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中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结构规模中学生非正式群体作为客观普遍存在着的一种群体,成员的社会地位、经济来源、教育条件、家庭角色和年龄阶段有许多共同的特点,其形成有着一定的内在规律。针对静态的模糊性,我们采用了模糊数学手段,将人际关系从亲到疏分成五个等级,并分别赋予相应的隶属度。针对个体的不确定性,我们对苏南苏北、城市农村不同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非正式群体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学生非正式群体是中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因具有同一社会心理而发形成的共同体,它与正式群体共同构成学生人际关系的总和,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成效。正确认识和评价中学生非琥式群体,对于加强教育的有铲性和实现党校的培养目标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非正式群体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不容轻视的力量,它对校风、班风、学风的形成,对教育质量的提高,对中学生的思想道德、人生价值观、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的养成和人际氛围的营造,都有重要影响。所以,认为它形成的原因、类型及特点,引导其发挥积极和,限制其负面影响。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意义。  相似文献   

4.
社会心理学认为,凡有人群的地方都有群体存在。每个人均属于和生活于某一特定的群体之中,并受其所在群体的控制与影响。群体之间也相互影响。中学生中同样存在着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群体。不仅有经过上级组建的正式群体,如年级、班级、团支部、少先队等,而且还存在着各种各样不经上级组织或行政领导规定,自然形成的非正式群体。在中学  相似文献   

5.
有意识地针对不同类型的小群体活动特征,加强教育和引导,使其扬长避短,与正式群体活动相辅相成,促进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是摆在每位思想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潜心考察,确定工作指导思想。班主任在接受一个新的班集体前,都应先通过向该班以前的任课教师了  相似文献   

6.
非正式群体存在于正式的班集体中,构成班集体的二元结构。非正式群体存在的必然性,使得对非正式群体的管理成为班集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将就非正式群体的形成,特点,分类进行研讨,并对非正式群体的消极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了有关消除非正式群体不良影响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学生群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团队组织、班级集体和小组中被组织规定的、制度化的正式的群体,即集体;另一类是学生间的友好、结伙、小团体等非制度化的自发群体,即非正式群体。中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形成是学生个体社会化的必然结果。教育社会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校生活可分为两个过程:一个是正式的过程,即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一个是非正式的过程,即学生自由组合与人交往学习的过程。相应于正式的过程,学生从教师、长辈那里获得人类社会所积累的知识技能、社会行为规范。实现这一过程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通过班集体、团队等正式群体来进行的。相应于非正式的过程,就可能形成学  相似文献   

8.
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班级日常生活中存在着一些自然形成的非正式群体。这些群体独立于正常的班组织、团组织、值日小组之外,对  相似文献   

9.
10.
在各中学,几乎都可看到有三五成群的学生喜欢经常聚在一起,这种学生群体从现代行为科学和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说,就是非正式群体。 近年来,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存在和发展,已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生集体的面貌及学生个人的成长等产生多方面的明显影响,有些地方甚至困扰着学校的组织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比较严重的消极影响。这种情况已经引起了一些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科学工作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群体(group)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一定的共同目的,以一定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彼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心理上存在共同感并具有情感联系的两人以上的人群。”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群体分为不同的类型。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梅奥在霍桑实验后首次提出“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这一划分。他将具有正式社会结构、成员有明确地位与社会角色分化、并有相应权利和义务规范的群体称作正式群体;而将由人们之间的情感联系为纽带联结成的人群称作非正式群体。前苏联学者安德列耶娃指出:“非正式团体(即群体)是指自发产生和形成的、在这些团体内既不规定…  相似文献   

12.
学生生活在一定的群体之中 ,一方面接受群体对自己的影响 ,另一方面又去影响群体 ,并在这种双向交往中形成、表现和发展自己的个性。因此 ,学生个性的培养和教育 ,离不开对群体现象的研究。而在现实生活中 ,学校工作往往只注重学生中的正式群体 ,如团队、班集体 ,却忽视了对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研究。这不能不说是教育工作的一种失误。本文试就中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以及对它的引导作一些探讨。一、非正式群体的界定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尹恩·罗伯逊认为 :“群体是以对彼此行为的共同要求为基础 ,并以一种有规则的方式相互发生作用的人们所组成的集…  相似文献   

13.
学校是青少年较为集中的地方, 非正式群体在中学的存在也是一种必然现象,而且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非正式群体的种类、形式呈现上升的趋势。这种非正式群体,对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有着重要影响。如何认识对待教育、管理中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非正式群体产生具有客观必然性 ,它的形成具有特定的心理因素 ,它的存在有着特定的社会功能和倾向性。有效地教育、引导好中学生非正式群体 ,必须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16.
中学生非正式群体心理成因及其引导文艺飞所谓非正式群体,是指由于情趣一致或爱好相仿、利益接近或观点相同、彼此需要等原因自然形成的,以心理或情感力量维系的群体。非正式群体不同于正式群体,它的正规化程度低,其成员间的互动采用随意的、非常规化的方式,成员的权...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阶段,此时,中学生中很容易出现一些非"官方"的小帮派、小集体,即管理学上的非正式群体(informal group),他们有些对班级、学校的发展有益,有些则相当有害.厘清非正式群体的形成机理,区分不同的类型采取不同的策略,这对提高班主任班级管理效率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阶段,此时,中学生中很容易出现一些非“官方”的小帮派、小集体,即管理学上的非正式群体(informal group),他们有些对班级、学校的发展有益,有些则相当有害。厘清非正式群体的形成机理,区分不同的类型采取不同的策略,这对提高班主任班级管理效率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所谓非正式群体,是指由于情趣一致或爱好相仿、利益接近或观点相同等原因自然形成的,以心理或情感力量维系的群体。非正式群体不同于正式群体,它的正规化程度低,其成员间的互动采用随意的、非常规的方式,成员的权利、义务及彼此间的关系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在非正式群体中,成员之间通过经常性的自由交往,形成一些不言而喻的规范或角色期望,大家自然而然地结合在一起,具有较高的内聚力和行为一致性。当非正式群体的目标与社会道德规范相符时,便会产生一些正式群体所无法具备的功能。反之,则会产生一些消极的负效应。因此,为了搞好…  相似文献   

20.
一、中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成因与类型 (一)成因。概括地说,中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形成,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理想。由于共同的追求、同样的目标而结成群体;二是思想。由于对世界、社会和人生有相同的看法、相近的价值判断而结成群体;三是情感。由于对某些事物的共同爱好或兴趣而结成共同的群体;四是血缘和地缘。因为是亲戚,是老乡,或者是室友而结成群体。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经济利益在中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形成过程中作用很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