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初中生学习》2005,(4):16-17
一提到宇航员,人们脑海中便会出现一个身穿臃肿宇航服的人。现在,科学家正在研制一种新型的宇航服,这种类似于“超人”服的新型宇航服将改变现在宇航员的形象。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奖励》2007,(7):72-72
在电视上,人们经常看到宇航员在太空中飘来飞去、身轻如燕,但宇航员穿戴的宇航服却非常臃肿和笨重,致使宇航员在太空中工作极为不便。现在,科学家们试图改变这种现状,他们正在研制一种名为"生物服"(Bio-Suit)的新型宇航服。  相似文献   

3.
2005年5月,上海科技馆二期展示区对公众开放,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展品是一套白色的宇航服。这是我国最新款的宇航服,它的公开展示,引起了广大参观者的极大兴趣。今年又将有航天英雄穿上它踏上“神舟”6号的征程。宇航服保证宇航员的生命安全太空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但也是一个险恶的地方。因为人类难以适应那种真空的环境,一旦置身其中,身上的血液会沸腾,变成泡沫状;肌肉会肿胀,直至爆裂;残余的肢体将被宇宙射线点燃,烧成灰烬。为了确保人在太空的生命安全,美国飞行员威利·波斯特于1937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套宇航服,可穿上它宇航员感到很不舒服。…  相似文献   

4.
“神舟”5号载人飞船在2003年10月15日升空,并安全返回地面。宇航员杨利伟身穿我国研制的宇航服,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我国这套宇航服的主色调是乳白色,局部镶有天蓝色的边线。衣服心脏部位有一个可以拧动的圆形装置,用来调节衣服内的压力、温度和湿度。衣服右腹部位置有一根细管,是通信工具;左腹部处有两条管路,是供氧和排放二氧化碳的设备。该宇航服里外6层,质量约十千克(见图2、图3)。茫茫太空是一个极为严酷的环境,没有空气,辐射极强,陨石威胁……因此,宇航员进入太空,必须穿上全封闭“太空宇航服”。人类第一个进入太空的是前苏联人加加…  相似文献   

5.
“神六”航天服将比“神五”更先进!记者获悉,和“神五”的宇航服不同,“神六”宇航员在进入太空舱后即可“除衫”。研究人员告诉记者,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中国首位太空人杨利伟在21个小时的太空之旅中宇航服始终未能离身,而即将升空的“神六”宇航员则可不必再受这份“煎熬”。他说,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预计搭载2名宇航员进行为期5天的太空飞行,到时进入太空舱后宇航员即可脱下身上近10千克的“笨重家伙”,换上连身操作服“轻松上阵”。研究人员介绍说,平均每位宇航员候选人都有两到三套备用服。他说每件备用服都是严格按照“实战宇航服”的标…  相似文献   

6.
“神舟”四号飞船去年底发射成功,中国人进入太空指日可待。为我国首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准备的太空宇航服目前已制作完成。这套太空宇航服的主色调是乳白色,局部镶有天蓝色的边线。衣服中部有一个可以拧动的圆形装置,用来调节衣服内的气压、温度和湿度;右下部有一根细管,连接宇航员的通信工具;左下部有两条管路,连接给宇航员供氧和排放二氧化碳的设备。据介绍,这件连体太空宇航服属舱内太空宇航服,是真正的无缝“天衣”,约十千克,是用特殊的高强度涤纶制成的,价格与一辆豪华轿车差不多。宇宙航行需要无缝“天衣”我们常用成语“天衣无缝”来…  相似文献   

7.
人造皮肤     
蚕丝让人联想到柔滑而美丽的真丝服装,而烧伤烫伤则让人联想到令人恐怖的创面和疤痕。然而这两者却因为一项最新的科技成果而被联系到了一起。我国科学家最近用蚕丝研制出一种新型的“人造皮肤”,有望用于治疗大面积皮肤缺损,并促进皮肤愈合、减少疤痕。这一崭新的技术被命名为“纯丝素蛋白生物敷料”。  相似文献   

8.
重见光明     
王剑 《良师》2004,(21)
一个人如果不能用眼睛感知世界的色彩和形态,那有多遗憾啊。为了帮助世界上许许多多的视障者,科学家一直致力于创建人眼功能的研究。一位盲人骑着自行车沿山路飞速而下,灵巧地避开了各种障碍。怎么会呢?原来,他使用了“空间感觉辅助器”。这种装置由美国科学家莱斯利·凯发明,是依靠“声波感知”技术进行工作的。头戴这种装置,人就能像蝙蝠一样,用耳朵“看”世界。但这毕竟还是不太方便,能不能让失明的眼睛重见光明呢?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一套人造视力系统,可激活人眼中休眠的神经组织,使人重见光明。这一人造视力系统由“电荷耦合器件”和视网…  相似文献   

9.
罗雪梅 《科技文萃》2005,(10):46-48
修复DNA的"高手 微生物能教会你许多东西.今天,来自死海的一种小小的生物正在向科学家们传授关于生物技术、癌症以及其它星球上可能存在的生命的新知识.而这只是一个开始.这种微生物称作嗜盐杆菌,在保护宇航员执行飞向火星的任务时避开高强辐射方面,它将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0.
神舟5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是历史性的突破,也是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接下来,第二步,就是要完成出舱活动、空间交会对接实验;第三步,是要建立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而这些,都需要宇航员离开飞船进入太空作业。对于宇航员来说,舱外活动是一种真正的高危作业,因为人体完全置于宇宙辐射之中,宇航服就成了宇航员生命的守护神。  相似文献   

11.
日本科学家开发出表面密布传感器的人造电子皮肤,这一成果可以使将来机器人的皮肤像人的皮肤一样有感觉。研究人员首先将一层有伸缩性的材料覆盖到机器人的表面。这种特殊材料是用一种名为“并五苯”的低分子有机物压制而成的薄膜。在薄膜上每隔2至3毫米就装有一个压力传感器。如果在机器人的指尖上覆盖这种人造电子皮肤,机器人就可以和人一样有很灵敏的触觉。(摘自《百科知识》)人造电子皮肤  相似文献   

12.
衣服充电器     
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的科学家正在发明一种新型化学纤维材料。这种材料由三层薄薄的硅铜材料组成,外层是阴阳两极导体。一旦  相似文献   

13.
《学子》2004,(7)
据《新京报》报道在月球和火星上建立基地,一直是人类的梦想。要建立基地就面临一个吃饭问题。据一些科学家预测,到2020年前后,在月球上种蔬菜的梦想将变成现实。科学家指出,要解决未来在月球和火星基地工作的宇航员吃到新鲜蔬菜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建造太空温室。不久的将来,太空温室可以为宇航员提供满足他们日常需要的蔬菜。科学家们正在地球一些实验室以及加拿大迪温岛和北极圈等环境十分恶劣的地区,进行温室实验。科学家表示:“如果将来再执行一个为期一年的太空探索任务,宇航员可能会有足够的食品和水。科学家表示,研究人员目前正在寻…  相似文献   

14.
科学家正在研制和改进能辨认面孔的计算机,并希望将它应用于安全保卫工作中。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亚历克斯·彭特兰教授指出,他们6年前就开始参与研制这种新型计算机系统,目前这种系统已能在1秒内初步辨认出不同人的面孔。这一称为“照片书”的计算机系统首先利用摄像机拍下人们的面部照片,并将其转化成计算机能够处  相似文献   

15.
假如宇航员在太空中出现不适,离他们最近的急诊室在十万八千里外的地球上,他们该如何是好呢?一种由纳米碳构成的生物胶囊也许可以帮助他们。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研发出了一种生物胶囊。将其植入宇航员皮下后,能在宇航员毫无察觉时自动诊断其身体中的异常状况,并进行相应治疗。这种生物胶囊就好像是一个随身相伴的神医。  相似文献   

16.
服装是人体的第二皮肤。婴幼儿服装作为服装系统中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卫生安全性能要求非常高。本文根据婴幼儿的生理特性和成长特点,对婴幼儿服装主辅材料、服装的款式设计、加工工艺以及洗涤、保养等方面卫生安全性进行了研究,这将有利于设计、生产符合“绿色环保”要求的婴幼儿服装。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俄罗斯科学家又让他们的蜗牛乘坐“进步”号货运飞船飞上了国际空间站。这些可爱的蜗牛可不是去玩的,它们肩负着众多科学研究的使命呢!在蜗牛被送上太空之前,科学家们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以确保蜗牛在飞船舱里能够安全地飞抵空间站。最后,科学家们挑选了50只幸运的蜗牛,它们会帮助宇航员进行机体平衡功能的实验。现在,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正在做这项研究。蜗牛被养在飞船舱里的封闭箱子内,箱内确保有空气进入,实验结束之后它们会被运回地面。这项实验能帮助科学家了解,在太空中,人的内耳前庭器官的功能,因为人的平衡器官与动物的平…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初,苏美在宇航事业上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为在这场竞争中成为赢家,前苏联不断加快宇宙飞船设计,并增加发射频率,而宇航员的安全问题往往被忽略。为超过美国人设计的两座舱飞船,前苏联的设计师们则将原有的两座舱的“联盟号”飞船改为3个座舱。杜博罗沃里斯基和他的两位战友要“挤进”这个窄小的飞船,就只好放弃占用很大空间的宇航服。这种做法立即遭到了包括苏联空军总司令助理卡马宁将军在内的许多人反对。但“联盟号”的主设计师米申却自负地夸下海口说“就算宇航员只穿内裤飞行也是一百个安全。” 1971年6月6日,杜博罗沃里斯基、沃尔果  相似文献   

19.
航天飞机是一种带有两枚火箭和一个油箱的飞行器。它能够进入太空,然后返回地面,并能承载七名宇航员,携带卫星以及太空实验室。在航天飞机飞行过程中,宇航员施放卫星,并观察生物在太空中的生命特征。宇航员的工作、饮食、睡觉都要在航天飞机里进行。因为没有引力,宇航员只能悬浮在航天飞机周围。在航天飞机里,他们需要穿上特制的鞋子。只有当他们走出航天飞机时,才要穿上宇航服,戴上头盔。在航天飞机里,吃喝都很困难,食物通常被制成粉末状,宇航员需要用水将其溶解后饮用。上期获奖名单天津市第九十中学高三(5)班刘晓博在航天飞机里…  相似文献   

20.
加拿大和德国的武器研究人员目前正在开发一种能够像变色龙一样随时改变外表特征的新型坦克。 据加拿大武装部队“未来装甲武器系统 "项目经理马克·斯佩南特介绍,制造这种“变色龙”坦克的原理是在坦克表面装上一层薄膜,这层薄膜可以按照周围环境的颜色来改变坦克外表的特征,还可以随时调节温度,从而使敌人不能以热成像方式来探测坦克的行迹。 如果加拿大和德国将这种“可调性伪装”技术开发成功,将对未来战场产生重大的影响。研究人员说,这一技术将在加拿大进行电脑模拟实验,然后在部队的坦克上进行实验。德国的一个科学家小组将于今年秋天前来加拿大参与这一研发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