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项目引导式教学在实验教学中颇受青睐。如何设计与实施项目引导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影响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关键问题。结合材料学综合实验课程建设,从构建“四位一体”实验教学新体系、实验内容模块化和项目化等方面,探讨分析了项目引导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2.
教学中﹃愤悱﹄情境的创设长春师范学院李春超启发式教学的最早倡导者孔子认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是指学生对某问题正在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未解决的心理状态。这时,教师指导学生打开思路就是“启”。“悱”是指学生对某一问题已经思考,处于欲言而不能表...  相似文献   

3.
古诗《惜时》是我最近的一次课堂教学内容。对“惜”字的扩词与理解是我在教学设计中的一个小小环节。然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当我请学生谈谈对“珍惜”这个词的理解时,令我没想到的是,原本只是一个普通词语知识点的教学。却意外地引发了学生真切丰富的情感表达与情感联想。俗话说“教学相长”,学生们的课堂表现也启发了我的教学思维。扩展了我的课堂教学空间。面对这宝贵的课堂教学“火花”,我“因时制宜”对学生进行引导式的情感教育,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引导式”教学法。层层递进式的“引导”教学 ;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 ;“互动式”课堂讨论  相似文献   

5.
对探究性教与学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学习的本质是促进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这就体现了学生的中心地位。那么,在教学中就要按学生的思路来进行教学。教学中要重视的是真正来自于学生的科学探究过程。首先是“提出问题”。如果提出的问题不能反映学生的实际需要,那就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就仍然是教师的问题,而不是学生的问题。如在《燃烧》一课中,教师点燃沾了汽油的棉球,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继而问:“你有什么问题?”教师再提出问题:“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学生提出的问题体现了学生的想法,实现了教学目标向学生需求的转变。学生在…  相似文献   

6.
杨光福 《四川教育》2002,(10):33-33
小学数学“探索式教学”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较佳途径。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采取哪些策略实施“探索式教学”呢?一、情境设置策略创设问题情境,提供诱因,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进行学习,是他们自主探索的重要前提。问题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靠近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并巧妙地创设与学习有关的问题悬念,以此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对新内容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最佳的探索状态下进行学习。例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教师可创设以下问题情境:从学校到广场有三条路线,分别要用15小时…  相似文献   

7.
引导教学法在中学语文教学当中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的,它可以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老师调动起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应用引导教学还可以极大限度地培养初中生语文阅读的分析能力。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例如合作式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情境式教学法和引导式教学法等等。而引导教学法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在过去传统教学中学生一般都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但是在语文教学中慢慢实行引导教学后,它在无形中逐渐改变了传统语文教学的习惯,把课堂上的主导权交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乐趣。但是引导式教学方法应用在语文的课堂上也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基于此问题,我们借鉴、查阅了前人的理论并结合了教学课例研究"引导式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希望对以后的语文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的基石。发明家瓦特由“水开时壶盖为什么会跳”的问题,发明了蒸汽机;科学家牛顿由“苹果离树为什么往下掉”的问题,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问题是学习的开始、求知欲的催化剂,学习者只有脑子里产生了强烈的问号: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思维才会真正启动,才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问题的探究中去,而自发产生学习的愿望。新课程倡导“问题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所谓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赵凯华说:  相似文献   

9.
问题教学作为启发式教学的核心.被广泛运用在课堂上。可以说。教学离不开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必须是学生学习过程处于“愤”、“悱”的情绪与思维状态下产生的“启”、“发”的求知需求。学生个体不一样,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也必然不一样。而将怎样的问题纳入教师的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呈现”为具体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0.
连续多年担任初三语文教学工作,我深刻地感悟到:语文教学要适应新时代新教育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育观,更新教育理念,废除“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教育方法,采用“引导式”、“启发式”教学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天地,鼓励学生自主体验,认可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多元化反应,使思维趋于活跃,使灵气得到释放。现把我感受最深的几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连续多年担任初三语文教学工作,我深刻地感悟到:语文教学要适应新时代新教育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育观,更新教育理念,废除“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教育方法,采用“引导式”、“启发式”教学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天地,鼓励学生自主体验,认可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多元化反应,使思维趋于活跃,使灵气得到释放。现把我感受最深的几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发现如下情况:学生已经具备了解决某一个实际问题的有关知识,但却不知如何下手解决问题,而经教师在关键处稍一指点,给以启迪,学生便即刻恍然大悟,更在难题迎刃而解之时,怨恨自己“脑子不开窍”。这说明,在学生的头脑中已经贮存着解决某个问题的全部知识,但这些知识还暂时处于各自独立的“封闭”状态,  相似文献   

13.
陈前明 《广西教育》2007,(5B):18-18
当前,大多数学校采用的历史教学方式仍然是传统的“五段教学法”:组织教学一复习旧课一讲授新课一巩固新课一布置作业。五个连续的教学步骤在课堂中有板有眼地上演着。在这一模式下,教师预设教学目标、规划反馈问题、左右教学流程、控制课堂讲坛,学生完全处在“你讲我听”“你问我答”“你教我学”的被动状态。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很不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更不能提高课堂效率。因此,要充分把握课堂的每一分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4.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产生一种力求解决的心理状态,并引发敢问、爱问和善问的学习行为。学生具有“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他们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那么,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有三个途径。  相似文献   

15.
数学教学心理学认为:教师应该设法使学生在数学学习前处于对知识的“饥饿状态”,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和热情,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好的数学问题情境.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具体目标之一为:“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这要求教师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常常采用谈话的方法,将“预设”好的问题与结论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猜测,这种“请君人瓮”式的教学,使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久而久之,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被长期压抑,因而学生的素质发展成为了一句空话。对此,《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丁玉明 《学子》2014,(9):70-70
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所谓“问题意识”,就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碰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问题时所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急于探索的心理状态。初中物理教学立足于学生认知的主动建构,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富有科学素养的创新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纵观我们传统的数学课堂,严谨的教学结构、高密度的练习设计、一环紧扣一环的教学环节,势必会使学生们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久而久之,学生好学好问的天性渐渐被抹杀。他们在数学学习的活动中表现为:或无问题,或有问题不会提,或是有了问题无法解决,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较差。针对这种现状,我结合二期课改的新理念,开展了“在探究中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范海霞 《学语文》2004,(3):18-18
笔者在实习学校教《桥之美》(八年级语文上册)时,为突破教学重难点——发挥想象,理解与感悟“桥之美”,结合相关心理知识,设计并尝试了一种训练方法——“课堂引导式想象训练法”。具体做法如下:当课堂教学进行到这一环节时,笔者故作神秘地宣布来做一个游戏,并强调游戏规则,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学生必须紧闭双眼,仔  相似文献   

20.
当前高校"两课"教学改革中两种教学法类型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春 《高教探索》2005,(5):65-66
本文总结了高校“两课”教改经验,把“两课”教改模式归结为“灌输式讲授型的教学法类型”和“引导式实践(活动)型的教学类型”两大类型,对其特点、利弊等进行了评析,同时提出解决“两课”教学实效性问题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