿子大学毕业后,她想找寻自己的幸福,并希望儿子搬出去住。儿子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认为是母亲男友的出现破坏了他“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享乐生活,于是想尽一切办法和母亲的男友争“爱”。忍无可忍的母亲决定将儿子踢出家门,  相似文献   

6.
儿子今年6岁。把家里弄得满地是水,然后像泥鳅一样在地上打滚,是他的拿手好戏;有时他还把颜料涂得满身都是,自认为是在搞行为艺术。作为母亲,看到这样的野孩子,实在是恨铁不成钢,于是总免不了打骂,希望他能在"皮肉之苦"中变成乖孩子。但后来我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决定和儿子做朋友。  相似文献   

7.
年轻的母亲悲伤地凝视着儿子比利,他饱受白血病折磨,刚刚满6岁,人生还没有开始就要结束了。她曾经像其他母亲一样,希望儿子能够顺利地长大成人,然而,恶性白血病却击碎了她的期盼。母亲希望帮儿子在离开这个世界前实现一个梦想,她握住儿子的手问道:你长大了想干什么?你有什么梦想?”儿子想了想,苍白的脸上露出笑意,他说:“妈妈,我希望长大后能当一名消防队员。”妈妈对儿子说:“明天我去消防队,看看能否让你实现愿望。”她说这话时心里很没底,心想也许自己在异想天开,消防队每天面临的情况都是十万火急的,哪里会让一个生病的小孩子掺和他们的…  相似文献   

8.
世上没有哪个母亲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活泼,但是上苍恩赐这个世界一个个完美生命的同时也给了一些残缺的生命,我的儿子姚登峰就是在他1岁多时因为一次感冒,医生给他注射了几剂链霉素而成了一个双耳全聋的孩子。在医生毫无办法的情况下,我以一个母亲最顽强的信念,带领儿子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闯过了一个  相似文献   

9.
“我们做父母的人,为了儿女,不怕艰难,不辞劳苦,只要为你们好,能够有助于你们的,我们总尽量地给。希望你也能多告诉我们。你的忧,你的乐,就是我们的,让我们永远连结在一起。”这是国际知名的中国钢琴家傅聪的母亲朱梅馥女士,在写给他的家书中一段情深意切的话语。真是一语说中了父母的心事。傅聪在1955年到1966年离开家乡的期间,一共收到母亲朱梅馥与父亲傅雷(著名翻译家)寄给他的信件一百多封。傅雷夫妇不但把思念写入信中,更借着家书,一再提供自己的人生智慧,激发、勉励着儿子,希望他在做人、生活细节、艺术修养…  相似文献   

10.
瓦匠     
从娶母亲的那天起,父亲就盼望着能有个胖儿子,可母亲的肚子不争气,一连生下了三个女儿。邻居们就和父亲打趣,唤母亲为"瓦窑",唤他为"瓦匠"。父亲每次都笑着敷衍过去,他相信母亲会给他生个儿子的。父亲虽出生在20世纪50年代,但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当母亲生下第三个女儿--我时,恰好赶上计划生育"大行动",父亲想有个儿子的希望彻底破灭了。父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守着  相似文献   

11.
毕业后,为了工作像一个高速运转的陀螺一样,整天忙个不停,实在抽不出时间去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乡看望母亲。这一次因公司出差,我要经过家乡的城市的火车站,于是我打电话给母亲,告诉她我要从火车站那里经过。母亲听了十分高兴。我估计到达我家乡的时间是在傍晚六点多钟。母亲说会在火车站等我,见一面自己的儿子。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母爱?刘祖巨同志在他的微型小说《换肾》中作了最好的诠释。所谓母爱,就是母亲对儿子的无私的倾其所有的爱——一切为了儿子,为了儿子的一切。小说中的母亲,为了让儿子刘强不受委屈,虽然丈夫在儿子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但是她却一直守寡,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承担起养育儿女的重担。为了儿子,这位母亲牺牲了自己的幸福,将自己的青春年华都耗费在儿子的培养上。试想,如果母亲改嫁,遇到一个虐待刘强的继父,势必对他的童年生活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形成孤僻的性格,成年后的他就不可能走上通畅的仕途。这位疼爱儿子的母亲,为了儿子的健康成长,熬干…  相似文献   

13.
家庭教育的一个误区就是父母不了解孩子的特点和需要,常常将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强加给孩子。父母根据自己的“美好想法”安排孩子的活动,结果使孩子与家长产生对立情绪,也使孩子失去了自我发展的机会,造成孩子角色认知的偏差。由于历史的原因,一对没有上过大学的夫妻,把生活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儿子的身上。儿子有个性,也很聪明,但是他不用心读书。母亲对“不务正业”的孩子失望之极,痛苦之极。在母亲的眼里儿子“不可救药”,而儿子却与母亲有着截然不同的想法。在这个“冷战”的家庭中,母子俩和我的谈话颇令人深思。母亲说:“儿子正…  相似文献   

14.
杜鲁门当选总统后不久,美联社记者采访了杜鲁门的母亲,他问总统母亲:"请问您的儿子在哪里?我希望能采访他。"母亲说:"请问您要采访哪一位?我有两个儿子,如果是做总统的那个,那么他在白宫;如果是种土豆的那个,那么他现在就在地里挖土豆。"记者惊愕地问道:"您的儿子一个做了总统,另一个却在种土豆,您有什么想法?"总统母亲平静地回答:"我有总统这样的儿子,十分自豪。不过,我的另一个儿子,他同样让我骄傲。"这位记者惊呆了,因为他想不到杜鲁门总统的母亲会这么说,从中他体会到了一个母亲的博大胸  相似文献   

15.
教训怎么买     
庄越 《上海教育》2009,(11):62-62
我是一个母亲,同时也是一个教师。所以比其他母亲更能理解教师,却也觉得教育自己的孩子比其他母亲更难。儿子在学校遇到的许多问题,我常常很难单纯地站在母亲或者教师的立场上,回答他问出的“为什么”。更多的时候,为了让儿子更适应学校的文化与制度,我选择了与他的老师一个鼻孔出气。  相似文献   

16.
扣子     
儿子很忙,已很长时间没回家了。这次回家也没呆上半天,吃过中饭,外面就有了喇叭声,单位的车来了。时令已是深冬,儿子出门时不禁打了个冷颤,忽地便记起要给母亲一点钱买件新棉衣。他是个孝子,本打算为母亲买件棉衣御冬的,可跑到衣店,才知道他并不知道母亲衣服的尺码。母亲没有接钱,她说回来一趟就抵得上几百几千。说着,说着,母亲忽然说:“扣子!扣子?”儿子瞧瞧母亲的身上,没看见什么,再低头看自己,才知道西装胸前的纽扣掉了一粒。母亲老花眼了,怎么就一下看清了儿子胸前掉了纽扣?儿子想不明白,其实这粒扣子已掉了半年,只是西装扣的时候少,儿…  相似文献   

17.
最后心愿     
26岁的母亲凝视着她那罹患血友病而垂死的儿子。虽然她内心充满了悲伤,但同时她也下定决心,就像其他为人父母者,她希望儿子能长大成人.能实现所有的梦想。如今这一切都不可能,因为病魔会一直缠绕着他。即使如此.她仍希望儿子的梦想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18.
<正>大木被抓起来的时候哭了。他是为他的妈妈哭,大木说,自己守寡的母亲只有自己一个儿子,自己坐牢,母亲谁来照料啊?大木说到这就捶胸顿足,悔不当初,一张脸哭得像泛滥的河。大木被抓那天,母亲没有哭,只是在大木被带走的时候,母亲突然"扑通"一声给警察们跪下,堵在了家门口。但大木还是被带走了,大木被塞进警车的一刹那,还回头哭嚷着:"妈——你没有儿子了!"这喊声像鞭子一样抽着母亲的心。大木被带走后,母亲去  相似文献   

19.
①海明威(1899—1961)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的奥克帕克,他的童年时光大多在瓦隆湖的农舍中度过。海明威的母亲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在音乐上有所发展,但海明威却承袭了父亲的兴趣,如打猎、钓鱼,在森林和湖泊中露营等。  相似文献   

20.
杜鲁门当选总统后不久,美联社记者采访了杜鲁门的母亲,他问总统母亲:“请问您的儿子在哪里?我希望能采访他。”母亲说:“请问您要采访哪一位?我有两个儿子,如果是做总统的那个,那么他在白宫;如果是种土豆的那个,那么他现在就在地里挖土豆。”记者惊愕地问道:“您的儿子一个做了总统,另一个却在种土豆,您有什么想法?”总统母亲平静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