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业内外     
《收获》刊文贬损鲁迅引起质疑 据《北京晚报》等传媒引自新华社电讯,文学刊物《收获》近期集中刊登3篇贬损鲁迅的文章,引起绍兴市政协委员、绍兴市作家协会主席朱振国的不满。朱在一封公开信中质问:如此“集束炸弹”贬损鲁迅,意欲何在?今年第二期的《收获》在题为“走近鲁迅”的专栏中,分别刊登了冯骥才的《鲁迅的功与“过”》,王朔的《我看鲁迅》及林语堂发表于1937年的旧文《悼鲁迅》。  相似文献   

2.
几家报纸对鲁迅使用笔名的数量说法各异,莫衷一是,使人不知该相信谁的。《中国教育报》1999年11月2日第4版,《鲁迅笔名浅谈》一文中说:“鲁迅用过的笔名达140多个。”辽宁的《青年知识报》1999年11月3日第三版,在题为《鲁迅的笔名与爱憎》一文中说:“鲁迅的笔名共有130多个。”《天津老年时报》2001年9月15日第四版,在题为《鲁迅笔名知多少》一文中说:“鲁迅使用的笔名大约有158个。”上述三报三种说  相似文献   

3.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和70年代前期,也就是“文革”时期,全国各地都自印《鲁迅语录》,是继《毛主席语录》之后版本最多的又一个伟人的语录。人们便以为《鲁迅语录》是“文革”时期的创举。其实,早于“文革”二十多年,就有至少四种“鲁迅语录”问世,宋云彬辑录的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4.
闫兴周 《兰台世界》2007,(11X):72-72
本文从文学特征和检索需求论述《中图法》“鲁迅著作及研究”类目设置的必要,并从文献量的多与少方面提出《中图法》“鲁迅著作及研究”类目修改办法。  相似文献   

5.
在林贤治的《人间鲁迅》一书中,读到这么一段:“孙伏园主编的《晨报》第七版.由鲁迅命名为《晨报附刊》,带有一定的独立性,开创了中国报纸文艺副刊的先例。”使我长了见识:一是今之报纸副刊,原来写作“附刊”’,二是副刊“带有一定的独立性”,三是当年”开创了中国报纸文艺副刊的先例”的是鲁迅。 后读《鲁迅年谱》,在1921年10月部分,又见这么一段:“北京晨报自12日起.将登载学术文艺之第七版独立,另出四开小张,取名《晨报副镌》,亦称《晨报附刊》,随报附送。”据编者孙伏园说:“原来‘附刊”这名字是鲁迅先生取…  相似文献   

6.
《出版史料》2006,(2):125-125
孙伏园(1894~1966年)是鲁迅的学生和朋友。曾主编北京《晨报》副刊,发表鲁迅的《阿Q正传》。1924年与鲁迅等发起成立语丝社,出版《语丝》周刊。与鲁迅有多年的编、著往来,过从甚密,著有《鲁迅先生二三事》。1936年10月鲁迅逝世后,孙伏园十分悲痛,以鲁迅著译作品及所主编的刊物名称撰成挽联:“踏《莽原》,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呐喊》;痛《毁灭》,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彷徨》。”寄托哀思。孙伏园写挽联  相似文献   

7.
维护鲁迅维护团结冯雪峰来到上海,要完成“附带管一管”文艺界工作的任务,开始只能通过和依靠鲁迅、茅盾,而鲁迅“当时的心情是很不平衡的”(冯雪峰:《回忆鲁迅》)。  相似文献   

8.
2001年,张广天抱着吉他坐在舞台中间,以民谣加摇滚的方式唱出《狂人日记》里关于“吃人”的那一段。和《切一格瓦拉》一样,戏剧《鲁迅先生》以高唱《国际歌》结束,张广天俯视着台下“昏睡的、堕落的、帮闲的”众生。不过戏的主角不是“鲁迅先生”,而是“张广天先生”。  相似文献   

9.
业界博览     
书界深情“回望鲁迅”今年9月25日是鲁迅先生诞辰120周年,出版界集中推出了一批鲁迅专题的新书,受到广泛关注。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回望鲁迅”系列图书,将差不多一个世纪里东西方文化人士描述和研究鲁迅的文字有选择地汇编在一套丛书里,使读者能更清晰地看到鲁迅在文化史上的巨大意义。郜元宝新著《鲁迅六讲》从“心学”角度研究鲁迅,别成一家之言。郑家健《被照亮的世界——〈故事新编〉诗学研究》是福建教育出版社推出的“鲁迅解读丛书”之一。上海文艺出版社再版了曾在读者中引起巨大反响的王晓明教授的《无法直面的人生—…  相似文献   

10.
美籍华裔学者孙隆基先生在其《历史学家的经线——历史心理文集》一书中,在论及“‘世纪末’的鲁迅”一章中,根据鲁迅在《破恶声论》中的相关论述,提出世纪末的鲁迅就急于从事对现代大众传媒的批判,这是鲁迅传媒批判思想“早熟”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猹"是什么?     
“猹”是什么?傅憎享“月亮地下,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吃瓜了。”──鲁迅《故乡》猹字首见于鲁迅小说《故乡》,然而猹到底是什么?《辞海》:猹(zha渣),獾类的野兽。《现代汉语辞典》:猹(cha),野兽,像獾,喜欢吃瓜。(见于鲁迅小说《故乡》)修订本1...  相似文献   

12.
且说且唱《鲁迅先生》踱步而出 鲁迅——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家,是无数人的精神领袖。时值鲁迅诞辰120周年、辞世65周年之际,张广天编导作曲的民谣史诗剧《鲁迅先生》,且说且唱鲁迅思想和鲁迅精神,在中国儿童剧场正式公演。 张广天的《鲁迅先生》剧本在1998年完成,鲁迅是他极为推崇的“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和文学家”,也是他希望对现实社会表达自己观念的最恰当的  相似文献   

13.
辛亥革命前一年,周树人(鲁迅)在绍兴府中学堂教书,有一个调皮的学生,在课堂上写游戏文章《绰号赋》,并与同学们给鲁迅取了个“假洋鬼子”的绰号。鲁迅知道后,并不苛责他们,仍然在期终品行评语栏给予“及格”。从此,学生们对鲁迅格外敬重了。这个爱淘气的学生叫胡愈之,他不仅调皮,而且还是一个“小报迷”,爱读书报杂志成癖。放假回家,一头钻到他父亲以前订的《申报》、《汇报》、《新民丛报》以及《浙江潮》等报  相似文献   

14.
《出版史料》2004,(1):56-56
鲁迅写的文言小说《怀旧》,是用笔名“周卓”发表在1913年4月《小说月报》第4卷第1号上,是他写的第一篇小说。而写成于1918年4月的《狂人日记》是用“鲁迅”笔名发表在同年5月出版的《新青年》  相似文献   

15.
新版《鲁迅全集》的修订工作,自2001年6月正式启动,历时四载,终将完成。在过去的几年间,热爱鲁迅和鲁迅作品的广大读者,虽然在等待着新版《全集》的问世,却也并没有离开过鲁迅。因为自2002年春天开始,承担着《全集》编辑工作的人民文学出版社鲁迅著作编辑室,还推出了一套鲁迅作品普及读物。它们是《赵延年木刻插图本阿Q正传》、《赵延年木刻插图本狂人日记》、《赵延年木刻插图本野草》、《赵延年木刻插图本故事新编》和《赵延年木刻鲁迅作品图鉴》。这套颇具创新性质的“赵延年木刻插图本鲁迅作品系列”图书,一经面世,便受到读者热烈的欢…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中图法》(第四版)中所编列的“I210鲁迅著作及研究”类目,以及该类目下的共14个平列下位类目(除一个交替类目“[I210.94]鲁迅生平事迹”外),提出了疑虑,即《中图法》(第四版)设置在“I文学”类下的鲁迅专类,它们不能全面正确地揭示鲁迅著作的学科属性,并对之进行了论述。指出了目前只有“利用机读数据分类标引的方法对鲁迅著作增加分类检索点”,才能全面正确地揭示鲁迅著作的学科属性。  相似文献   

17.
1916年7、8月间,北洋政府教育部参事室为“厘打学制,确定方针起见”,对袁世凯的特定《教育纲要》是否施行或废止问题进行了一场“讨论”。讨论结果,有三种主张:“甲、根本上取消《纲要》”:“乙、取消已经施行各款”:“丙、《纲要》与学制各为一事,应分别施行”。此外,还有对《教育纲要》的施行与否“主缓议”和“主速定”两种根本对立的意见。8月3日,参事室并将这些意见整理为《说帖》,印发各司和视学等讨论。 鲁迅时任北洋政府教育部签事,兼任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在对《说帖》所加的签注中,主张“明令废止”《纲要》。签注反映了鲁迅的民主主义思想,是研究鲁迅的一篇重要文献。特录之于后,以供史学界和鲁迅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鲁迅先生曾经写过一篇《登龙术拾遗》,后来收入杂文集《准风月谈》,这篇文章是由章克标的《文坛登龙术》所引起的,但却一直无缘拜读章氏的大作。四川文艺出版社于1999年重印出版了这本书,这当然是应该感谢的。书后还附录了鲁迅的这篇文章,并且由该书的责任编辑龚明德先生专门写了《试读<登龙术拾遗>》一文,按照该书“出版说明”的说法,是为了“以助读者了解当年鲁迅先生写作此文的历史背景”。 但令人惊讶的是,龚先生“试读”和“精心解释”的结果,却居然发现了“鲁迅对章克标所著《文坛登龙术》一书没有贬簿之意,倒是很赞…  相似文献   

19.
以1925年《台湾民报》转载《鸭的喜剧》为起点,鲁迅作品开始了它的台湾之旅。之后大致历经日本殖民者禁绝汉文期跨越国界的“左翼”传播路径,战后初期的鲁迅小说出版风潮。“戒严”期地下传阅与翻印,及1987年“解严”以来新一轮的鲁迅出版热潮。这一过程曲折、坎坷却始终未曾中断,呈现出台湾知识分子的文化生存环境、内在精神世界与鲁迅著作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0.
曹聚仁三十年代在上海教大学和办《涛声》杂志时,曾和鲁迅有过交往,多次宴聚,在鲁迅的日记和书简中有所记载。鲁迅有时还托他查一些资料,我记得的有鲁迅请他找《隋书》查隋炀帝“焚草”之变的出典。那时,徐懋庸寄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