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作为一种须在不动产登记簿上进行登记的担保手段,是与本登记(终局登记)相对应的登记制度.其目的是为了限制债务人在违背义务情形下对不动产进行处分的权限,是促使债权人实现债权请求权为目的一种登记.  相似文献   

2.
损害赔偿请求权的产生根据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基于侵权 ,二是基于违约 ;其范围包括财产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 ;在民事领域 ,协商是主张权利和解决纠纷的最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司法实务界和理论界的一个重大而现实的问题。现阶段关于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的理论之争以及对此问题存在的司法困境,主要是由于立法层面制度的不协调造成的。在我国,对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之争聚焦在两个方面:其一,在实体上是否应当确立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其二,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采用什么程序加以保障。立法应当确认刑事被害人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实体权利和诉权以确立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完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以及赋予刑事被害人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程序选择权,从而建立程序保障机制。从制度建设层面完善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建构,才能正本清源。  相似文献   

4.
司法实践中出现的日益增多的侵害胎儿利益的案件不得不引起我们对胎儿利益法律保护的思考。在探讨我国民法关于胎儿利益保护的现行规定的基础上,针对我国民法典的制定,提出对胎儿利益应采总括保护主义,明确胎儿的民事权利范围和侵害胎儿利益的民事责任,以及法定代理人(主要是父母)对损害的发生有过错的不适用过失相抵原则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缺乏有关著作人身权精精神损害的赔偿制度。应通过立法赋予著作人身权部分自主权能,建立网络立法,确定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完善限制适用原则、赔偿数额等方面的规定。  相似文献   

6.
论悬赏广告之法律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悬赏广告之法律性质目前学界主要有这两种观点,即“契约说”与“单独行为说”。对于悬赏广告法律性质之认定,应在未来的《民法典》总则部分或债权法部分明确加以规定,将符合契约特征的悬赏广告以合同来对待,将不符合契约特征的悬赏广告以单独行为视之;亦可直接在《民法典》或《债权法》中单设一节对涉及悬赏广告的方方面面一一予以明确,而不管它是契约也好单独行为也罢,统统将它们视为债的发生原因之一。这样将会更有利于悬赏广告中各种纠纷的解决。  相似文献   

7.
当物上保证人因为抵押权人行使抵押权而丧失其抵押物时,应当对其加以救济。仅仅赋予物上保证人求偿权或者追偿权是不足以保护其权益的。认为两种权利在发生原因上相同,在一定条件下还会出现两种权利重合的现象,此外两种权利在其设立的主旨、特性、行使的对象、行使的范围方面皆有差异。基于此,有必要规定两种权利,以充分对物上保证人加以救济。  相似文献   

8.
行政计划在现代国家的管理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但由于我国长期以来主要由行政机关主导制订行政计划,忽视将行政计划纳入法制轨道,缺乏对于行政计划影响相对人权益的研究,相关法律的规定也不尽完善。因此应当明确行政计划的法律救济体系,探讨受行政计划影响的相对人所享有的救济权利,对行政计划的程序控制才能称为完善。  相似文献   

9.
《法律援助法》第63条列举了法律援助人员损害受援人利益的主要情形并规定相应的行政处罚,但是,行政处罚不能直接弥补受援人的损失。对于已经造成的受援人损失问题,可以通过法律援助人员及其所在机构承担民事责任得到解决。不同情形下民事责任的请求权基础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法律援助人员怠于履行法律援助义务的请求权基础是《民法典》第929条第1款规定;法律援助人员擅自终止提供法律援助的请求权基础是《民法典》第933条规定;法律援助人员收取受援人财物的请求权基础是《民法典》第985条规定;法律援助人员泄露个人隐私的请求权基础是《民法典》1165条第1款和第1167条之规定。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刑事和民事法律部门就重婚导致的合法婚姻关系中的无过错方有无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问题存在矛盾冲突。这种立法上的缺陷应该说是立法的遗憾。本文从国外立法以及我国现行立法因根本违背了法律本身应有的公平、正义与效率原则、违背了立法体系统一性而引发的困境等方面论述了在我国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立法中纳入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房产抵押登记,在我国《担保法》中被规定为抵押合同的生效要件,曲解了登记作为房产物权变动公示的效力,此种立法在实践中弊害无穷,不仅有可能助长房产物权交易中的背信行为,也违背了合同法鼓励交易,尽量减少无效合同,促进经济发展的立法精神。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房产抵押登记的目的,对比不同立法房产抵押登记的法律效力,结合我国现行立法,指出不动产抵押登记是抵押权设定的成立要件,而非抵押合同的生效要件,抵押合同的有效成立产生房产抵押登记请求权,房产抵押登记的完成,抵押法律关系产生。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通常情形下所说的预告登记的性质实际上是指的预告登记所保全请求权的法律性质。本文比较分析德国法上的相关规定和我国学者的诸多学说,认为应当将预告登记的法律性质定性为债权内容和物权效力的结合体,本质上仍为债权,仅仅是由于进行了登记而从立法技术上赋予了其某些物权性的效力。  相似文献   

13.
不动产登记的性质是对不动产权属法律关系实施确认的行政确认行为,这一认识为物权登记中国家承担赔偿责任奠定了基础。登记机关承担国家赔偿责任时应采取过错责任原则。国家赔偿主要发生在登记机关过错造成登记错误而致损失的情形。  相似文献   

14.
从一起具体案件入手,多层面地对房改房纠纷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以期对人民法院在审理房改房纠纷过程中,准确适用法律及参照有关房改政策,公平合理地审理好此类案件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不动产作为一种重要的物权具有排他性效力,其变动涉及到除当事人外的第三人的利益,因此,他的设立、移转必须公开透明,以利于保护第三人利益,维护交易的安全和秩序.在世界各国的立法中,关于不动产登记的效力主要有二种规定:一是对抗要件主义;二是成立要件主义.本文主张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应采纳成立要件主义,登记具有形成力、推定力和公信力.  相似文献   

16.
权利设置和权利保护是民法两个最基本的任务。从产权主体来看,民办学校的产权保护包括学校法人、举办及其他主体的产权保护3个方面。民办学校产权保护的规则有财产规则和责任规则,方法有债权保护和物权保护。在处理民办学校产权纠纷时应遵循有利于维持学校的正常秩序和保护受教育的合法权利的原则,同时对不同类型的纠纷宜采取不同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针对我国房地产抵押中出现的一些热点问题,从房地产抵押的法律特征,房地产的范围,房地产抵押权的实现及司法实践中有待解决的问题等方面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太原大学学报》2016,(5):21-25
房产中介引诱卖方违约行为严重损害了买方的利益和市场的稳定,合同法的违约双倍定金罚则不再能对买方的损失作出合理的救济和补偿。中介的引诱违约行为侵害了买方的债权,属于第三人侵害债权行为,且该种行为不需另作违法性分析,判断方法对照一般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另外,中介与卖方承担不真正连带责任,结合上海市高院的司法实践,引诱卖方违约的中介就其侵权行为向买方承担赔偿其损失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地产、房产、林产的不动产权利各异。由于物权性能、特性不一,权利人拥有度不一,各不动权归属不一,建议统一登记时将同一坊内同一权利人的所有不动产登记在同一不动权证书内;遵循"四统一"原则登记形成不动产权证书。  相似文献   

20.
房地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房地产法律规范体系也日趋完善。该文探讨了法律对房地产开发的规范和保护功能,分析了房地产开发经营中面临的主要法律风险,并针对之提出了建立法律风险防范体系的必要性和主要做法,其中,强调了律师向房地产开发业提供专业法律服务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