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艳萍 《文教资料》2010,(23):103-105
伊壁鸠鲁在西方哲学史上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究其根源就在于其快乐主义伦理学说的提出。本文作者倾向于认为他的学说是以治疗的哲学姿态对人本身及其灵魂生存状态的一次全新关注,而这种清新的哲学理论风格的形成与伊壁鸠鲁本人对于哲学及其功能的理解,以及人之本质的规定性是密不可分的。从这一点上来讲,伊壁鸠鲁快乐学说的出发点即为本体治疗和个体自由。  相似文献   

2.
提起伊壁鸠鲁的哲学,学界多持消极态度,然而其伦理学说确实又包含着许多值得借鉴的学术资源。伊壁鸠鲁的伦理学摆脱了传统的穷究理论式风格,以一种治疗的、实修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是对人本身及其灵魂生存状态的一次全新关注。鉴于此,文章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理解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伦理学说。  相似文献   

3.
在马克思哲学发展中,伊壁鸠鲁哲学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马克思早期记述了大量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和评论,涉及到古希腊罗马哲学的基本问题和精神实质。他的博士论文更是突出了伊壁鸠鲁哲学不同于德谟克利特的特别之处。毋庸置疑,马克思的这些研究为他以后的哲学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基本构架。因此,结合马克思早期对伊壁鸠鲁哲学的研究文本,我们试着从哲学的生活意蕴、人的本性及自由的论证三个方面探讨马克思对伊壁鸠鲁哲学的领会。从"哲学史"的层面,把握马克思对伊壁鸠鲁哲学的传承与超越,从而彰显马克思哲学的不朽价值。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语文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要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关注生命,点化和润泽生命是教育之核心.但受应试的束缚,一直以来,形成了重知识灌输轻人文培养,重应试教育轻生命教育的局面.现行的语文教材有大量的直接阐释生命,呼唤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课文,为进行生命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相似文献   

5.
英国法具有不同于大陆法的人性论特征,此等特征来源于伊壁鸠鲁哲学,此种哲学主张快乐主义并以财富作为达成快乐的手段。边沁继受伊壁鸠鲁哲学将之改造为功利主义,这种主义成为英美法的哲学基础,它以区分法律和道德为特征,故没有诚信原则、不要求陌生人见义勇为、允许高利贷。  相似文献   

6.
论人性化教育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人性化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是21世纪的教育理念。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学、心理学和伦理学是它的理论基础。人性化教育就是关注人的个性的教育,是关注人的生命价值的教育和关注人的发展的教育。它必须体现人的主体性,必须以尊重人为第一原则。  相似文献   

7.
张晓燕  张杨 《考试周刊》2009,(41):51-52
生命哲学强调人的生命以及与之不可分割的人的生活、心理状态和历史文化等。在这一哲学思潮的影响下,以人为对象的教育活动亦将"生命"引入自身范畴,进而推动了生命关怀下教育实效性研究。文章从生命哲学对教育本质取向的影响出发,探究生命哲学视野下特殊教育的发展,从而诠释特殊教育与生命的本源性关联。  相似文献   

8.
王慧 《现代教育科学》2015,(2):44-45,58
中小学的生命教育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问题。从哲学的角度看,生命教育是一种关注人的教育,是一种关注人的生命的教育,是一种关注人的生命价值的教育。中小学生的生命教育应该从理念和实践两个角度出发:首先在理念层面上让学生了解生命、感知生命;其次,在实践活动层面上注重学生的体验,设置生命教育的专门课程、展开生命教育的学科和管理渗透、开展相关生命实践主题活动以及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并从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多个角度促进生命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本立场和方法论,对教育领域中的根本问题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通过对教育本体论、教育认识论、教育价值论、教育实践论等问题的研究,旨在为人们理解和变革教育自身、教育与人、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相关关系提供思维方式和价值导向。它具有总体性的研究视域、将教育实践纳入研究范畴、关注人生命的发展、注重对教育者职业生涯的引导、借鉴多学科资源实现理论的超越等特征,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哲学等概念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10.
“教育的本质”问题是最基本的教育哲学问题之一。教育本质上在于促进人的发展,但是既往的教育只是停留在机械的层面,注重了对受教育者知识、技能的培养,忽视了教育对象作为生命的层面,缺乏对生命的关注、对精神的关怀。教育从本质上忽视了人的存在,迷失了它本来的方向,使教育由一种基于信念的行为,变成了简单的技术行为、技术操作。这一缺失,直接造成了学生精神的丧失、萎缩、变形,是目前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之所在。重视个体生命,特别是个体生命在其整体和谐发展的基础之上精神性生命的成长,是当代教育的最主要的本质使命。一…  相似文献   

11.
中国教育要获得质的提升需要完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的核心是人的哲学、生命的哲学。人的身心是一个整体,心灵则是生命之体,身体则为生命之用,身心畅通是生命机体活跃充沛的条件,自孔子"六艺"到阳明"良知学"都以此为本。依照心灵大体的观念,当下及未来之教育必须着眼于具有平民人格的"精神贵族"即儒家之"大人"或"大丈夫",如儿童教育则重在心灵开放、气机通达,使之身心舒畅,进而步步提升前进。教育理念上必须"由器入道",方法上要以生命的养成为鹄的,才能造就健康、向上、奋进的社会栋梁。  相似文献   

12.
关注人的生命是高校教育的应然追求,在实用理性教育哲学的理念下,高校生命教育处于偏离状态,本文借鉴儒家生命哲学理念来启迪高校的生命教育,以"天人合一"确立生命意识教育,以"立志成仁"形成忧患意识教育,以"见利思义"加强生命关系教育,以"止于至善"实现生命价值教育。  相似文献   

13.
虽然伊壁鸠鲁哲学的核心是本体性的治疗哲学或快乐主义的伦理学,但是他也有很丰富的政治哲学思想。伊壁鸠鲁的政治思想是围绕“社会契约说”展开的。文章主要从“社会契约说”的理论基础、思想内容及历史意义三个方面,对伊壁鸠鲁“社会契约说”政治思想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尊重生命与发展生命是教育的神圣使命。当前,关注人的生命和物(动植物)的生命是教育存在与发展的必需。教育必须关注人的生命和物的生命,且理应从物的生命和人的生命的辩证关系来确立完整的生命观。只有坚持完整的生命观,教育才能促进人的生命与物的生命共同构成的生命系统的完整性与和谐性,才能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而这也从根本上有利于教育更好地理解人的生命,促进人生命的生成与发展,以及人类的发展进步。因此,坚持完整的生命观是教育的职责与使命所在,是教育理应为之的。在坚持完整的生命观的基础上,教育应重点关注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15.
生本教育是全面依靠学生为旨的教育,以关注人的生命发展的哲学高度,使学生快乐高效地学习为最终要求。我把这一教育理念带入英语课堂。  相似文献   

16.
叶澜教授认为,基础教育应该为社会之未来和学生之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教师心目中不仅要有人,而且要有整体的人,要从发展成长的角度关注人的生命存在。可见,教育不只是知识传授,更是一项直面生命和提高生命价值的事业。从终极意义而言,教育应该是人的教育、心灵的教育、精神的教育。而课堂是关乎学生成长的生命历程,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17.
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的哲学思想很早便引起马克思的注意,尤其是伊壁鸠鲁的哲学。1839年初,马克思开始研究古代哲学时,便详细摘录了伊壁鸠鲁的哲学观点以及一些学者对它的论述,马克思自己还对这些论述作了评注,嘲笑那些认为人的思想不能认识事物本质的“无知的职业祭司”。(《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第59页)在  相似文献   

18.
关注人及其生命是教育的应然追求。现实中的高等教育张扬工具理性,一定程度上遮蔽了大学生的生命关怀。基于生命哲学的视野,从生命教育的内涵、高等教育中生命教育的缺失和生命教育的路径这三个方面,探寻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在意蕴,思考高等教育对大学生的生命观照。  相似文献   

19.
教育研究之生命意识探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研究之生命意识,是对教育研究存在自身的思寻,是对教育研究自身作为一项有生命活动的思寻。教育研究之生命意识为教育研究者自身生命之意识,是教育研究者之个性的自我意识;教育研究之生命意识在于以整个生命的方式进行教育研究,要求以对生命的敏感性和理性关切来进行教育研究,让感官和人心都活跃起来;教育研究之生命意识表现为对生命和教育研究的一种精神担当,是对生命和教育的不断追问和困惑,而非给生命和教育提供技术方案,在于对教育和生命之赤子情怀和真性情;教育研究之生命意识蕴含于对生命和教育的宽恕,在于对教育研究的一种多元追求和关注。  相似文献   

20.
沈国荣 《学子》2014,(10):73
正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达到三个和谐。即让学生与自身生命和谐,与周围生命和谐,与大自然万物和谐。生命教育的核心精神是对人及其生命的人文关怀,而生命教育之本质乃在于创造一种广泛的和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由关注分数转变到关注人、关注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